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1959年李翰祥导的《倩女幽魂》
原文:
十里桃花霞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
对花影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2.译文:彩霞满天,十里桃花开的烂漫。手持玉簪暗暗叹息逝去的青春年华。可怜孤单一人赏花,只希望也有人能陪伴在身边,就像那池里交颈相依的鸳鸯一样。即使让我成仙我也不愿。
3.赏析:
此诗原无出处,大意是参考《白衣卿相诗集-别思》一诗。如果硬要说作者,则应该是《倩女幽魂》一片的编剧阮继志或监制徐克,因这首诗首出徐克导演的《倩女幽魂》中的一幅画上,原文应该是:“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不过在此之前,1959年李翰祥导的《倩女幽魂》,则有:“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可见徐版又改自李版。
对花影单望相炉,只羡鸳鸯不羡仙
此诗并没有出处的,大意是参考《白衣卿相诗集——别思》一诗。
这首诗和《倩女幽魂》有莫大牵连!
1959年李翰祥导的《倩女幽魂》,有:
十里平湖霜满天,
玉簪暗暗惜华年。
若得雨盖能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后来徐克导演的电影《倩女幽魂》中,这首诗首出现在一幅画上,却改了版。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互
只羡鸳鸯不羡仙
附: 《白衣卿相诗集——别思》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另外,提醒你一下,这类问题可以自己到网上查找,实在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再来问,不要轻易浪费辛苦得来的分数。
诗经女孩来回答啊!你一问李白的桃花,我第一反应就是这首《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写出了送别的情意绵绵。其实李白写桃花的诗还有几首,我们一起来看吧!
1、《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三载夜郎还,于兹鍊金骨。
——唐·李白
这首诗简单翻译一下:“桃花开时春水大涨,河中白石已经淹没。女萝藤枝摇摇荡荡,摇醉了青天的月亮。不知秋浦的旧日行径里,有几枝蕨草生出了如拳的新苗。流放夜郎三载归还,到秋浦学仙炼金骨。”
诗的写作背景说一下: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引发了李氏兄弟的一场权位之争。永王李璘不服兄长李亨即帝位,在江陵起兵对抗。庐山隐居的李白,被力邀入李璘的幕府。事败后被捕下在浔阳监狱,被“按律”处予“长流夜郎”。
夜郎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当权者觉得这里是偏僻寒苦之地,是李白接受惩罚和磨难的场所,李白流放到这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但是在作者的诗中,却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春水大涨的美景。这里写桃花,是作者对于这三年的流放生活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态度,并没有自怨自艾,回忆起来都是美好。桃花就代表了这一美好的意象。
2、《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
大致翻译一下:“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隐居在碧山上,我笑笑,却没有回答,因为这其中的妙处只能在心里体会。桃花飘落到溪水中,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样的景象,好像仙境一般。”
这首诗呢,挺有禅宗的意境的,而且借鉴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内容。作者写这首诗,就跟口头语一般朴素,像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意境高远。你看看这四句诗里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构思巧妙,虚实结合,形象立体生动,蕴意深刻。
来看看这首诗第三句的桃花,“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窅然:幽深深远的样子。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很普通的一句话,作者要表达什么意象呢?那就是这就是大自然,桃花随流水流去,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句是全诗的意境之点。这样引出了最后一句。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一句,一方面表现诗人对于远离尘嚣,高雅超然生活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70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容斋随笔·存亡大计》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