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孙子兵法逸文》原文鉴赏
[原文]散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散地士卒顾家,不可与战,则必固守,固守不出,敌攻我小城,掠吾田野,禁吾樵采,塞吾要道,待吾空虚,而急来攻,则如之何?
孙武曰:敌人深入吾都,多背城邑,士卒以军为家,专志轻斗。吾兵在国,安土怀生,以阵则不坚,以斗则不胜。当集人众,聚谷蓄帛,保城避险,遣轻兵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野无所掠,三军困馁而诱之,可以有功。若与战,必因势。势者,依险设伏,无险则隐于天阴暗昏雾,出其不意,袭其懈怠。
轻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吾至轻地,始入敌境,士卒思还,难进易退,未背险阻,三军恐惧。大将欲进,士卒欲退,上下异心,而敌盛守,修其城垒,整其车骑,或当吾前,或击吾后,则如之何?
孙武曰: 军入敌境,敌人固垒不战,士卒思归,欲退且难,谓之轻地。当选骁骑伏要路,我退敌追,来则击之。军在轻地,士卒未专,以入为务,无以战为。故无近其名城,无由其通路,设疑佯惑,示若将去。乃选骁骑,衔枚先入,掠其牛马六畜,三军见得,进乃不惧。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敌人若来,击之勿疑,若其不至,舍之而去。
争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 争地敌先至,据要保利,简兵练卒,或出或守,以备我骑,则如之何?
孙武曰: 争地之法,让之者得,求之者失。敌得其处,慎勿攻之,引而佯走,建旗鸣鼓,趣其所爱,曳柴扬尘,惑其耳目,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敌必出救,人欲我与,人弃吾取,此争先之道。若我先至,而敌用此术,则选吾锐卒,固守其所,轻兵追之,分伏险阻,敌人还斗,伏兵旁起,此全胜之道也。
交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 交地吾将绝敌,令不得来。必全吾边城,修其所备,深绝通道,固其厄塞,若不先图,敌人已备,彼可得来,而吾不可往,众寡又均,则如之何?
孙武曰:既吾不可以往,彼可以来,吾分卒匿之,守而勿怠,示其不能,敌人且至,设伏隐庐,出其不意也。
衢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 衢地必先,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
孙武曰:诸侯参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有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傍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以属矣,简兵练卒,阻利而处,亲吾军士,实吾资粮,令吾车骑,出入瞻候,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掎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莫知所当。
重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吾引兵深入重地,多所逾越,粮道绝塞,设欲归还; 势不可过,欲食于敌,持兵不失,则如之何?
孙武曰: 凡居重地,士卒轻勇,转输不通,则掠以继食。下得粟帛,皆贡于上,多者有赏,士无归意。若欲还出,切为戒备,深沟高垒,示敌且久,敌疑通途,私除要害之道,乃令轻车衔枚而行,尘埃气扬,以牛马为饵,敌人若出,鸣鼓随之,阴伏吾士,与之中期,内外相应,其败可知。
圮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吾入圮地,山川险阻,难从之道,行久卒劳,敌在吾前,而伏吾后,营居吾左,而守吾右,良车骁骑,要吾隘道,则如之何?
孙武曰:先进轻车,去军十里,与敌相候,接期险阻,或分而左,或分而右,大将四观,择空而取,皆会中道,倦而乃止。
围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吾入围地,前有强敌,后有险难,敌绝粮道,利我走势,敌鼓噪不进,以观吾能,则如之何?
孙武曰: 围地之宜,必塞其阙,示无所往,则以军为家,万人同心,三军齐力,并炊数日,无见火烟,故为毁乱寡弱之形。敌人见我备之必轻。告励士卒,令其奋怒,陈伏良卒、左右险阻、击鼓而出。敌人若当,疾击务突,前斗后拓,左右掎角。
吴王又问曰: 敌在吾围,伏而深谋,示我以利,萦我以旗,纷纷若乱,不知所之,奈何?
孙武曰: 千人操旌,分塞要道。轻兵进挑,阵而勿搏,交而勿去,此败谋之法。
反围攻与围攻
吴王问孙武曰: 吾师出境,军于敌人之地,敌人大至,围我数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励士激众,使之投命溃围,则如之何?
孙武曰: 深沟高垒,示为守备,安静勿动,以隐吾能。告令三军,示不得已。杀牛燔车,以飨吾士,烧尽粮食,填夷井灶,割发捐寇,绝去生虑。将无余谋,士有死志,于是砥甲砺刃,并气一力,或攻两旁,震鼓疾噪,敌人亦惧,莫知所当,锐卒分行,疾攻其后。此是失道而求生。故曰: 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
吴王又问孙武曰: 若吾围敌,则如之何?
孙武曰: 山谷峻险,难以逾越,谓之穷寇。击之之法,伏卒隐庐,开其去道,示其走路,求生透出,必无斗意,因而击之,虽众必破。
死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 吾在死地,粮道已绝,敌伏吾险,进退不得,则如之何?
孙武曰:燔吾蓄积,尽我余财,激士励众,使无生虑,鼓呼而冲,进而勿顾,决命争强,死而须斗。若敌在死地,士卒气勇,欲击之法,顺而勿抗,阴守其利,绝其粮道,恐有奇伏,隐而不睹,使吾弓弩,俱守其所。
山地战
吴王问孙武曰:敌人保据山险,常利而处之,粮食又足,挑之则不出,乘间则侵掠,为之奈何?
孙武曰:分兵守要,谨备勿懈,潜探其情,密候其怠,以利诱之,禁其牧采,久无所得,自然变改。待离其固,夺其所爱。敌据险隘,我能破之也。
吴 问
吴王问孙子曰: 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
孙子曰: 范、中行氏先亡。
孰为之次?
