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芝《小屋》抒情散文鉴赏作者:李佩芝
【原文】: 我有一间小屋。
高高的,在楼的三层。
十二平方米。屋顶是六块粗糙的水泥板。象倒扣的水槽。窗在南,门在北,直线对着,挺通风。
我喜欢把窗上的玻璃擦得亮亮的。早上,这扇玻璃映来绚丽的朝霞;傍晚,那扇玻璃映出落日的余辉。我也爱站在窗前,望望蓝蓝的天,望望热闹的地,悄悄儿笑。有时,也躲在窗帘后面唱几句,让心中的快乐飞出小屋。
不爱串门,却也在小屋门口,和豪爽、纯朴、好心肠的大娘大婶们扯闲天儿。他们偶而来。总惊叹:“好多的书哟!”
哦,我不是个好主妇。房子里乱的很。到处丢着书:床头上、桌子上,当然还有书架上……别的东西,也放得没规矩,别人大概很看不上眼,我却自个儿惬意呢。
墙上没贴画,我不大爱。我挂了一张大大的中国地图,儿子爱踩在小凳上,用小手指在上面划来划去,问东问西;我也爱站在地图前,看南看北,心里做着天云海雾的梦……
于是,爱人把我叫作“爱瞎想的小姑娘”,我回敬他“拿实权的大掌柜”,真的,小屋的王国里,只有一个小小的臣民,是还懵懂的儿子。
也许,这小屋真算不得是个家,只能说是个小窝吧!对于这小小的、十二平方米的享有权,我如醉如痴!这是我的世界,我的乐园,我的港湾……
我是满足的。生活不富足,也时时有烦忧。可当孩子睡下,我和丈夫各捧着书本,凑到灯下时,那相对一笑,足以消除一切的苦恼。在这小小的屋里,我的心,总是静静的,甜甜的,一种合谐与诗意,是我和爱人的创作呢。
记得蜜月里,我们挤在婆婆腾出的一个套间里,原本对家没有什么概念的我,心中很觉得苦涩了。虽然,婆婆绝没有抱怨过,我却自觉得不安生,觉得惭愧。为了结婚,把一家人都挤到别处去了,连灶房里也睡进了人,为此,心中很不是滋味。
好在两年之后,丈夫在单位上,跑来跑去,说了许多的好话,叙了许多的难处,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到了这三楼上的十二平方米的小屋。因为难,我非常满意;因为不易,我十分珍爱它。十二平方米,我也太高兴啦,记得,一听到消息,我立即飞跑回去,对终日牵挂我的母亲大声地嚷:“我有房子啦!”
的确,在小屋里,我感到了异样的幸福、欢乐、自由!虽然是简易房,没有灶房,没有阳台,没有水管,没有卫生间,又不隔音,紧临着煤场与纺织厂,常常飘来煤屑与棉絮,但这些,我全不在乎!
我在母亲那儿,住惯了绿萌遮掩的小院,静静的一间小书房,丰富了我的青春,我深深地眷恋过;在学校里,我住惯了窗明几净的宿舍,虽说是上下的架子床,门外却是广阔的天地——图书馆、资料室、大教堂……
这儿是拥挤的,屋里屋外。窄窄的走廊,摆满了各家的杂什;各样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天性羞涩的我,常常尴尬地学着和邻人说笑,很是难为情,但这些,我高兴!
