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话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大林寺桃花古诗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翻译: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人,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白居易小传,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因为是闲职,无实际公事可办,故在闲暇中几次漫游庐山。
元和十二年(817)四月,白居易偕同友人游大林寺,作《游大林寺序》以记此行。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写景小品,重点描写了大林寺景色气候的优美。文中附有绝句一首,就是这首淡自然而又意境深邃的《大林寺桃花》,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
作者在《游大林寺序》中,描绘大林寺的风景,曾说:“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村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这首小诗即是通过荒野小寺中,桃树开花时节的异常来显示此地春天的姗姗来迟。
人们总是喜爱春天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遐想。可是春光毕竟不能长驻,到四月份时花草都已凋零。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所以他“长恨春归无觅处”。然而在这大林寺中,诗人竟意外地见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不仅大喜过望,以为又找到了春天。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欢欣,传达出诗人重新发现美时的喜悦。小诗与游记浑然一体,风格隽永,耐人寻味。
春来迟迟去匆匆,怨春一去无处寻,只好再等明年春来时。诗人心情惆怅失望。大林寺山深林密,气候阴凉,季节比平原为迟。平原群芳狼藉日,此处桃花盛开时,给人以意外的惊喜。春姑娘感到炎夏的步步逼近,不得不离开平原而藏进深山,但终究还是让苦苦追寻的诗人发现了。铁鞋踏破,不意山中相逢,由怅惆而惊喜,感情落差很大,喜出望外的心情表现得非常深刻。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这首《大林寺桃花》小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又令人深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中的又一珍品。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慧眼,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难以写出来的。
大林寺桃花的翻译意思是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调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导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作者是白居易,全诗内容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死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诗写得浅显直白,这一首小诗只是平铺直叙地记下了作者游香炉峰的所见所闻。时间发生在孟夏,这个时候在平原上的春花全都凋谢了,可是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绽放。
山涧中的青草也才长出一小截,诗人对眼中看到的一切感到新奇。于是对同游僧人发出感叹说:我早就遗憾这春天去得太快了,没想到它拐弯跑到你们寺庙里来了。
这一次旅行的地点是庐山,庐山是江州(江西九江)著名的风景区。唐代、张九龄、李白等大诗人都曾经到庐山旅行,并写下名篇。
《大林寺桃花》赏折
虽然全是仅仅只有四句,但是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却异常深速,趣味十足。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桃花这种物象来代表春光,把春光这一抽象事物写得十分具象化得同时,还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光那种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消。
这首诗也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极致喜爱与无限留恋的感情,侧面也烘托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全诗立意十分新颖,并且构思异常精巧,意蕴雅致,还启人神思,这首诗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当中写春暴的名筒。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75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桃花古风句子段落,有关桃花古风句子
下一篇: 《古文观止·高帝求贤诏》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