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斯·茨威格《世界最美的坟墓》抒情散文鉴赏作者:〔奥地利〕斯·茨威格
【原文】: 我在俄国所见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儿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的奇秒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nulla crux,nulla coroma——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象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往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象树木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张厚仁 译)
【作者简介】: 斯·茨威格(Ste fan Zweig,1881——1942) 奥地利著名作家,后入英国籍。有传记作品《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长篇小说《焦躁的心》;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感觉的混乱》、《象棋的故事》等。死后又有《昨日的世界》出版。
【鉴赏】: 《世界最美的坟墓》描绘出一块肃穆庄严宁静美丽的林中墓地,这里安息着伟大的托尔斯泰。作者怀着敬慕、景仰的心情缅怀这位伟人,描绘了这“世界最美的坟墓”。
作者着力渲染了墓地幽静的环境: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无人守护也无人管理,只有托尔斯泰幼年植下的树忠实地陪伴着,这正如这个伟大人物的生前景况:他不染世俗不畏流言,孤傲地站在人群之外体验着人生与宇宙的真义,独自顽强地进行着艺术创造。墓前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只是一个长满鲜花的长方形土丘,体现出这位伟大朴实无华的人格:他不追求虚浮的声名,不夸耀自己的成就,只觅一方静地安息自己的灵魂,与清风阳光为伴。这是朴素的美与德性,是伟大的人格与心灵追求。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为“世界最美的坟墓”,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来凭吊这位伟人,表达自己对他的景仰。只要站在托尔斯泰墓前,无论是谁,都会感受到他那伟大的人格和朴素而光辉的生命意义,而从心底涌上一种深深的敬意。
贯穿于全文的是作者对这位伟人的尊敬、景仰的情感线,语言凝炼持重充满抒情意味,把读者也带入了幽深静穆的托尔斯泰墓前,去体验他丰厚而朴实的一生。
世间最美的坟墓主人公特点《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一篇文辞优美精致的抒情散文,结构短小,文笔非常朴素、清新自然,而且整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感情。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衬托和对比等,完美地呈现了一个淡泊名利,追求朴素高尚灵魂的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高度评价的托尔斯泰的光辉形象。
这篇文章描写的最美的坟墓的主人是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著作字数高达数百万字,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著作,如《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为许多人送去丰富的精神给养。他不仅在俄罗斯很有名望,而且闻名于世界各地。这么伟大的人,这么富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在逝世之后,却没有风光的葬礼,没有高大的陵墓,甚至没有在世间留下一块刻有他光辉事迹,供后人瞻仰的墓碑,而唯有那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坟墓,在那大树林荫下无言地诉说着他一生光辉而伟大的成就。在这清冷、简单朴素的墓地里,谁曾想这里埋葬着一位伟人?这和托尔斯泰一生的成就和闻名遐迩的声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强烈地衬托出托尔斯泰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让人在无形中对他肃然起敬,在心底对他这种高尚的灵魂涌起无限的敬仰。在这朴素的坟墓背后,深深蕴含着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清冷的墓园环境处处彰显着伟人的崇高灵魂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笔下《世间最美的坟墓》主人是列夫·托尔斯泰。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而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扩展资料
晚年时代的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
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在托尔斯泰离家之前,他与妻子的决裂程度人人皆知。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闹不和。之后,托尔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恳求托尔斯泰为她再读一遍早年时代丈夫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找回当初的甜蜜,但是托尔斯泰当时已死了心。
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世间最美的坟墓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66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