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石头》陆建立散文赏析去青海贵德,知道她雄踞青藏高原上,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说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了,几天的行程,掩映着的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慢慢揭开了。那天得知安排去捡石头,我已经惊诧了,心想,这有什么好玩的,家乡江南多山,山坡下的溪旁湖畔,大大小小的石头也多,一堆堆的,顺便捡几块,无棱无角,说不出特点,只能抛向水面溅起几片水花,哪有什么新鲜感。
行程中既然安排这么一个活动,那么,贵德的石头一定有惊人之处。那天,车至黄河畔,大家都兴致勃勃,欢快地奔跑下来,急急忙,来到河边的浅滩上寻宝。我遥望对岸的山,不高,山岩是光秃秃的,在晨曦下涂上了一层橘黄色,河边耸立的是挺拔纤细的防护林,那是翠绿的新疆白杨,流经贵德的黄河之水,碧波荡漾,河水向东一直流去,那清洌洌的水将对面的山体、树影倒映着,粼粼波光的河面,染上了绚丽的色彩。
黄河是祖国的母亲河,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青海又是黄河的发源地,记得唐代诗仙李白有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兴许李白没有到过黄河的源头,不知黄河之水来自青海。在贵德,我见到了黄河清丽迷人的景致,河水没有激流澎湃,那桀骜不驯的性格,跳进黄河洗不清,在这里成了传说。全程陪同我们的海南州文联孔主席,他从小在贵德长大,他告诉我们,黄河源头在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雪山流下的水,一路曲折迂回,劈山裂谷,飞流直下,倒有气吞山河之磅礴。贵德在黄河上游龙羊峡和松巴峡之间的川谷中,蓄水之后才沉淀下来,成就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这里有着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茂盛的树木,烂漫的山花,啾鸣的鸟雀,这里被称为青藏高原的“高原小江南”。贵德,好似一块未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贵德又是一座古城,是昔日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也是汉藩友好的通道,商贾往来的集市。那明朝初年泥土垒成的城墙,依旧高高地耸立,还有众多的庙宇、古建筑,我断定这是一座汉藏风格共存的高原古城。
河滩上,大家兴奋的尖叫声消失了,他们各自找寻自己喜爱的宝贝。我却伫立河滩,像一块沉默的石头,静静聆听水流拍岸,或鸟在头顶上翱翔欢叫。我的目光扫过脚下块块石头,河上有舒缓飘来的树叶……这里,黄河收敛了它的狂虐,我的脚荡漾在舒缓而清澈的流水里,心中有种恍惚的感觉,这是黄河之水吗?那是人世间和谐的场面,一脉相承,水的默祷或诗律学的演绎,我发现天地合一的美,这当然归功黄河赐予。
我不清楚,十几米宽的河滩上有那么多的奇异怪石,露出的各种类型的黄河石,大小不一,大者如鼓,中者如拳,小者如豆,色彩多为复色,色调沉稳古雅,饱含历经沧桑的苍凉雄浑之气。没几分钟,我捡到了四五块白似玉的石头,它们大多精致,也有一块似青瓷毛坯,粗犷,左看右看,想象一下,完全可以雕成吊坠,那是一件上好的天然工艺品。不知道多少年前,黄河一路绕过山峰的重重阻拦,沿途接水纳川,融河汇溪,九曲十八弯,暴雨挟泥裹沙数亿吨,奔腾不息,浩荡东去,把上游峡谷中的山体岩石推至河里,经过不停地冲刷、撞击、磨砺,终于在贵德这段平缓的河滩沉积,留下了质地坚硬、造型饱满、色彩动人的天然奇石。
一块极像石器时代的石币吸引了我,薄薄的,有五厘米厚,双手一拎,估计有十来斤重,不行,太重了,几千里之遥吶,只好心疼地扔了。稍一会儿,又瞅见一块形状似斧的磨刀石,大喜,看石质细腻不说,又沾着点点亮晶晶的矿物,其刀头大而薄,捏手部位厚实,比头狭小了点,且刚好满满一把,可惜缺了一个角,那肯定是远古的先民使用过的斧刀,先民们用石头改变生活,也创造了文化。旁边同行的画家告诉我,缺角也好,残缺也是美,去当磨刀石,那可惜了,不如案上做块镇纸。不一会儿,我带去的拎袋就沉甸甸了,看看差不多了,人不能太贪,尽管还有点依恋不舍。
好客的贵德文友,劈了幾个西瓜,叫我们品尝西域的大西瓜,我啃了两块后,蹲在石滩上,再细细端详今天的收获,竟如天赐般的发现了像“舞者”图案的奇石,仔细观瞧,我的眼睛不由得一亮,这石形扁圆,底色呈灰褐色,白玉图形居中,活脱脱是舞者表演的绵绵情爱,捏在手心,使我不酒而醉,心神荡漾,浮想联翩。同行作家韩光智也得一奇石,惊喜地叫我去欣赏。我看到一块有点像汉字的石头,这不是“吉”吗?大吉大利呀,见它色彩鲜艳,线条明晰,我以为此乃天书也!
