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游城北清凉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洪亮吉:游城北清凉山记
洪亮吉
夫兼葭盛则唫虫集矣,云霞生则爨烟绝矣。犹复绀宇斜出,瞰临流之舟;青藤上缘,接过岭之树。于是纵睇幽远,悼叹今昔。连山青而百里,夕阳红而万状。草露炫目,天风振衣。声摇鹊巢,影入雉堞。盖曾不半日,而城北之胜,已俱览焉。庵名隐仙,楼则扫叶。北登翠微之亭,西泛莫愁之艇。升阜陟冈,游禽输其捷;鸣榔鼓棹,潜鳞讶其狂。阴谷蔽日,流萤已飞;长林无风,密叶自下。金栗数树,与松花竞香;秋棠千株,共玉蕊比洁。泠泠瑟瑟,凉生秋初;寥寥萧萧,境出尘表。兴尽而返,途穷乃归。经黄公之酒垆,指徐君之墓树。欢悰方延,哀绪忽振。盖数君者,灵爽尚接,笑言如生,而坟土已三尺矣。既伤曩游,复念逝者,同行孙君星衍、汪君为霖、陶君涣悦,亦并有怀旧之感,相与弹琴赋诗,荡此哀郁。迨至白日入地,红灯烛天,始复联骑以前,接坊而过。臻于快园,复予雅集,亦庶几曩哲投辖之旨,古人秉烛之义焉。是日也,孙君等各赋诗,而亮吉为之记。
洪亮吉在《平生游历图序》一文中说:“生平性嗜山水,踪迹所至,几遍寰宇”,他每到一地都要赋诗作文,然而令人钦佩的是这些诗文毫不雷同,各具特色,看他的山水诗文,犹如跟随他在作千里游程,时有奇景突现,耳目一新之感。这篇《游城北清凉山记》描绘了南京清凉山的金秋风光,表达了对亡友的追念之情,读来自然亲切,很有感染力,充分现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作者以“蒹葭盛则唫虫集矣,云霞生则爨烟绝矣”一联开首,点明季节正值初秋,天空中云霞灿烂,变幻莫测。登上清凉山俯瞰仰视,但见水面彩舟荡漾,岭上青藤绕树,处处透露出一片勃勃的生机。极目远眺,又见夕阳正在缓缓西下,玫瑰色的霞光将周围世界映得色彩斑斓,黛绿色连绵起伏的山峦也被罩上一层薄薄的红晕,沾有露水的花草随风摇摆,煜煜闪光。黄昏时分的山谷是那样的迷人!此时,四周显得格外宁静,唯有穿峡而过的清风在伴着急于归巢的喜鹊和山鸡一展歌喉,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面!
作者游兴大增,继续攀登,决意深入到山中去仔细观赏。峰回路转,竹径通幽,他来到隐仙庵、扫叶楼前,一时更有超尘脱俗之感。从此地出发,作者北登翠微亭,只见起伏的山冈上游禽展现出轻捷的身姿;西泛莫愁艇,又见翠绿的湖水中潜鳞在出神地谛听窥探。近旁,黑魆魆的山谷里萤火虫在飞舞,静幽幽的森林内枯树叶在下落。山坡上,金栗、秋棠、松花、玉蕊竞相开放,东一片黄澄澄,西一片白花花,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好一幅金秋风景图!
