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赋梦与梦赋

大道家园 2023-07-17 11:53:53

赋梦与梦赋辞赋作品写梦,早在屈原的《离骚》“求女”描写与《九歌》中“幻境”构设,已见端倪,然以赋写梦境且有较强故事性的,学界多以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为肇始。如前赋宋玉对楚襄王问“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后赋开篇谓“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其妆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对曰……”这也使此两赋成为写“梦”的姊妹篇。而此梦或称“高唐梦”,或称“神女梦”,或称“巫山云雨梦”,但无论是于地域(高唐)、于角色(神女),还是于本事(云雨),此赋之“梦”与楚文学波谲云诡的神秘性,颇多认同。近遇两事,我对此“赋梦”产生了意外的思考。

一件事是应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之邀,参加“巴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学术研讨,为应景提交一份发言稿,名曰:区域视野与巴文学的思考。在发言之后,又题赠巴文化研究院短律一章:“楚蜀临江景,於山可采诗。汉风巴渝舞,故国竹枝词。建院弦歌盛,谈文气象丕。云台何处觅?板楯有新姿。”首言“楚蜀”,喻意巴文学与楚蜀的交互,且与“赋”相关。如蜀人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描写歌舞之盛之“巴渝宋蔡”,《汉书》颜师古注:“巴俞之人,刚勇好武,初高祖用之,克平三秦,美其功力,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此蜀文学中之“巴”。又,《九歌·山鬼》首句“若有人兮山之阿”,王逸章句谓:“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洪兴祖《楚辞补注》)“於山”即“巫山”,属古巴地,联系到宋玉两赋的“云梦之台”,其将《诗经》的“汉水女神”转移到“巫山之境”,又楚文学中之“巴”,实质上也为巴文学留下一段“赋梦”的记忆。

当然此与“赋梦”本身没什么关联,所以另一件事或能引发思考,这就是近读清人尤侗《答蒋虎臣太史书》有关宋玉两赋所述“巫山云雨”的评述。尤文开篇说“巫山云雨之事,迄今数千百年,诗人引为美谈”,并列举如“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诸诗句,并对此“梦”作三点考辨:其一,认同所谓“有识者”说,辨其梦非襄王,《高唐赋》之“先王”指怀王,神女若“再见梦于襄王,几乎父子聚麀,无礼实甚”。此说取资宋人洪迈《容斋三笔》卷三《高唐神女赋》“若如所言,则是王父子皆与此女荒淫,殆近于聚麀之丑矣”。其二,《神女赋》中“王梦”当为“玉梦”,所谓“一点之讹,更为玉梦无疑”,并结合宋玉另一篇《登徒子好色赋》认为:“所赋东家之子,亦仿此意。”所以继谓:“玉所赋者,梦也。梦生于想,想生于因,乃亦有无因无想而为梦者。……极天地间奇怪、龌龊、恍惚、颠倒之事,何所不有?而况区区一夕之欢乎?”其三,尤氏复举曹植《洛神赋》与汤显祖《牡丹亭》言“此女梦中所犯,如晓风残月”,得出高唐“赋梦”的结论:“朝云暮雨,梦固无征,即神女岂有其人,不过如子虚、亡是之流。或有所假托而名焉,如子建感甄后而名《洛神》,安知玉不感于东家之子,而借神女以发其思慕郁结乎!”其说虽多推测,也未免著相,然其假托之喻,不无佳趣。

以高唐赋梦的托喻为例,看相关的系列拟赋,如曹植的《洛神赋》,即自谓“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其描述方式,虽非进入梦境,但所述“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而见洛神的幻境,也是非“梦”即“梦”的书写。对此类描写,或从文化传统以观觇其托喻之本,这可以闻一多《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为代表。闻氏从《候人诗》与《高唐赋》、“高唐”与“高阳”、“高唐神女”与“涂山氏”、“云梦”与“桑林”等多视角探寻其渊源,其中“云梦”等“桑林”说,清人惠士奇《惠氏春秋说》解述《墨子》、近人陈梦家《高禖郊社祖庙通考》、法国汉学家桀溺《牧女与蚕娘》均有详细分析(详拙文《美人赋与文园病》,《古典文学知识》2017年第4期),且构成诗赋创作的一大意象传统。换言之,《高唐赋》的“人神交欢”情节在闻氏看来源自先民祭祀配偶天神的一种神圣的仪式,只是通过宋玉赋的梦境描写“虔诚一变而为淫欲,惊畏一变而为玩狎,于是那以先妣而兼高禖的高唐,在宋玉的赋中,便不能不堕落成一个奔女了”。

