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国学《带有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7 12:24:53

带有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

【点睛之笔】

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这就是翰林院。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均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是我国传统社会里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

【经典解读】

翰林,指的是文翰之林,意犹文苑。翰林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汉代文学家扬雄的《长杨赋》。而以其作为官职的名称,则是从唐代开始的。武德时,高祖设立由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翰林院,除文学之士外,方伎、医卜、书画以及僧道等都可入选,以待诏于院,史称“翰林初置,杂流并处”。玄宗时,挑选擅长文辞之朝臣入居翰林来起草诏制,从此,翰林院的功能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林待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另建翰林学士院,将文学之士从杂流中分离出来,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本身并无品秩,着名诗人白居易、李白都曾供职于翰林学士院。

宋代时,沿袭唐代的制度设学士院,也称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为皇帝顾问,宰相也多从翰林学士中挑选。北宋前期,翰林学士也没有品秩。元丰改制之后,翰林学士承旨和翰林学士均成为正式官职,正三品,不任其他职位,专司内制。

明代是翰林院发展的黄金时期,将前代的翰林学士院正式定名为翰林院。掌管史册、制诰、文翰之事,备皇帝顾问,主官为翰林学士,下有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编修、修撰、检讨等官,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明代将翰林院分为五品衙门。

清代沿袭明代的旧制,也设翰林院。置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从二品。而自康熙时起,掌院学士则历由殿阁大学士兼领,地位变得更加突出。翰林院的制度虽不是开始于清代,但以清代最为完备,资料最为丰富,机构也最为庞大,品秩最为突出。

尽管翰林院的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根本性质却没有太大区别,伴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它也最终寿终正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57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