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东晋击败前秦军事进攻的著名战役。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于太元八年(383)发兵九十七万攻晋,扬言“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其弟苻融率前锋二十五万攻下淮南军事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东晋执政谢安以弟谢石、侄谢玄共率北府兵八万迎战。北府名将刘牢之用五千精兵袭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歼秦军万余人。谢石下令水陆并进,苻坚在寿阳城头见晋军布阵齐整,将士精锐,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始有惧色。谢玄乘胜兵临淝水,遣使同苻融相约,要求秦军小退,晋军愿到淝水西岸决战。融企图乘晋军半渡时再予邀击,同意稍稍后撤。但秦兵成员复杂,军心未稳,一退辄阵势大乱,不可复止。谢玄引兵渡河猛攻,杀苻融,秦军大败,自相践踏而死者,蔽野塞川。苻坚身中流矢,单骑北逃,路上听到风声鹤唳,皆以为晋追兵即至。战后,前秦治下各族首领纷纷自立政权,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状态;东晋虽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却没有统一中原的恢宏气度和雄厚力量,南北朝对峙局面至此已见端倪。主要史料见于《晋书》卷一一三——一一四《苻坚载记》、《资治通鉴》卷105太元八年。关于淝水之战的性质,黄烈《关于前秦政权的民族性及其对东晋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一期)认为,它实质上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兼并统一战争;孙祚民《试论淝水之战的性质及有关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二期)认为,前秦发动的是民族侵略性战争,东晋方面是民族自卫战争。
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淝水之战使得流落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淝水之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淝水之战分析
中文名称:淝水之战
参战部队:东晋,前秦
战争结果:晋朝大获全胜
时间:公元383年11月
地点:东晋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人物:苻坚 苻融 谢玄
淝水之战详情
第一阶段:淮南之战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坚派征南大、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苟长和尚书慕容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让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的兵众作为前锋,征虏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姚苌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苟池、右毛当、强弩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
四月,前秦的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认为前秦的军队没有舟船,未作防备。等到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惊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缴获了一百多艘船只,用来接运其余的兵众。长乐公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中城。
慕容垂攻下了南阳,抓获太守郑裔,与苻丕在襄阳会合。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第二阶段:淝水决战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八月初二,苻坚派遣阳平公苻融督帅张蚝、慕容垂等人的步、骑兵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督益、梁州诸军事。
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
九月,苻坚抵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到达咸阳,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幽州、冀州的军队也抵达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阳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队三十万人,先期抵达颍口。
东晋面对大军压境,下达诏令,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帅八万兵众抵抗前秦。并让龙骧胡彬带领五千水军援助寿阳。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军。
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十八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郧城。苻融进军攻打胡彬退守的硖石。前秦卫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布防以遏制东面的部队。
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扼守山涧布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斩杀了梁成以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又派部队阻绝了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12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
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淝水之战伤亡人数
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绵延数千里,水陆齐进,仅运粮船只就有万艘。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东晋北上抗击秦军的总共兵力才8万,在宰相谢安的主持下,以谢石为大都督,谢玄为前锋,主力军队是北府兵(主要由流亡江南的北方汉族人口构成)。
淝水之战前段的洛涧大捷,显示了北府军的强大战斗力,这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的地方。刘牢之率领5000北府军主动渡河攻击对方的5万前秦军,这种属于自杀性攻击行为的战斗,竟然还可以取得大胜,这确实是很不可思议的现象。
淝水之战原文及翻译《淝水之战》原文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译文:秦国军队逼近淝水并摆开阵势,晋国的军队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您率领孤军深入我方,而且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准备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的作法。如果移动阵势稍稍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能够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是很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以凭此做到万分安全。”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稍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用骑着披铁甲的战马骑兵紧逼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秦国军队就撤退,但是一退就不能再止得住。)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译文: 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秦军。苻融驰骋战马巡视阵地,想要制止后退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杀死,秦兵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道。那些逃跑的秦兵只见风声鹤唳,都认为晋兵将要追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地上行走,在露天里住宿,接连着挨饿受冻,死去的人有十分之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译文:起初,秦兵稍稍后退,朱序在阵地后方喊道:“秦兵败了!”众兵就狂奔。朱序乘机和张天锡、徐元喜一齐来投降。晋兵缴获了秦王苻坚所乘坐的云母车。又攻占了寿阳,活捉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馀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61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