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是读书的地方吗“南书房”是读书的地方吗
南书房俗称南斋,本是康熙帝读书的地方,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处。康熙在位期间,常把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高士奇当作自己的顾问,论经史谈诗文。皇帝即兴作诗、发表的议论,也都由他们记录下来。后来,这些官员又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慢慢地形成了一个由皇帝严密控制的核心机要机构。这是康熙皇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举措。由于康熙皇帝的大力支持,南书房的权势一天比一天大,逐步形成新的权力中心。
雍正帝即位后,筹建军机处,将所有军机大事交由其处理,不再让南书房官员参与,所以南书房的地位有所下降。不过,有清一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入值者虽然地位不高但却非常受敬重,并且将入值看作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南书房被撤销。
清朝的南书房是皇帝读书的吗清朝时,南书房原来是皇帝读书的地方,位于乾清宫西南角,因为它在紫禁城内月华门之南,故名南书房。康熙十六年(1677)始设,命翰林入值南书房,起初只是陪皇帝谈诗论赋的文学仕从,后南书房逐步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机构,许多重大决策在此做出。康熙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私人书房变成内廷决策机构,以此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加强皇权。但南书房并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等雍正朝成立军机处制度后,南书房就不再参与政务,而回归其文化侍从应召之处的功能。
什么是南书房?南书房是清康熙时的一个重要权力机 关。南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本为康熙读书 处,俗称南斋,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 地方,被清代士人视为清要之地,以人之为 荣。康熙十六年( 1677年),康熙为与翰林 院学士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 南角特辟房舍以聚,名南书房。
“择词臣才 品兼优者”入内,称“南书房行走”。入值 者主要是陪康熙写诗作文,赏析书画,有时 也帮皇帝起草诏书。由于能人南书房者都是 皇帝宠信之人,因此它是一个由皇帝严密控 制的机构,后来经常出旨行令,地位日重。 事实上,南书房权势上升是康熙有意识地加 强皇权的一种手段。
扩展资料
南书房建立的目的之一是便于康熙帝学习而后发扬中原汉族传统文化,密切与汉族士大夫的联系。作为康熙的政治文化核心和清宫内廷机要秘书机构的南书房,其所起用的翰林都是清一色的汉族士大夫,而且以南人为多。
这充分表明了康熙帝对强势的汉族文化传统渴望了解和迫切把握的政治心态。康熙宣召翰林张英、高士奇入值南书房的第一天,就急切表达了此种深入探究中华政治文化精粹的愿望。康熙言:“朕于书经、四书,讲读已久,常于宫中复诵,大义皆能晓畅。 但圣贤义理无穷,今更欲细加讨论”。
参考资料来源
-南书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74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