如果我们再结合前引尤侗的说法,赋梦之女神不过是“假托其名”,“赋梦”的托喻在唐人皮日休的《霍山赋》、孙樵的《大明宫赋》假借“山神”“大明宫神”以见梦的言说中有类似描绘,这一梦喻现象还可从历代文人的“梦赋”的书写观其大略。历代以“梦”为题的赋作极多,以陈元龙《历代赋汇》收录为例,有王延寿《梦赋》、杜頠《梦赋》、蒋防《梦捧日赋》、贾《庄周梦为胡蝶赋》、张随《庄周梦胡蝶赋》、周繇《梦舞钟馗赋》、柳宗元《梦归赋》、晁补之《梦觌赋》、欧阳修《述梦赋》、明胡俨《述梦赋》、杨爵《梦游山赋》、卢楠《梦洲赋》等。

夷考古人梦赋,大体可分三类:一曰“托梦”,这其中又分“吉”与“凶”两种,如杜頠《梦赋》所言“夫梦者……亦或不意而得,亦或因感而生,明休咎之先非,通喜怒之深情。其为吉也,悬三刀以作郡,凌八门而上征……其为凶也……”如“吉梦”之“悬三刀”,或谓“悬刀梦”,典出《晋书·王浚傳》:“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室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浚益州刺史。”此吉乃升官梦兆。落实到具体赋作,如首以“梦”命赋的汉人王延寿《梦赋》,据《后汉书》本传载“曾有异梦,意恶之,乃作《梦赋》”、《水经注》卷三十八载“年二十得恶梦,作《梦赋》”,可知此赋述“凶”。赋中描写了十八种鬼怪,如“蛇头而四角,鱼首而鸟身,三足而六眼,龙形而似人”,纷扰以作祟。然合观《古文苑》所录此赋之序谓“臣弱冠尝夜寝,见鬼物与臣战。遂得东方朔与臣作骂鬼之书,臣遂作赋一篇叙梦,后梦者读诵以却鬼,数数有验”,以及赋之“乱曰”所言“齐桓梦物,而亦以霸。武丁夜感,而得贤佐。周梦九龄克百庆,晋文盬脑国以竞。老子役鬼为神将,转祸为福永无恙”,可知此凶梦当有所指,情节属虚构,并寓转祸为福之意。写吉兆的梦赋也很多,最典型的是蒋防的《梦捧日赋》,此属唐人应试律赋歌颂“祥瑞”的写作。“捧日”语本《三国志·程昱传》“表昱为东平相”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彧以昱梦白太祖”,后以捧日比喻忠心辅佐帝王。观蒋赋以“神遇辉烛,兆发嘉祥”为韵,已彰其旨,而赋谓“诚发身之兆朕,符翊圣之祯祥”“常眷眷于天路,每拳拳于云表”,士子求遇之情切昭然。与王延寿赋梦述鬼“凶”不同,唐末“咸通十哲”之一的周繇《梦舞钟馗赋》(一名《明皇梦钟馗赋》)则借民间“钟馗打鬼”传说,以及唐明皇病愈后命吴道子绘《钟馗捉鬼图》的本事,叙述唐玄宗患病,梦钟馗来舞,觉而痊愈,诚为“吉梦”。赋中写打鬼之状如“奋长髯于阔臆,斜领全开;搔短发于圆颅,危冠欲坠”“顿趾而虎跳幽谷,昂首而龙跃深渊”“或呀口而扬音,或蹲身而节拍”,遣词顿挫,形象生动,然其托喻鞭挞乱世宵小之意,也是不言自明的。

二曰“述梦”,即赋家书写梦境以托喻现实情怀。这可以唐柳宗元《梦归赋》与明胡俨《述梦赋》为代表。柳赋书写谪贬永州时的思乡之情,假托梦境,先述梦魂飘游于天地间,“欻腾踊而上浮兮,俄滉瀁之无依。圆方混而不形兮,皓醇白之霏霏。上茫茫而无星辰兮,下不見夫水陆”;后写梦归故乡后所见之凄凉景象“原田芜秽兮,峥嵘榛棘;乔木催解兮,垣庐不饰”;又束之以“魂恍罔若有亡兮,涕汪浪以陨轼”迷茫心绪,梦境与实情的叠合,已然无间。胡赋则写梦境游仙,赋中除了模仿屈原《离骚》游行笔法,如“振余袂于千仞兮,晞余发乎阳乔;升昆仑而餐玉英兮,渺瑶水之荡潏”,则多穿插神话故事,如谓“卢生去而不返兮,海若夸于河伯,陋夸父之不知止兮,哀愚公之又惑”,然结果总是“恍然乎归来兮,惟觉时之寝处,寄遐思于寥廓兮,玩孤芳而容与”的现实心境。所以这类述梦赋,情虽非一,或思乡,或游仙,所写梦境再光怪陆离,仍是“大道坦坦而无曲兮,固不越乎吾之心”(杨爵《梦游山赋》)的政教约制与言志本旨。