另一块大小似鸡蛋、形状扁扁的黄河云泥石,其有云之色白、泥之混沌,又有云之流动、泥之朴拙。天然的棕红色痕迹,均为黄河水中的铁、锰物质,顺着石头的裂隙侵蚀而成。这石头的色彩变化多姿,边缘清晰,线条流畅,厚薄均匀,一层层地重叠,在灿烂阳光的直射下,金色的,灰褐色的,白玉色的,互相渗透融合,一抹青灰,一层赭红,构成了令人称奇的山岩画。石头自然小了点,要是镶嵌于花梨紫檀什么的牌匾中,色泽就会高雅,其石就彰显华贵了。
回来的半路上,我们还参观了黄河奇石收藏馆,那是一家离黄河不远的农家院子,这里的奇石,确实让我们眼睛大开,有的像灵动的人物,有的像一弯新月或一朵莲蓬,与树中归巢的鸟儿遥相呼应,有的像甲骨文字,有的像山川奇树……一块块神情各异,千姿百态,趣味无穷,我们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孔主席介绍,这一带出了许多奇石收藏家,你看这满院子色彩斑斓的黄河石,是他们用了整整几十年时间,从黄河岸边上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听罢此言,我们不禁对这些愚公移山式的石痴肃然起敬。
午后,宾馆的房间里,安静极了,我感到时间在流动,我听见石头在细语。我把袋里黄河畔捡来的石头,摆成一排,用手机拍了照,灯光一闪,却见太阳闪着光圈,蝶翅一样晃眼,一个图像在眼底成形,好像我在祭拜,面朝黄河,屈膝俯首。我的旅行箱只有二十寸,可以登机的,自然有点小,塞满了换洗衣物,还有刚买的两三袋牦牛肉干。两块大的黄河奇石有六七斤重。一块底座两厘米厚的白石连着十厘米的黑色,黑白分明,是谓“无邪”,可作镇宅之宝。另一块也是白色为底,石腰以上倒像淡墨画就的山水。毕竟自己没有研究石头,只能二选一了,同室的那位告诉我,应该选“无邪石”, 镇宅之宝,听他不会错的。那就对不起另一块石头了,我只能带走“无邪石”。沉重的旅行箱一路小心到机场,机场打包时还是超重了。服务员还算通情达理,问了我,什么东西这么重?我说,是黄河奇石。她听说了,也开了绿灯。到杭州萧山机场,在旋转的行李领取处,收到的旅行拉杆箱,才知道箱子少了一个脚,被石块压破了,这箱子以后不能跟我到处跑了,这是黄河奇石换来的代价,不过也值得。
在江南,在杭州湾畔,我在办公室里挂着的中国地图前驻足,贵德与慈溪远隔千里,桌上正摆着一堆黄河奇石。此刻,我眼睛所见的石堆,都幻成波涛汹涌过的荒滩,大漠飞鸿旧梦陈迹。我汹涌的思绪啊,穿越了时空,我望见,黄河少女正在母亲河的水边打水,还有那艘自黄河德清段的大船正向我驶来!