“四人帮”肆虐那些年,社会上风风雨雨,我那颗不谙时务的心,常常疲倦得疼痛。回到自己的小屋里,我就可以忘却一切,忘却因家庭出身不好而受的委屈,忘却因工作受挫而常存的辛酸,忘却没有事业的空虚……小屋,是我的世界,我拥抱这世界!可爱的孩子,乐观的丈夫,迷人的唐诗宋词,撩人心绪的《安娜·卡列尼娜》与《约翰·克里斯朵夫》……
我的世界是狭小的,也是广袤的;是贫困的,也是充实的;是苍白的,也是绚丽的……我从外面回来,抖落掉肩上的尘土,拭去心上的寒霜,走进小屋,扑面是小家里脉脉的温情,亲人拳拳的心,我,便感到了慰藉了。
真的,我的小屋,有种神秘的魅力呢!不全是珍如家宝的书籍,不全是相扶相携的情爱,是事业藏在我们心灵深处,是信仰支撑着我们的灵魂……
那时,尽管白天胡乱地混过去了,我还拥有小屋的黄昏、夜晚和凌晨。不灰心,不沮丧,不自卑,不退却……自爱,自尊,自勉,自立……
也有人感叹过小屋的狭小。我很不以为然。何况,换房子,谈何容易?而说真的,在小屋里,我慢慢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小屋的灵魂,屋虽小,却小的纯净,小的可爱,小的安生……
哦,有时翻开刘禹锡的《陋室铭》,颇能心领神会,高诵一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读到“孔子云‘何陋之有?’”时,我和丈夫便相视大笑,逗乐了孩子,全家笑成一团。
啊,我总爱这么想:如不是有这间可爱的小屋,在那狂虐的社会风暴里,我的心,一定也会被抽打的畸形了呢。
如今,我那向阳的小窗台上,摆了几盆绿透了的小生命。花不名贵。菊花,仙人掌,兰草。耐旱又耐涝的,适于我这粗心的主妇。于是,两扇玻璃窗,常常是映着生命的绿了。
还是那张大地图。还是那样的散乱。一般人,现在都布置的相当讲究了,可我的小屋,依然如故。一对老式的木椅,是结婚时,母亲觉得凄惶,送我的,现在已给孩子架床用了。剩下的,便是在狂风暴雨之后,丈夫用他那剩下的精力与热忱,自己做的。小小的书桌,粗笨的书架,可笑的书箱子。
小屋的白天,照例是静寂的,一把铁锁守了门。清晨,黄昏,夜晚,却比昔日热闹多了。有儿子背外文单词的稚气又认真的声音,有广播员纯正又动听的时事播音,有我快乐的哼歌声,有丈夫诙谐的逗趣……
当然,电视机没买,录音机也还买,我们都没有时间。灯亮了的时候,三个人便向灯下挤去了,儿子是常胜的,上学了,我们都得给他让步。于是,不是我,便是丈夫,要去靠床头了。哦,靠在床头上看书的人,心中那个羡慕与妒忌哟……
我常常微笑着环视小屋,心中有说不出的醉意!记得一个老同学,是个汽车司机,有一次欢天喜地地来告诉我,他搞到了一套三间的房子。不久,他又愁眉不展地对我说:“好空漠呀,那么大的地方,从这间走到那间,再从那间转到这间,没事干,乏味的很呢!你是不是借我本字贴,我练字好了……”我笑起来,看来,我还是富有的呀!房子再大,再美,人心要充实才行啊!
我这小屋里,就是个喧闹的世界,我把我过去的老熟人都请来了呢,有“人到中年”的陆文婷,有“受戒”的小和尚,有“飘”来的极有魅力的女人,有痴心爱“木木”的盖拉新……
有人说,我们这些人,是时代浪费了的一代人,我不承认。沉沦之事,怪不得别人,是自己的心不够坚毅。
不是么?我小小的陋室,也为我展开了一个广阔无垠、绚烂多姿的世界啊!
啊,我挚爱的小屋!
外面有苍苍的林木,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芳草,灿烂的阳光;小屋里,有万千的气象,澎湃的热忱,奋争的勇气,永恒的青春……
啊,我挚爱的小屋!
墙,灰白色。屋顶,六块倒扣的水泥槽。地面,粗糙的可以。这一切,我爱。
油米柴盐,盆盆罐罐。我爱。
拥挤。狭小。繁忙。我都爱。
我的小屋是有灵魂的。它给我以启示、力量和信心。在生活的波涛上,小屋,犹如我前进的小舟,春风浩荡,我要升起风帆,向蔚蓝色的大海驶去呢……
【作者简介】: 李佩芝(1946—— ),女,河北人。197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任《文学家》杂志编辑,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分会会员。作品有小说《中午》、《雨夜,在小镇上》等多篇以及大量散文、诗歌。
【鉴赏】: 人们都在追逐着宽敞的住房,而在《小屋》这篇散文中,作者却独爱那间粗陋的小屋,因为,在这里,在这片狭小的天地里,压缩创造出的是充实的世界、充实的心灵,你喜欢你的宽敞,却不要忘记那里躲藏着空虚。
作品紧紧围绕小屋,由小屋来书写小屋里的人和小屋周围的世界,以作者那女性特有的温秀细腻的情感中,从那淡淡如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流畅地寻找出作者那由小屋而得的快慰的心,甚至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变迁。小屋只有十二平方米,条件很差,以致作者引“陋室”自喻,但这是自己的,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自己的天地里可以任你添写各种音符,天地与自己合为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哪怕是出现最不和谐的音符,听起来也是动听无比。作者虽然由以往的优雅舒适过渡到如今的拥挤艰难,但这里是一个充满雅趣的家,一个拥有温馨和充实的世界,小屋用它那简陋的躯体把这块新奇的天地同外面那个风风雨雨的闹市分开。小屋时刻在无声地安慰着从外面带来的痛苦,平息着无尽的烦忧。作者抑止不住兴奋的笔,畅述着小屋里的欢乐,甚至小屋里的争夺也仿佛是浸在蜜水中一样,透着温情,透着甜蜜,透着深爱。在这一方狭小的空间里,作者能够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她的心灵是快乐充实的,她的心胸也在冲破这温馨的包裹,正容纳整个世界,装进全部宇宙。这里,通过与一位老同学的对比,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满足和不断丰富的发现。“房子再大。再美,人心要充实才行啊”。不论是主人处在逆境的时代还是处在顺境的时代,小屋忠实地协调着主人的心绪;而作者不仅以小屋得到了生活的满足,得到精神的安慰,更得到了对生活、对事业、对世界的深入的理解。她不能不高歌对小屋的热爱,她又不能不用这小屋中的充实和朝气去开创未来的天空,新的一切。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小屋呢?