三曰“论梦”,是赋家通过铺陈的手法叙写历史上的“梦”与为“梦”之理。“觉之所得者为实,梦之所得者为想,苟一慰乎余心,又何较乎真妄”(欧阳修《述梦赋》),这或许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对梦之“想”的典型论述及态度。在赋域中,可以说梦赋的创作无不包涵劝诫之意与教化之理。晁补之《梦觌赋》梦述“三媪”,多秽恶之象,然观其言述,则谓“微夫周公之见兮,迕若此其余衰”。这其中暗含了孔子梦周公的乐教趣味。《论语》中孔子四次提到周公,如《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又《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可见梦周公是因其才美,才美是因其制礼作乐,所以孔子梦周公是儒家的“礼制梦”。与之相应的是《庄子·齐物论》所载“庄周梦蝶”,宜为道家的“自然梦”,而庄子的梦也作为历史著名之梦而为赋家喜闻乐道。如贾《庄周梦为胡蝶赋》(以“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为韵)以“明道之枢,喻心之适”为旨,倡言“至人因兹托讽,为鱼而江湖可入,为鸟而风云可控。飘然而往,安知弃我如遗;倏尔复来,又疑与尔俱梦”,述庄梦亦含论梦之理。又如张随《庄周梦胡蝶赋》云:“忘言息躬,辙造逍遥之境;静寐成梦,旋臻罔象之乡。……始飞飞而稍进,俄栩栩而自惬。烟中荡漾,媚春景之残花;林际徘徊,舞秋风之一叶。……欲穷庄生梦蝶之理,走将一问于洪炉。”其中虽多对“庄语”的赋化描写或演绎,然其论“梦蝶”之理,仍归于自然大化,又是切合“庄意”的。记得某年应邀为某干部培训班讲国学,对方要求以“中国梦”为主题,我迟疑、茫然,忽灵机一动,列述中国古代的“四梦”,一曰“孔子梦”,乃礼制梦;二曰“庄周梦”,乃自然梦;三曰《牡丹亭》之“游园惊梦”,乃爱情梦,四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与沈既济《枕中记》中的“黄粱梦”,乃空想梦。而孔、庄之梦,以礼制与自然撑拄起的是儒、道学术的双峰。读历代赋梦,似乎也不“超乎此心”。

回到高唐梦,无论巴蜀,还是巴楚,江山之助酝酿神奇意象,使我联想到前岁应约为巴中名岳撰《光雾山赋》,以为“光者硕大,呈刚健笃实之志;雾若绡縠,隐风鬟窈窕之仙”,观其景而书其文,虽未入梦,亦如梦境。于是自忖,古人的赋梦与梦赋,其“梦”不计真妄,只是托喻而已。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四壁书成语?形容书很厚的成语有哪些

1、【成语】:汗牛充栋

【拼音】: hàn niú chōng dòng

【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举例造句】:世传养生术,汗牛充栋,行而效者谁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2、【成语】:左图右史

【拼音】: zuǒ tú yòu shǐ

【解释】:形容室内图书多。

【出处】:《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图右史。”

【举例造句】:北山在狱中,一日三餐,左图右史,倒很舒服。《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十二回

3、文山书海:指文献量十巨浩瀚边

4、 书盈四壁:书房间四面墙都占满没摆,即书多。

5、【成语】:浩如烟海

【拼音】: hào rú yān hǎi

【解释】: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出处】:隋·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举例造句】:古今载籍,浩如烟海。清·周永年《儒藏记》

什么四壁,成语

家徒四壁,穷徒四壁

形容有很多书的成语

形容有很多书的成语有:

一、坐拥百城 [ zuò yōng bǎi chéng ]1.【解释】: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2.【出自】:《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3.【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二、卷帙浩繁 [ juàn zhì hào fán ]1.【解释】: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2.【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六回:“卷帙浩繁,也恐一时纸价腾贵,赀力不给。”

三、浩如烟海 [ hào rú yān hǎi ]1.【解释】: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2.【出自】:隋·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3.【示例】:古今载籍,~。

四、插架万轴 [ chā jià wàn zhóu ]1.【解释】:插架:将藏书安放在书架上。轴:古代书卷中的杆,借指书籍。形容藏书丰富。

2.【出自】:语出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3.【示例】:~兮星宿悬,口吟目披兮游圣贤。

五、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1.【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2.【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3.【示例】:世传养生术,~,行而效者谁也?