气候变化———岩石中的记录4. 1 引言———岩石中的记录 (“岩石磁带”)
地球气候系统过去的变化均被 “写入岩石”。尘土和冰堆积物的性质与特征、湖泊和大洋沉积物、沙丘原和河流台地、植物和动物化石组合序列、古海岸线、珊瑚生长线、树木的年轮与碳酸盐洞穴沉积层以及古代社会的古生态和文字记录,都包含了这一历史性的元素。
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过去的气候多变性。了解过去的气候就是向了解我们从古至今的演变历史迈进了一步。毫无疑问,我们的将来也将受到气候的强烈影响。
研究地球动态系统的科学家都了解,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在不断调整中。历史记录揭示的海洋、大气与地表覆盖变化之间的联系有多么重要。而我们直接测量气候的历史不过几百年,这只包含了气候变化的一小段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解读岩石 “磁带”———地质历史的记录的能力与日俱增。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 最好的自然档案的典型范例应该被好好保存,留给将来的科学家参考、研究。因为相对我们今天的条件而言,以后的人类拥有的技术更精良,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深。
本文建立了一个问题的框架,这些问题显示地球科学是如何致力于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并提出在哪些方面今后的研究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4. 2 过去 4 个冰期旋回中气候变化模式的 “大影像” 是什么
地球大约生存 46 亿年了,它曾经历了多次的冰期和温室幕。自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仅在近 200 万年左右的时间里,就有很多冰扩张地质幕。21000 年以前的一次冰扩张是最严重的事件之一。北美、欧洲北部以及一些高山地带的大片地区都被冰雪所覆盖。而一些干旱的高山地区,如西藏高原,最多只有斑驳的冰盖。
在解读与测定海洋、冰心、中国中部尘土和古土壤序列的记录方面,近期取得的一些进展,揭示了一些主要的气候事件,这些事件对整个地球产生了影响。对此最好的解释就是环绕太阳的地球轨道发生了变化。
现在,科学家的注意力已转向了解冰盖是如何生成和坍塌的,以及近期的发现: 在 100 ~1000 年的时间跨度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快速而短命的事件。这些事件都不能说与轨道变化有关,而肯定与其他的地球系统作用有关。如果发生在今天,这种快速而强烈的变化将对社会和经济产生很大的干扰。
科学家正在做新的努力来研究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例如,起始于北大西洋的事件如何在亚洲东部也显现效应? 各个季风系统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 其中一个系统发生的变化如何改变其他系统的动力机制?
每次的冰扩张都伴随着全球海平面的下降。在一些事件中,广大的陆架地区裸露出来,为植物、动物和人类提供了新的迁徙路线,同时也阻挡了海水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流动。裸露的陆架地区还增大了有利于产生温室气体的面积。在对这一考古记录以及人类的广泛分布等进行解译时必须考虑到海平面升降的因素。
要了解气候系统如何在一个广阔的范围产生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必不可少的背景资料就是确认最近的冰期旋回模式。
4. 3 过去 1000 年里有哪些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表现在温度、降水以及诸如旱灾、风暴和洪水这类极端情况出现的频率。这些都对自然系统和农业系统的生产力、丛林火灾的发生频率、水的质量产生影响,并造成财产和基础设施的损失。
关于长期气候记录的新观点对于现代社会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我们了解近期的趋向及其可能的原因提供了基础。全新世初期 (大约 1 万年前) 人类对气候系统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这也是一个农业崛起的时期,在一些地方显而易见 (如黎凡特、长江和黄河流域) 。大约在 5000 ~6000 年前,农业系统在欧亚大陆得以广泛分布。到了大约 3000 年前,其他地方的广大地区也成为耕地。地质记录告诉我们: 与这些变化伴之而来的是大面积的砍伐和清除森林、更多地采用火烧方式往往增大了土壤侵蚀率; 还有一些小型工程设施的建设,分离或分流了过量的地表水。
到了这个时候,人类已经成为对区域性地表作用起着重大影响的因素,但可能还没有到发生气候变化的程度。全新世中期,湿地农业的扩大可能造成温室气体甲烷的释放,这是人类对大气化学产生影响的关键起点,改变了大气的热量和持水能力。
通过长寿树木的年轮、冰心 (可反映出相当于年降雪的地层) 及层状湖积物可得到关于最近时期的高分辨率记录。它们都能灵敏地反映气候的年度 (或更详细的) 变化。有关的数据不多,大家最了解的就是关于北半球中 - 高纬度地区过去 1000 年的平均气温的数据。关于这个时期热带和南半球的资料很少,但有希望去发现。
4. 4 是什么造成了气候变化
