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
简介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谥号靖节,是东晋时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功臣,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陶渊明幼年丧父,家道衰落,曾做过几年小官,目睹官场黑暗腐败,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人物小记
晋文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十一月的一天,刚刚到彭泽县(今江西彭泽)当县令还不到80天的陶渊明,接到上级通知,说是郡里派人到彭泽检查工作。
起初,陶渊明没当回事。一位老衙役对他说:“一定要做好接待,县大人要到城外恭候迎接。”陶渊明一听就来气了,说:“只为了这五斗米的薪水,低三下四地在一些不学无术的人面前折腰,我宁愿不做这官。”说完脱下官服,摘掉乌纱帽,交出官印,离开县衙,回到老家。从此以后,陶渊明不再出来做官,一直在老家种地,直至去世。
主要思想
陶渊明的思想中有儒家的思想,也有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陶渊明的思想旨在泯去后天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他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他通过自己所创造的诗境也许能部分地达到,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因此,陶渊明的主要思想概括为两点:一是自然主义。陶渊明在《闲情赋》一文中曾托物寄意,一连诉述了“十愿”及与此相随的“十悲”,然后万分感慨,他深感“人间良可辞”,而“静念园林好”期望着“复得返自然”;二是乐天主义。他反复强调荣华富贵、生命地位都不值得去争夺和留恋。不仅如此,人“有生必有死”,“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所谓“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那么,何不“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呢?
陶渊明能不以外在的纷华、“穷达”而改变志向,这是真正的智者、强者的超绝做派。因为“他以知命的委顺,泯灭了悲苦;他以知止的固执,超越了迷途;他以他的闪烁的智慧之灯火,照亮了他的四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58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百家姓《尉迟(yùchí)》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