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古文观止·蹇叔哭师》译文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7 22:32:32

《古文观止·蹇叔哭师》译文与赏析蹇叔哭师

蹇叔哭师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题解】

烛之武退秦军后,秦穆公派遣杞子等人驻扎在郑国。秦穆公轻信杞子从郑国送来的情报,兴师动众远袭郑国,结果消息泄露,无功而返。秦穆公出兵之前征求蹇叔的意见,却又不顾其劝阻,执意出师伐郑,导致了秦、晋崤之战和秦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惨败。

【原文】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94]:“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95],若潜师以来[96],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注释】

[94]杞子:秦国大夫,留在郑国帮助戍守的将领。

[95]管:钥匙,此指防守。

[96]潜:秘密地。

【译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密告秦穆公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此时秦国秘密派军队前来攻打郑国,就定能占领郑国。”秦穆公为此事来征询蹇叔的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跋山涉水去进攻远方的国家,这是我从来听说过的事情。军队长途跋涉,到达郑国时必定是精疲力竭,而远方的郑国又有防备,这大概不可行吧?我们的军队如此兴师动众,郑国一定会察觉。让士兵们辛苦一场却一无所得,他们一定会有怨恨之心。况且,军队要远行千里,还有谁会不知道呢?”

【原文】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97],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98],尔墓之木拱矣[99]!”

【注释】

[97]孟子:即孟明。“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98]中寿:六七十岁。

[99]拱:两手合抱。

【译文】

秦穆公却不听蹇叔的劝告。他召集孟明、西乞和白乙三位将领,命令他们率兵从东门出师。蹇叔为他们而哭,说:“孟明啊!我只能看着秦军出师,却看不到秦军回师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什么!你若是活到六七十岁的话,你坟墓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意思是你早该死了)!”

【原文】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100];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

[100]殽:同“崤”,山名。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五里,地势险要。

【译文】

蹇叔的儿子也在出征的队伍中。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军必定在崤山狙截我们的军队。崤山共有两座山峰:南面那座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那座是周文王当年避雨之地。你们必定会在这两峰之间丧命,到时候我就去到那里给你收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就向东出发了。

【评析】

本文记叙了秦、晋殽之战前,秦国蹇叔老臣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事。

文中秦穆公执迷不悟,不听蹇叔的劝阻,一意孤行,劳师攻郑,最终招致惨败。蹇叔三次痛哭:一是为国家,既慨叹秦师的有去无回,又是提醒统帅要高度谨慎。高度肯定了他的忠君爱国、料事如神、深谋远虑;二是为自己的家,为儿子上战场送死而满腔悲痛;三是哭“谏”,一心希望秦穆公早日醒悟,来停止这三军之行。一句“余收尔骨”,更是将其因诀别爱儿而无比痛楚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讥讽和批判了秦穆公的贪功心切、粗陋浅薄、刚愎自用。

《古文观止·蹇叔哭师》译文与赏析 蹇叔哭师

蹇叔哭师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题解】

烛之武退秦军后,秦穆公派遣杞子等人驻扎在郑国。秦穆公轻信杞子从郑国送来的情报,兴师动众远袭郑国,结果消息泄露,无功而返。秦穆公出兵之前征求蹇叔的意见,却又不顾其劝阻,执意出师伐郑,导致了秦、晋崤之战和秦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惨败。

【原文】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94]:“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95],若潜师以来[96],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注释】

[94]杞子:秦国大夫,留在郑国帮助戍守的将领。

[95]管:钥匙,此指防守。

[96]潜:秘密地。

【译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密告秦穆公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此时秦国秘密派军队前来攻打郑国,就定能占领郑国。”秦穆公为此事来征询蹇叔的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跋山涉水去进攻远方的国家,这是我从来听说过的事情。军队长途跋涉,到达郑国时必定是精疲力竭,而远方的郑国又有防备,这大概不可行吧?我们的军队如此兴师动众,郑国一定会察觉。让士兵们辛苦一场却一无所得,他们一定会有怨恨之心。况且,军队要远行千里,还有谁会不知道呢?”

【原文】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97],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98],尔墓之木拱矣[99]!”

【注释】

[97]孟子:即孟明。“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98]中寿:六七十岁。

[99]拱:两手合抱。

【译文】

秦穆公却不听蹇叔的劝告。他召集孟明、西乞和白乙三位将领,命令他们率兵从东门出师。蹇叔为他们而哭,说:“孟明啊!我只能看着秦军出师,却看不到秦军回师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什么!你若是活到六七十岁的话,你坟墓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意思是你早该死了)!”

【原文】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100];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

[100]肴:同“崤”,山名。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五里,地势险要。

【译文】

蹇叔的儿子也在出征的队伍中。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军必定在崤山狙截我们的军队。崤山共有两座山峰:南面那座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那座是周文王当年避雨之地。你们必定会在这两峰之间丧命,到时候我就去到那里给你收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就向东出发了。

【评析】

本文记叙了秦、晋肴之战前,秦国蹇叔老臣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事。

文中秦穆公执迷不悟,不听蹇叔的劝阻,一意孤行,劳师攻郑,最终招致惨败。蹇叔三次痛哭:一是为国家,既慨叹秦师的有去无回,又是提醒统帅要高度谨慎。高度肯定了他的忠君爱国、料事如神、深谋远虑;二是为自己的家,为儿子上战场送死而满腔悲痛;三是哭“谏”,一心希望秦穆公早日醒悟,来停止这三军之行。一句“余收尔骨”,更是将其因诀别爱儿而无比痛楚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讥讽和批判了秦穆公的贪功心切、粗陋浅薄、刚愎自用。

蹇叔哭师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蹇叔哭师 [作者] 左丘明   [朝代] 先秦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标签: 历史 寓理 寓人 古文观止 故事 文言文 其他

《蹇叔哭师》译文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蹇叔哭师》注释(1)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3)柩(jiù):装有尸体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7)杞子:秦国大夫。
(8)掌:掌管。管,钥匙。
(9)潜:秘密地。
(10)国:国都。
(11)访:询问,征求意见。
(12)远主:指郑君。
(13)勤:劳苦。无所:一无所得。
(14)悖(beì)心:违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国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字西乞,名术。秦国元老蹇叔之子。白乙:秦国大夫,字白乙,名丙。秦国元老蹇叔之子。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16)中(zhōng)寿:有两种解释。1.参见中寿。2.中等年纪。不管哪种解释,就句意,均为秦穆王讽刺蹇叔现已年老昏聩,要是你蹇叔只活个差不多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
(17)拱:两手合抱。
(18)肴(xiáo):同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
(19)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
(20)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
(21)尔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

《蹇叔哭师》相关内容创作背景作者:佚名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秦伯向蹇叔咨询,蹇叔认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

《蹇叔哭师》作者左丘明简介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泰安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概述图片来自:)

左丘明的其它作品○ 曹刿论战

○ 烛之武退秦师

○ 郑伯克段于鄢

○ 子鱼论战

○ 周郑交质

○ 左丘明更多作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66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