游兴既畅,作者一行便准备骑马返回。归途中恰巧经过亡友的墓地,立时哀绪忽生。回想当年曾一起欢游名山大川,同享春光秋色,如今已是天上人间两茫茫,不禁感叹唏嘘,一路哀伤而归。
这篇游记属于骈体,除少数几处散句外,其余皆为对仗句式,且工整自然,如“北登翠微之亭,西泛莫愁之艇”,两句之中平仄相对,押同一韵脚。接下去几句亦如此:“升阜陟冈,游禽输其捷;鸣榔鼓棹,潜鳞讶其狂”,非但对得工整,而且描绘传神,将游禽的轻捷身姿、潜鳞的惊讶表情维妙维肖地刻画出来。文中还十分注意色彩的作用,“连山青而百里,夕阳红而万状”,以红对青,反差强烈,效果极佳。又如“金栗数树,与松花竞香;秋棠千株,共玉蕊比洁”,不仅色彩明丽,而且馨香幽远,令人读之犹如置身于其间。整篇游记语言清新凝练,绘景细微传神,将清凉山的丝丝秋意、幅幅美景再现于字里行间,很值得一读。
洪亮吉《游城北清凉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洪亮吉:游城北清凉山记
洪亮吉
夫兼葭盛则唫虫集矣,云霞生则爨烟绝矣。犹复绀宇斜出,瞰临流之舟;青藤上缘,接过岭之树。于是纵睇幽远,悼叹今昔。连山青而百里,夕阳红而万状。草露炫目,天风振衣。声摇鹊巢,影入雉堞。盖曾不半日,而城北之胜,已俱览焉。庵名隐仙,楼则扫叶。北登翠微之亭,西泛莫愁之艇。升阜陟冈,游禽输其捷;鸣榔鼓棹,潜鳞讶其狂。阴谷蔽日,流萤已飞;长林无风,密叶自下。金栗数树,与松花竞香;秋棠千株,共玉蕊比洁。泠泠瑟瑟,凉生秋初;寥寥萧萧,境出尘表。兴尽而返,途穷乃归。经黄公之酒垆,指徐君之墓树。欢悰方延,哀绪忽振。盖数君者,灵爽尚接,笑言如生,而坟土已三尺矣。既伤曩游,复念逝者,同行孙君星衍、汪君为霖、陶君涣悦,亦并有怀旧之感,相与弹琴赋诗,荡此哀郁。迨至白日入地,红灯烛天,始复联骑以前,接坊而过。臻于快园,复予雅集,亦庶几曩哲投辖之旨,古人秉烛之义焉。是日也,孙君等各赋诗,而亮吉为之记。
洪亮吉在《平生游历图序》一文中说:“生平性嗜山水,踪迹所至,几遍寰宇”,他每到一地都要赋诗作文,然而令人钦佩的是这些诗文毫不雷同,各具特色,看他的山水诗文,犹如跟随他在作千里游程,时有奇景突现,耳目一新之感。这篇《游城北清凉山记》描绘了南京清凉山的金秋风光,表达了对亡友的追念之情,读来自然亲切,很有感染力,充分现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作者以“蒹葭盛则唫虫集矣,云霞生则爨烟绝矣”一联开首,点明季节正值初秋,天空中云霞灿烂,变幻莫测。登上清凉山俯瞰仰视,但见水面彩舟荡漾,岭上青藤绕树,处处透露出一片勃勃的生机。极目远眺,又见夕阳正在缓缓西下,玫瑰色的霞光将周围世界映得色彩斑斓,黛绿色连绵起伏的山峦也被罩上一层薄薄的红晕,沾有露水的花草随风摇摆,煜煜闪光。黄昏时分的山谷是那样的迷人!此时,四周显得格外宁静,唯有穿峡而过的清风在伴着急于归巢的喜鹊和山鸡一展歌喉,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面!
作者游兴大增,继续攀登,决意深入到山中去仔细观赏。峰回路转,竹径通幽,他来到隐仙庵、扫叶楼前,一时更有超尘脱俗之感。从此地出发,作者北登翠微亭,只见起伏的山冈上游禽展现出轻捷的身姿;西泛莫愁艇,又见翠绿的湖水中潜鳞在出神地谛听窥探。近旁,黑魆魆的山谷里萤火虫在飞舞,静幽幽的森林内枯树叶在下落。山坡上,金栗、秋棠、松花、玉蕊竞相开放,东一片黄澄澄,西一片白花花,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好一幅金秋风景图!
