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前出师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7 21:24:32

前出师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品:前出师表

简介

本篇选自《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先辅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佐后主刘禅,终卒于军中。有明刻《诸葛忠武侯集》二十一卷本,张溥刻《诸葛丞相集》一卷本。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澍刻《诸葛忠武侯文集》十一卷,凡文集四卷,附录二卷,诸葛故事五卷。《前出师表》初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篇名为后人所加,收入《昭明文选》。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出师北上临行前,上此表以表统一中原之志,劝说后主刘禅用贤纳谏,刑赏无私,奋发图强,以成先帝未竟之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④,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⑤,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⑥,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①崩殂(cú):古代指皇帝死去。 ②引喻失义:指言谈晓喻臣下不合大义。 ③陟(zhì)罚臧否(pǐ):升迁、处罚、褒扬、贬斥。④裨(bì)补:增益弥补。 ⑤庶:庶几,如此才能够;竭,竭尽;驽钝,自谦才能平庸像劣马和不锋利的刀刃。 ⑥咨诹(zōu):咨询。

译文

先帝创建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三国鼎立,而蜀汉困苦穷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尽管如此,可是侍卫大臣仍然在朝廷之内不懈操劳,忠心耿耿的官员还在朝廷之外忘我地做事,这都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的恩遇,要报恩于陛下呀。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以便发扬光大先帝的美德,激励有志之士的斗志;而不应该妄自菲薄,言谈不合大义,以致堵塞了群臣忠心进谏之路。

皇宫中的侍卫和丞相府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升迁、处罚、褒扬、贬斥,不应两样对待。如有违法违纪的或者尽忠为善的,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员确定对他们的奖惩,以此表明陛下处理问题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袒,使宫内宫外执法标准不一。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都是善良诚实的人,思想忠贞纯洁,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交与陛下。我以为宫内的事务,无论大小,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之后才去实施,必定能弥补过失或疏漏,而多有裨益。将军向宠,品性善良公正,熟悉军事,从前曾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量推荐他任中部督。我以为军营之事,不论大小,都应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必定能使军队内部和睦相处,优劣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之所以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缘故。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到此事时,总是对桓、灵二帝感到痛心遗憾。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都是坚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蜀汉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处士,在南阳耕田种地,苟且偷生于乱世,并不想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把我当作卑微鄙陋之人,亲自枉驾屈临,三顾臣于茅庐之中,向我咨询当时的天下大事,因此,我十分感激,于是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军事失利,我受任于兵败之时,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起至今已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在临终时把兴复汉室的大事托付给我。我自从接受委命以来,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做不好先帝所托付的事情,以至于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在五月里率军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如今,南方已平定,军事器材已准备充足,应当激励三军斗志,率军北征,平定中原,如此才能够竭尽我平庸之才,铲除奸诈凶恶之人,复兴汉朝,回归旧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政事的得失利弊,多向陛下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职责。希望陛下能把讨伐逆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倘若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则对我加以处罚,以告先帝在天之灵。若没有为陛下倡兴君德,则应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以揭示他们的失职。陛下也应该多加自虑,向大臣们咨询治国的良策,审查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记取先帝的遗诏,我就感恩不尽。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奏章泪流而下,不知所云。

前出师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前出师表

简介

本篇选自《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先辅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佐后主刘禅,终卒于军中。有明刻《诸葛忠武侯集》二十一卷本,张溥刻《诸葛丞相集》一卷本。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澍刻《诸葛忠武侯文集》十一卷,凡文集四卷,附录二卷,诸葛故事五卷。《前出师表》初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篇名为后人所加,收入《昭明文选》。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出师北上临行前,上此表以表统一中原之志,劝说后主刘禅用贤纳谏,刑赏无私,奋发图强,以成先帝未竟之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④,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⑤,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⑥,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①崩殂(cú):古代指皇帝死去。 ②引喻失义:指言谈晓喻臣下不合大义。 ③陟(zhì)罚臧否(pǐ):升迁、处罚、褒扬、贬斥。④裨(bì)补:增益弥补。 ⑤庶:庶几,如此才能够;竭,竭尽;驽钝,自谦才能平庸像劣马和不锋利的刀刃。 ⑥咨诹(zōu):咨询。