有人认为是太阳的变化造成了一些长期的变化趋势,但是近期的变暖却是史无前例的。很多数据系列显示,在过去的 1 万年或更长的时期内,全球性气候悄悄地进入我们的领土。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大气中火山气体和火山灰含量的变化以及大洋环流的变化都被用来解释过去 1 万年里显现的趋势,但都不能解释 20世纪下半期的上升趋势。有一种观点认为,近期的气候变化有很大的人为印记。这个观点令人信服,因为森林的砍伐、建筑以及人为的释放气体都对地球的变暖带来极大的影响。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些观测到的变化到底从何而来,我们需要更清楚地了解,与自然因素相比,人为因素对气候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研究诸如厄尔尼诺、大气中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含量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这将有助于揭示与人类社会有关的、气候变化的机制。
4. 5 过去的气候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很多伟大的文明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被摧毁了,其中包括气候的原因。印度西北部 Harappan 文化 (哈拉帕文化) ,中美洲玛雅文化和亚利桑那州的霍霍坎文化,它们的毁灭都可以归咎于旱灾。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水太多也成了问题。举例来说,我国长江的洪峰发生的时间正值西藏高原的径流与夏天的季风雨相重合之时。严重的洪灾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造成生命、作物和财产的损失,尽管这些洪水带来了新鲜的富含养分的沉积物。在全新世期间,人们利用工程设施同上升的洪水作斗争,而在这些设施失效的地方,农作物颗粒无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困难。与此同时,在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加上土地利用的压力,使得西北部沙漠化而这地区的居住区日益缩小。将大量关于环境变化的数据与社会的历史结合起来,会了解一些关于技术革新和早期国家之间争论的原因。
4. 6 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什么作用
我们知道,人类活动造成大气化学和土地覆盖的变化,并引起生物多样性的退化。除此之外,产生了数千种新的化学合成物质,而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还不完全为人们所了解。举例来说,有很多湖泊变成酸性,这是过去 150 年来释放工业气体所造成的直接后果。生物化学旋回的改变带来气候系统的主要元素复杂的反馈,由此影响经济活动以及水和食物的安全性。
监测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的方法之一就是估算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释放量。我们可以估算其数量,但却无法确定它们的最终归宿。它们是被圈闭在土壤中并被森林覆盖了吗? 海洋是否吸收了大量温室气体? 这些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一个未知结果。
关于气候在土地覆盖变化与大气化学变化中的促进作用,尚有待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的重点是生物学、土壤科学、海洋地理学,涉及自动监测、遥感和 “地面真相验证”———即对实际野外研究的必要检验。此外,还要增加对高沉积率背景下的沉积物化学方面的细节研究。
4. 7 模型对预测将来的气候有什么作用,我们如何评价其优点
模型是预测气候的最好方法,这些模型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自然世界以及海洋、大气层与土地覆盖之间的动态反馈。模型输出值取决于我们对地球系统的了解、用数学函数描述实际情况的程度,以及进行必要的计算所用计算机的功能。目前,被普遍使用的全球气候模拟模型有 25 个以上。运用这些模型所给出的预测结果往往有偏差,这反映出合理地综合物理元素所存在的难度,而且系统的许多元素灵敏度较高,正如地质记录所显示的,一些很小的变化都能被放大。
最近,开发了将气候、经济、人口、工业气体释放输出,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模型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系统。这些改进的系统增加了各种模型之间的 “反馈回路”,因此,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化可动态地用于其他系统。模型的强大威力之一就是它们能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使模型符合实际。因为,这些系统的作用将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使我们在建立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实现人类活动可持续性方面前进一大步。
4. 8 我们需要开发一个独立的测试系统来鉴别较好的模型并找到改进它们的方法
方法之一就是用选定的、过去的时间 “窗口”的边界条件来预置模型。这些条件包括地球轨道参数、温室气体含量、大气微粒、海岸线、海平面、冰盖等,都可以从 “岩石磁带”———地质记录本身读出。然后,我们可以对选定的时间窗口做气候模拟,并与我们用来推测过去气候条件的区域性古数据集进行比较。