游兴既畅,作者一行便准备骑马返回。归途中恰巧经过亡友的墓地,立时哀绪忽生。回想当年曾一起欢游名山大川,同享春光秋色,如今已是天上人间两茫茫,不禁感叹唏嘘,一路哀伤而归。
这篇游记属于骈体,除少数几处散句外,其余皆为对仗句式,且工整自然,如“北登翠微之亭,西泛莫愁之艇”,两句之中平仄相对,押同一韵脚。接下去几句亦如此:“升阜陟冈,游禽输其捷;鸣榔鼓棹,潜鳞讶其狂”,非但对得工整,而且描绘传神,将游禽的轻捷身姿、潜鳞的惊讶表情维妙维肖地刻画出来。文中还十分注意色彩的作用,“连山青而百里,夕阳红而万状”,以红对青,反差强烈,效果极佳。又如“金栗数树,与松花竞香;秋棠千株,共玉蕊比洁”,不仅色彩明丽,而且馨香幽远,令人读之犹如置身于其间。整篇游记语言清新凝练,绘景细微传神,将清凉山的丝丝秋意、幅幅美景再现于字里行间,很值得一读。
游城北清凉山记原文翻译游城北清凉山记原文如下:
夫蒹葭盛则吟虫集矣,云霞生则爨烟绝矣〔2〕。犹复绀宇斜出,瞰临流之舟〔3〕;青藤上缘,接过岭之树。于是纵睇幽远,悼叹今昔。连山青而百里,夕阳红而万状。草露炫目,天风振衣〔4〕。声摇鹊巢,影入雉堞〔5〕。盖曾不半日而城北之胜已具览焉。庵名隐仙,楼则扫叶〔6〕。北登翠微之亭,西泛莫愁之艇〔6〕。
升阜陟风,游禽输其捷〔7〕;鸣榔鼓棹,潜鳞讶其狂〔8〕。阴谷蔽日,流萤已飞;长林无风,密叶自下。金粟数树,与松花竞香;秋棠千株,共玉蕊比洁〔9〕。泠泠瑟瑟,凉生秋初〔10〕;寥寥萧萧,境出尘表〔11〕。兴尽而返,途穷乃归。经黄公之酒垆,指徐君之墓树〔12〕。欢悰方延,哀绪忽振〔13〕。
盖数君者灵爽尚接,笑言如生,而坟土已三尺矣。既伤曩游,复念逝者。同行孙君星衍、汪君为霖、陶君涣悦,亦并有怀旧之感〔14〕。相与弹琴赋诗,荡此哀郁。迨至白日入地,红灯烛天。始复联骑以前,接坊而过〔15〕,臻于快园,复预雅集,亦庶几曩哲投辖之旨〔16〕,古人秉烛之义焉。
是日也,孙君等各赋诗,而亮吉为之记。
【译文】:
离新城城北三十里地,那里的山势逐渐升高,花草树木泉流山石也逐渐显得更为清幽。起初还能够在如牙齿一般排列的乱石之间骑马行走,山路的两旁都是高大的松树:弯曲的如同伞状的车盖,笔直的好像仪仗队里的旗帜,挺立的像是站着的人,横卧的则像是一条虬龙。
松树下的草丛里流淌着泉水,泉流在低洼潮湿的草地上忽隐忽现,流进石井的时候,发出响亮清脆的声音。松林中间挂满藤条,长的足有数十尺,弯弯曲曲地长着就像是一条条大蛇。
松树上栖息着一种鸟,羽毛黝黑像是八哥,长着红色的冠子和长长的嘴,低头啄食树上的虫子,发出咚咚的响声。稍稍往西边走,有一座高蛸险峻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界线分明的小路,仅仅能够徒步行走。
于是,我们把马系在岩石突出的棱角上,互相搀扶着、牵拉着往山上攀登。那里有一片竹林长得非常茂密,走进去抬头看不见太阳,大约走了四五里地,才听到鸡叫的声音。有一个和尚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走过来迎接,同他谈话,他神色惊慌地回首四顾,就像一头麋鹿一样难以同他接触。
山顶上有几十间房屋,循着石壁架设的曲曲折折的栏杆,要像蜗牛和老鼠那样迂回旋绕着爬行,才能够走出来,房屋之间门窗相对。大家坐了下来,忽然间山风飒飒地吹过来,寺院里大殿和厅堂上悬挂的风铃一齐叮当作响。同来的两三个年青人都吃惊地互相看着,不知道自己置身在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天色将近黑了,大家就在这里住宿。
当时正值九月,天高云淡,白露清冷,山林空寂,月光明朗,仰望天空的星斗,全都又大又明亮,就像正好在人的头顶上一样。
窗户外边有几十棵竹子在微风中磨擦相碰,不断地发出像是人在切切私语的声音。竹丛里的梅树和棕榈树,阴森森的就像披头散发的鬼怪两两并立的形状。那两三个年青人吓得魂飞魄散,互相看着而不敢睡觉。天快亮的时候,大家就一同离开了那里。
回家以后的几天里,我还是心神恍惚不定,眼前好像又浮现那一天所见的情景,因而把这一切追记下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到过那里,然而还常常想见出那天游北山的事情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75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