智氏为次。
孰为之次?
韩、魏为次。赵毋失其故法,晋国归焉。
吴王曰: 其说可得闻乎?
孙子曰: 可。范、中行氏制田,以八十步为冤,以百六十步为亩,而伍税之。其[制]田狭,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曰先亡。
[智氏制田,以九十步为冤,以百八十步为亩。其制田陕(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范、中行氏次。
韩、魏制田,以百步为冤,以二百步为亩: 而伍税之。其[制]田陕(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智氏次。
赵氏制田,以百二十步为冤,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公无税焉。公家贫,共置士少,主俭臣[勤],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
吴王曰:善。王者之道[明矣],厚爱其民者也。
四 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令有[所不行]。
徐(涂)之所不由者,曰: 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利不接。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
军之所不击者,曰: 两军交和而舍,计吾力足以破其军,获其将。远计之,有奇势,[足以破其军而获其]将。如此者,军虽可击,弗击也。
城之所不攻者,曰:计吾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拔之而弗利]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若此者,城虽可攻,弗攻也。
地之所不争者,曰:山谷水[草]无能生者,[我争之]而[弗利],[得这而利]虚。如此者,弗争也。
君令有所不行者,君令有反此四变者,则弗行也。[必杂于利害,君令所不]行也。事[无常经,战有]变者,则知用兵矣。
黄帝伐赤帝
孙子曰:[黄帝南伐赤帝],至于嵚遂……赦罪。东伐[青]帝,至于襄平,……。西伐白帝,至于……赦罪。北伐黑帝,至于武□,……之。已胜四帝,大有天下,暴者……。
[鉴赏]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孙武进见吴王阖闾求用为将的《孙子兵法》13篇。可以想见,作为不朽的传世之作的作者,大军事家孙武一生著述绝不止兵法13篇,对于这个问题,已为史料所证明。《汉书·艺文志》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卷,图九卷。”就是说,全书《孙子兵法》应该是82篇,图9卷。又见《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时有《魏武帝注孙子》三卷,又《续孙子兵法》二卷,《孟氏解孙子》 二卷,《沈友注孙子》二卷,《吴孙子三十二垒经》一卷,《李筌注孙子》二卷,《杜牧注孙子》三卷,《陈皞注孙子》一卷,《贾林注孙子》一卷。可惜,这些书大多已失传。
《孙子兵法逸文》辑录了孙武追随吴王为将之后,与吴王有关军事问题的问对,共14篇。其中散地战、轻地战、争地战、交地战、衢地战、重地战、圮地战、围地战、反围攻与围攻、死地战、山地战11篇录自唐人杜佑《通典》。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3篇录自银雀山出土的汉代竹简《孙子兵法》残文;还有其它逸文、如银雀山出土的残文《地形》、《程兵》、《见吴王》等篇,由于文字残甚,无法说明全文大意;《北堂书钞》、《诸子集成》等书,有许多占卜吉凶的迷信篇章,与孙武思想格格不入,显系后人伪托,故均未收录。
《孙子兵法逸文》体现的孙武军事思想是显而易见的。散地战至山地战11篇论述了在不同条件、环境下的作战原则和方针。如《围地战》篇记述了在围地作战的具体方法。吴王问孙武说:我军进入围地,前有强敌阻击,后有隘险阻绝,敌人绝我粮道,利用我军在运动中作战。敌军鸣鼓噪叫不来进攻,以观察我军战斗力,这怎么办?孙武说:在围地作战,必须堵塞隘口,表示坚守,这样官兵以军为家,万人同心,三军齐力,几天的饭一次做好,使敌人看不见我军炊事的烟火,故意装做毁败寡弱紊乱的样子。敌人看到这种情况,轻视我军守备能力。这时要鼓励官兵,令其人人奋勇,个个激怒,迅疾进击,阵中都是精锐部队,左右都有险山深水,打响战鼓,向敌出击。敌人如果要挡住去路,迅疾奋进,务必突围,前锋猛斗,后队扩张战果,左右两军,相互策应。吴王又问孙武说:敌军陷于我军的围地,伏兵不动已有深谋,给我点小利,向我军旋绕着旌旗,纷纷然好象是战阵不整的样子,不知道这是干什么,这怎么办?孙武说:用千人打着带铃子的旗子,分别堵塞要道,用轻兵与之挑战,列阵而不肉搏,和他对战而不要撤退,这是破坏敌人深谋的方法。
《山地战》篇记叙的在山地作战的方针,于今也很有参考。吴王问孙武曰:敌军占据山险之地,利用险厄以待我军,粮食又足,我军挑战又不出来,一有空隙便侵掠我军,这怎么办?孙武说:分兵把守要地,谨防敌军,不得有丝毫的懈怠,暗探敌军情况,严阵等候敌军疲怠,示之从利而诱之,打击其牧马、打柴等零星部队,时间一长敌军毫无所得,自然要改变其固守的作战方法。等他脱离了险要的阵地时,歼灭他要害的机关和部队。敌人虽然据守山险隘口、也是可以击破他的。
《吴问》篇是吴王阖庐与孙武的谈话记录。从谈话记录里看出孙武用朴素唯物论的观点,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分析晋国当时的六位将军成败的原因,提出了“修道保法”、“厚爱其民”的主张,这里清楚地说明孙武是从经济上、政治上看待军事上的成功与失败,将军事、政治、经济融为一体,不愧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家,也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
《孙子兵法逸文》的其它各篇,读者自可领会,这里就不一一导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6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