研究重点必须包括建立地理覆盖面更大的、更好的数据系列,特别是南半球和热带地区。首先,可以将重点放在气候敏感度较高的地区。这样做既可以加强模型科学又可以加强古数据科学,还能提高社会对有效预测全球气候的信心。
4. 9 未来的气候将如何发展
未来的气候将对食物安全与农业、供水与水质、风暴与旋风的频率、海岸线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未来等产生影响。开发气候模型有助于降低区域性气候预测中不确定性的程度。然而,只有地质记录能揭示整个地球系统的变化。而且,它一直是检验我们所作的模拟是否合理的试验。
地球科学家拥有研究过去气候与地球系统的独一无二的记录,通常是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社会可以完全要求他们将部分研究计划集中到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事件上来,研究并确定这些事件是如何在这些系统中起作用的。好的管理和领导能产生有依据的决策和慎重的规划。有时,社会会要求地球科学家预测任何可能发生的或突发的环境事件,对地球系统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我们达到这一要求。
4. 10 研究议程概要
·提高我们对于过去的两个冰期旋回中气候与环境模式的认识;
·认识冰川环境是如何发展与衰退的;
·地质记录中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与原因;
·更好地推广高分辨率数据系列,特别是在热带和南半球地区;
·更好地认识热带的热机理及其与温带气候变化的联系;
·对具有高质量考古记录的地区进行古环境研究,特别是发生过文化变迁的地方;
·通过生物学、地质学、土壤学和海洋学方面的研究 (涉及监测、遥感和通过必要的野外研究进行地面真相验证) ,认识气候与系统变化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研究中应重点包括碳通量变化的研究,因为它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气候是否会变回到冰期;
·为了明晰全球变暖和将来可能发生的海平面上升,应该确定受到沉降和抬升的一些地区,以用于比较研究;
·促进模型与古数据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研究;
·年代学和方法学的技术进步;
·分析仪器和生物物理数据,以找出今天跨地区系统的联系、敏感性、惰性和落后程度;
·邀请一些核心研究人员组成工作组,进一步优选和制定研究议程。
地球科学家已经解开了地球的很多秘密,而且在了解我们的星球是如何运行的问题上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是,这方面的信息往往没有得到正确应用。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有能力对多种自然灾害做相当准确的预报,可我们还是经常在错误的地方搞建筑和非持续性地开发资源。我们的行为显示我们仍然不了解这些,而实际上美好生活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全世界的地球科学家都已做好准备协助社会建立一个更安全、更健康、更富裕的环境。
好句好段摘抄及赏析句段集锦
1.生活的无奈,有时并不源于自我,别人无心的筑就,那是一种阴差阳错。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与黑夜间的距离,春夏秋冬之间的轮回,于是有了挑剔的喜爱,让无奈加上了喜悦的等待。
2.一个安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有些空虚,有些凄凉。坐在星空下,抬头仰望美丽天空,感觉真实却由虚幻,闪闪烁烁,似乎看来还有些跳动。美的一切总在瞬间,如同“海市蜃楼”般,也只是刹那间的一闪而过,当天空变得明亮,而这星星也早已一同退去……
3.喜欢海,不管湛蓝或是光灿,不管平静或是波涛汹涌,那起伏荡漾的,那丝丝的波动;喜欢听海的声音,不管是浪击礁石,或是浪涛翻滚,那轻柔的,那澎湃的;喜欢看海,不管心情是舒畅的或是沉闷的,不管天气是晴朗的或是阴沉的,那舒心的,那松弛的……
4.翻开早已发黄的页张,试着寻找过去所留下的点点滴滴的足迹。多年前的好友似乎现在看来已变得陌生,匆忙之间,让这维持了多年的友谊变淡,找不出什么亲切感,只是偶尔遇上,淡淡地微笑,如今也只能在这发黄的页张中找寻过去的那些让人难忘的,至少我可以握住这仅剩下一段的“丝线头”……
5.天又快黑了,这座忙碌的城市又将入睡,让这劳累的“身躯”暂别白日的辛勤,让它入睡,陪伴着城市中的人们进入梦乡。当空的弯月正深情地注视着这座城市与城市中的人们,看着家家户户的灯渐渐熄灭,它在床头悄悄奏响“明月曲”……
6.听,是谁的琴声,如此凄凉,低调的音,缓慢的节奏,仿佛正诉说着什么。音低调得略微有些抖动,听起来似乎心也有些抖动,我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沉闷气息,是否已凝结在这空气中……
7.灯,带有一种明亮的光,每当深夜来临,是它陪伴着你,如此默默无闻。它是平凡的,外表华丽与否,那都是一样的,珍珠点缀,水晶加饰的灯它只能用以装饰,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比起这,普普通通的日光灯是幸运的,因为它照明的本性没有改变,如同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平平凡凡却实实在在。
8.今天阳光很好,坐在窗前,看窗外如此晴朗的天感觉特别舒心,雨过天晴后的世界总给人一种明媚,仿佛阳光照耀在“心田”上空,让前些天被风雨践踏的花朵重新得到爱的关怀,重现生命的活力!