急需抒情散文10篇孤独的岁月在一座孤独的小房中,躺着孤独的岁月,这个孤独的岁月,厚爱这一位孤独的老人。
孤独的老人不想走出孤独的小房,孤独的岁月不想让老人见阳光,因为孤独的老人一见阳光就落泪……
那时候该是中国最动乱的时候,农村有工作组,我对那段历史不了解,不敢乱评论,反正那时的工作组中有很多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农村指导工作。
那时孤独老人二十五六岁,他的媳妇俏俏的,是他们那个村一只人见就想掐的一朵花,而孤独老人则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那个俏媳妇看不上老实的孤独老人,在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就和工作组的那个大官好上了。那个大官住在他们西屋。俏媳妇和孤独老人住东屋。那阵子运动正紧,孤独老人惹不起工作组的头头。他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苦苦地等待俏媳妇回心转意悬崖勒马,在心里诅咒那个工作组的头头快点滚蛋。再后来孤独老人实在忍无可忍,和俏媳妇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舌战”,无奈俏媳妇心里根本就没有了他。
他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在空旷的田野里唱着撕心裂肺的歌。他的歌悲凉,感动的星星为他落泪;他的歌悲惨,感动得月亮为他洒下温柔的光;他的歌伤情,花儿为他擦泪;他的歌沉痛,草儿为他抚摸伤痛的心。可他的撕心裂肺却感动不了变心的小媳妇。后来,孤独老人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躲进了孤独的小屋。他抱着他认为的好男不娶二房的旧古董,忍气吞声地在小屋中编织着自己破旧的网。
一个孤独的岁月就从这里开始……
风儿吞噬着时光,雨儿剥削着时间,太阳追赶着时月,月亮疼爱着岁月。一年年一月月,老人变得古怪了,老人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而最令人佩服的是老人从此再也没有去看过他的俏媳妇。漂亮的俏媳妇在没有“丈夫”的家里,竟奇迹般地给他折腾了四个管他叫爸爸的孩子!
可怜的老人,大海见了都要哭泣的老人,天空见了都要落泪的老人;高尚的老人,高尚得让山痛心的老人,高尚得让树痛心的老人,他似乎心安理得的将自己心爱的巢穴,无私的奉献给了那个早该死去的运动,沉重的岁月庆幸他保留了一个没有“男人”的家。四个孩子时不时地去孤独小屋中叫爸爸,而每一声爸爸把他的一片片心撕的粉碎。
那场运动走了,工作组走了,那个该死的工作组头头也走了。改革开放了,孤独的小屋不止一次的劝老人:出去走走,换换脑筋,老人只是孤独地摇了摇孤独的岁月……
如今,孤独老人已经儿孙满堂,老人却仍旧在孤独的小屋中做着孤独的梦。有人说:老人有骨气,有人说:老人不值得,付出的太多。只有老人额前的道道深沟,最明白老人魂断天涯的记忆……
本单元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针对这类散文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如何赏析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散文虽然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但是赋予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借景抒情的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3.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4.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如: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巴金的《灯》;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杨朔的《荔枝蜜》。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语文高考的文学类文本中,写景抒情散文的比例是很大的,在高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单元来体现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写景抒情散文在高中阶段的散文鉴赏中是很重要的,想要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就要在平时抓紧,要注意“授之以鱼”,并且要“授之以渔”
下面就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谈谈我的心得。
一、掌握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可以从内容上与形式上来分析。
1、内容上“神不散”: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形散”:(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3、语言上“优美凝练,富于文采”:(1)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2)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鉴赏散文时,就是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掌握散文的分类散文一般分为三类,即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这里重点分析写景抒情散文。
(1)、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三、抓住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掌握散文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理解散文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重点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 (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76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