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毛泽东的重要哲学著作。写于1937年7月。原是《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第二章的一部分,曾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1950年12月29日在《人民日报》上正式发表,1952年7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
这部著作是我们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物,是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的经验主义、特别是王明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它从认识论上对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以认识和实践即知和行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全面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文中首先提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他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同时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各种实践形式也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他从认识的源泉,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标准等方面,科学地论证了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文中以实践为基础,详细分析了人的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阐明了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能动飞跃和多次反复。而整个人类认识则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和全过程。文中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深刻揭露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还分析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指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把世界改造成为共产主义,这是人类历史的光辉前景。
《实践论》一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对具体来说就是:在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结论。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是:
1)观察事物的外在特性: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事物的特性,详细列举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
2)
观察事物的内在特性:探寻事物内在特性,尽可能多地列举事物的特性的各个要素。
3)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即探寻事物特性如何随推演变化的。划分事物的变化阶段、描述每个阶段的事物特性的变化。
4)观察手段:从一切可以获得文字、影像、交流、思考中提取事物的特性,逐一记录。提取过程中,保持客观态度,忽略原作者所有带有推断性、结论性或感性化的描述。
5)
观察事物内在联系:描述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
6)
观察事物外在联系:描述事物与周边相关的联系:是如何区别与联系的,整体与局部是如何互动的。
7)技术方法:矩阵法,关系图,时间轴。
8)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反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摸索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实践论的提出根本意图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指导人们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来改造世界。
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实践论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将唯心论、唯物论以及辩证唯物论三者做了比较;另一方面文章说明了辩证唯物认识论的三个阶段,并通过古今中外的实际案例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证。
唯心论:就是基于我们大脑的想象来认识世界,我国明朝的朱熹、希腊的柏拉图以及德国的黑格尔是典型的代表人物。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中来,那就是唯心论者。唯物论:认识来自于实际的物理世界,不认为在实践探索认识世界中提炼的概念也是认识的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开始,然后将实践获得的经验提炼成概念及理论,最后再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及再认识。即实际的物理世界是认识的起点,在探索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到大脑中的概念、理论也是认识的一部分,要辩证统一的看待二者。
认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分为三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和实践认识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在与物理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最初看到的是片面的,表面的,主要是看到事物的外部联系。
第二个阶段是理性认识阶段,包括内部的联系。第三个阶段实践认识阶段,在于用这种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74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