竹作者:黄建国
也只有沿着坚硬的环节
向天空
步步高升
才是你不变的志向
也只有绿
才是你一生想说的
那句话
在忠臣传里
才能读到
茹冰饮雪
终于成为你生命的全部
虽然偶尔你也喜欢化装
穿好一袭墨衣
去郑板桥画里
虽然风善用所有构陷的话
攻击你细瘦的影子
即使最冷的朝代
你仍然笔直坚持
站在雨里
父母兄弟都是
这样的个性
永远硬着头颅而
不肯破裂
渡也
台湾现代派诗歌是国民党文化封锁政策下开放的畸形花朵,它建立在文化的废墟之上,割断了汉文化及新诗的源远流长的根: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豁然倒塌,怀疑精神泛滥成灾,一块信仰的荒原出现了,无家可归、无所适从的痛苦与惶恐,使他们饥不择食乃至饮鸩止渴,成为皈依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忠实信徒。表现在诗歌上则是他们热衷于呈示所谓的“二十世纪情绪”,一种流行的时代病,如现代人的苍白、虚无、平庸、卑琐、郁闷、孤独、愤怒、无望、淫乱、堕落、惧怖……诗歌园地蓬勃开放的是黑色的花朵,崇高的意识、永恒的信念、背负十字架的伟大受难则被逐出诗国。在这一片精神的沙漠中,渡也的《竹》峭然挺拔,以明朗清新的风格,唱出了不媚于俚俗,不屈于淫威的竹的颂歌,实乃难能可贵。
《竹》是一首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那种托物言志诗。在这首诗里,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竹”以崇高的品质和性格:向上进取的“不变的志向”、倔强不屈的生存意志、“茹冰饮雪”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即使最冷的朝代”“仍然笔直坚持”的坚贞不屈的品格。“在忠臣传里/才能读到”和“父母兄弟都是/这样的个性”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诗人笔下的竹正是鲁迅《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一文所说的中国脊梁式人物的写照。
在精神的废墟上,诗人不惮鄙陋,试图搭起信念的支架,呼唤崇高、永恒及完满人格的复归,在一片绝望的喧啸与唏嘘声中,唱出了昂扬进取的变调,这本身不也正是不媚于俗的“竹”的精神吗?
竹怎么读竹的读法:[zhú]。
“竹”,现代汉语规范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hú,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
“竹”的基本含义为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如竹子;引申含义为指竹制管乐器,如金石丝竹。
在日常使用中,“竹”也常做名词,表示竹简,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
字源演变:
竹”,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象形字。《说文》:“竹,冬生艸(草)也。象形”字形像两株并列的竹,有下垂的叶子。
也指“竹简”《墨子》:“故书之竹帛,琢之槃盂”古代还指箫、笛一类的竹制乐器,为“八音”之一。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竹”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竹”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说文解字:
冬生艸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属皆从竹。陟玉切。
说文解字注:
冬生艸也。云冬生者,谓竹胎生於冬,且枝叶不凋也。云草者,《尔雅》竹在《释艸》。《山海经》有云:“其艸多竹”,故谓之冬生艸。戴凯之云:“植物之中有艸木竹,犹动品之中有鱼鸟兽也。”
象形。象两两竝生。陟玉切,三部,按《广韵》张六切。
下箬也。恐人未晓下之恉,故言之。凡竹之属皆从竹。
竹的拼音 竹组词1、竹(拼音:zhú)。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下垂的竹叶,本义就竹子。竹子是古代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故而“竹”可代指乐器,也是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还可代指竹简,如“罄竹难书”。也作姓氏。
2、“竹”组词:
竹叶、竹席、竹笋、竹桥、竹竿、竹签、凤尾竹、竹篙、罄竹难书、敲竹杠、势如破竹、湘竹、竹枝词、竹雕、竹叶青、丝竹、南竹、文竹、竹编、竹黄、竹篱、竹器、箭竹、竹板书、竹篮打水、竹马、竹簧、青梅竹马、竹帛、竹排、腐竹、胸有成竹、棘竹、竹篦、竹叶锦、竹夹、鹤膝竹、椶竹、湘江竹、阴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78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