9.无知者为梦想中的虚幻而苦苦等待,换回的不是所求的,而是岁月在脸上留下的印痕,一事无成的人一生便是虚度。生活中,与其花时间去等待,不如加快步伐去追寻理想,试着与时间赛跑,也许身躯、心理会感到劳累,但这样的生活毕竟是充实的。
10.有些冷,有些凉,心中有些无奈,我一个人走在黑夜中,有些颤抖,身体瑟缩着,新也在抖动着,我看不清前方的路,何去何从,感觉迷茫,胸口有些闷,我环视了一下周围,无人的街头显得冷清,感到整个世界都要将我放弃。脚步彷徨之间,泪早已滴下……
11.风,渐渐吹起,吹乱了我的发丝,也让我的长裙有些飘动。绿叶仿佛在风中起舞,离开了树,投向了大地,却不知这样会枯萎,我弯下腰,轻轻拾起一片树叶,那非常有序的茎脉,是一种美的点缀。我有些哀叹:绿叶啊,绿叶,你这般美丽地从树上轻轻飘下,随风起舞,却不知已被人称之为落叶!
12.整个世界,因为有了阳光,城市有了生机;细小心灵,因为有了阳光,内心有了舒畅。明媚的金黄色,树丛间小影成像在叶片上泛有的点点破碎似的金灿,海面上直射反映留有的随波浪层层翻滚的碎片,为这大自然创造了美景,惹人醉的温馨之感,浓浓暖意中夹杂着的明朗与柔情,让雨过天晴后久违阳光的心灵重新得到了滋润!
13.当浮华给予我们过多欺骗,现实中的虚假几乎让我们忘却了真的存在,是真情唤回了迷离的心,是真情带给了我们最纯、最真的感觉,它流露的是美的誓言,渗透的是永恒执著的真爱。
14.青春,有嬉笑声与哭泣声夹杂的年华,青春的少年是蓝天中翱翔的幼鹰,虽然没有完全长大,有些稚气,有些懵懂,脱不开父母的双手却极力想去找寻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为的是一时的激情,为的是一种独自翱翔的感觉!
15.感叹人生,是因为曾经没有过轰轰烈烈的壮举,觉得渺小,觉得平庸,似乎生活过于简单,简单得让人感觉烦躁。没有大言不惭地说过将来,只是比较现实地握住了现在,我想,这是一条路,每个人所必须踏上的一次旅程,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成长的过程漫长却充实,自毁的过程短暂却留下一生痛苦,人生可以说是一次考验,何去何从取决于自我。
16.风,那么轻柔,带动着小树、小草一起翩翩起舞,当一阵清风飘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那种感觉,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罗绸缎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赐予人类最为珍贵的。
17.生活中受伤难免,失败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一蹶不振,失去了对人生的追求与远大的理想。没有一个人的前进道路是平平稳稳的,就算是河中穿梭航行的船只也难免颠簸,生活中所遇上的坎坷磨难不是偶尔给予的为难,而是必然所经受的磨练。
18.在每个人心中,都曾停留过那些值得怀念的人,也许还在,也许早已消逝,在茫茫人海中丢失,于是,那份怀念便得凄凉,因为模糊的记忆中只剩下一个“空壳”,没有什么,甚至连自己的心都装不下,时间把一切抹平,也把当日的泪水封锁,因为已经没有,怀念只是悲凉!
19.闷热的天,蝉儿耐不住寂寞地不停在鸣叫,我孤单一人,寂静的身旁没有一个知音,想疯狂地听摇滚乐,听歇斯底里的歌声,那只为逃避无人的世界里那浓烈的孤单气息。一个人是清冷,两个人便是精彩,于是,莫名的冲动让我格外想念旧日的好友,怀念过去的日子,尽管不够现实的遐想追回不了曾经一切,但却希望思绪可以飞扬于闭上双目后的世界中,印有微笑,印有舞动的身姿,翩翩起舞……
20.最为值得珍惜的是今天,因为最容易流逝的就是今天,把握今天就是把握希望,分分秒秒只是瞬间,而所乘载的分分秒秒就叫做一天,时间的流逝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人生几回,青春更珍贵,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青少年来说,青春已不足二十载,在学习的生活中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力量,驾驭着自己的小船驶向希望的彼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7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