译文

先帝创建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三国鼎立,而蜀汉困苦穷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尽管如此,可是侍卫大臣仍然在朝廷之内不懈操劳,忠心耿耿的官员还在朝廷之外忘我地做事,这都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的恩遇,要报恩于陛下呀。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以便发扬光大先帝的美德,激励有志之士的斗志;而不应该妄自菲薄,言谈不合大义,以致堵塞了群臣忠心进谏之路。

皇宫中的侍卫和丞相府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升迁、处罚、褒扬、贬斥,不应两样对待。如有违法违纪的或者尽忠为善的,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员确定对他们的奖惩,以此表明陛下处理问题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袒,使宫内宫外执法标准不一。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都是善良诚实的人,思想忠贞纯洁,因此先帝把他们选 *** 交与陛下。我以为宫内的事务,无论大小,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之后才去实施,必定能弥补过失或疏漏,而多有裨益。将军向宠,品性善良公正,熟悉军事,从前曾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量推荐他任中部督。我以为军营之事,不论大小,都应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必定能使军队内部和睦相处,优劣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之所以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缘故。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到此事时,总是对桓、灵二帝感到痛心遗憾。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都是坚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蜀汉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处士,在南阳耕田种地,苟且偷生于乱世,并不想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把我当作卑微鄙陋之人,亲自枉驾屈临,三顾臣于茅庐之中,向我咨询当时的天下大事,因此,我十分感激,于是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军事失利,我受任于兵败之时,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起至今已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在临终时把兴复汉室的大事托付给我。我自从接受委命以来,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做不好先帝所托付的事情,以至于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在五月里率军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如今,南方已平定,军事器材已准备充足,应当激励三军斗志,率军北征,平定中原,如此才能够竭尽我平庸之才,铲除奸诈凶恶之人,复兴汉朝,回归旧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政事的得失利弊,多向陛下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职责。希望陛下能把讨伐逆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倘若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则对我加以处罚,以告先帝在天之灵。若没有为陛下倡兴君德,则应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以揭示他们的失职。陛下也应该多加自虑,向大臣们咨询治国的良策,审查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记取先帝的遗诏,我就感恩不尽。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奏章泪流而下,不知所云。

诸葛亮《出师表》全文及翻译诸葛亮《出师表》全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

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扩展资料

诸葛亮:人要有三明---先见之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1、先见之明是智慧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论做人还是做事,眼光要长远,要有预见性。聪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准,高明人看得远。没有远见的人只能看到眼前,而有远见的人会看到将来可能存在的机会并积极做好准备,要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人生路总是布满荆棘,先见之明可以帮助你趋利避害,寻找机会,减少路上的阻碍。先见之明是一种智慧,有先见之明的人能够见微知著,通过蛛丝马迹推断出事物发展的大致方向。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二人进行了一番对话,这也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在与刘备的对话中,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给刘备指出了一条“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之路。隆中对策的故事还衍生出了一个歇后语: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有先见之明的人有格局有远见,每天的生活都是限量版,生命需要的是未雨绸缪不是亡羊补牢。

2、自知之明是修养

人贵有自知之明,世界上没有全能型的人才,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功。《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之明是一种修养。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也别高估自己。生活中高估自己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认为别人的成功只不过是碰到了好的机遇或是得到了伯乐的赏识,要知道不论是运气还是赏识都需要实力。

做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才能量力而行。陈寿在《三国志》中用一句话概括诸葛亮领兵北伐,“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北伐失利虽不能归咎于诸葛亮一人,但陈寿认为诸葛亮对此有很大责任。

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也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争取了解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正如韩信对刘邦所言,“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3、知人之明是成熟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知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苏轼曾说“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在日常生活中,知人之明有助于帮助我们在茫茫人潮中找到心灵相契的朋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准确了解一个人,应该从细节、小处入手,时间会告诉你谁是你真正可以信赖的人。知人之明是一种成熟,是经验的积累。有知人之明的人不会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词、自己的一面之缘就对他人下判断。

诸葛亮写过一篇文章《知人性》,文中提出“知人七法”。诸葛亮一生识人的最大收获恐怕就是刘备。刘备生性良善,“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为请诸葛亮出山,刘备不惜三顾茅庐,一再邀请。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正是看到了刘备的这份良善,诸葛亮才甘为其驱使。

参考资料

出师表--百度汉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65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