用来形容书的成语有那些

汗牛充栋、文山书海、数不胜数、无处插足、书盈四壁、不计其数、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著作等身
引人入胜 精妙绝伦 扣人心弦 韵味无穷 精彩纷呈 百看不厌 爱不释手 身临其境 跌宕起伏 纷繁复杂

表示书很多的成语有什么

汗牛充栋,文山书海,书盈四壁,卷帙浩繁,浩如烟海。

四壁的成语有哪些 疯狂猜成语

家徒四壁
成语意思:家里就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答案解析:四个家字围起来,画面上像是有四堵墙,好似一个家中就只有四面墙,所以答案就是家徒四壁。

用来形容书的成语有那些

汗牛充栋、文山书海、数不胜数、无处插足、书盈四壁、不计其数、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著作等身等
一、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译文】:他的书,在房间里到处都是,如此运输会累得牛马出汗
二、浩如烟海 [ hào rú yān hǎi ]

【解释】: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出自】:隋·释真观《梦赋》:“非色非心,浩如沧海。”
【译文】:不是因为颜色也不是因为心,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像大海一样。
三、积简充栋 [ jī jiǎn chōng dòng ]

【解释】:书简堆积,充塞屋子。形容文章极多。
【出自】:清·方苞《万年宝历颂》:“窃惟我皇上盛德崇功,嘉言善政,虽积简充栋,未能殚尽。”
【译文】:我想我皇上盛德崇功,美善政,虽然文章极多,不能耗尽了。
四、不计其数 [ bù jì qí shù ]

【解释】: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出自】: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诸郡》:“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
五、数不胜数 [ shǔ bù shèng shǔ ]

【解释】: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自】:近代 郁达夫《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哪个成语里含有四壁两个字

家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四壁萧然:屋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含有四壁的成语

家徒四壁、居徒四壁、四壁萧然、四面碰壁、萧然四壁

躺着读书打一成语 四壁

家徒四壁抄
jiā tú sì袭 bì
【解释】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于形容家境贫穷得什么也没有。一般作定语、谓语、补语。
【正音】壁;不能读作“pì”。
【辨形】壁;不能写作“璧”。
【近义词】一贫如洗
【反义词】丰衣足食、家给人足
【辨析】~和“一贫如洗”;都形容非常穷困;一无所有。但~偏重在“家”;“一贫如洗”偏重在“人”。
【例句】
(1)毒品害得许多人~;一文不名。
(2)解放前;城市贫民穷得~;而且就连这“四壁"也并不是他的。

描写人物举止四字词语1.描写人物行为的四字词语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 玉洁松贞 沅茝沣兰 云中白鹤 志士仁人 杰出 补天浴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请命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⑵志气 有志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至大师兄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 不务空名 负重致远 掞藻飞声 ⑶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大法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淫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黄花晚节 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三贞九烈 丧身失节 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齿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诚 真诚 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讲信修睦 金石为开 开心见诚 悃愊无华 披心相付 披肝沥胆 璞玉浑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诚相信 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鱼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执其中 真心实意 诚实 表里如一 开诚相见 恪守不渝 倾心吐胆 杀彘教子 实心实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 心口如一 胸无宿物 胸无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胆相照 ⑸谦虚 虚心 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满招损,谦受益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知之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谨慎 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 其他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绳愆纠谬 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恶居下流 再接再厉 ⑹廉洁 廉洁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纤尘不染 洗手奉职 枵腹从公 一尘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鹤 饮马投钱 澡身浴德 无私 大公无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国尔忘家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舍已救人 舍己从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其他 目不邪视 相忍为国 修桥补路 眼里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义凛然 直道而行 坐怀不乱 ⑺勤奋 勤奋 发愤。

2.关于描写人物行为的成语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眉开眼笑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真心诚意 侃侃而谈 推心置腹 振振有辞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描写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描写学习的成语读书学习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日积月累 孜孜不倦 专心致志 神情专注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似懂非懂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死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3.描写举止的四字词语落落大方:落落:举止潇洒自然的样子。

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彬彬有礼: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雍容大雅: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不拘形迹: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大大方方: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4.描写人物举止的成语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眉开眼笑、呆若木鸡、目不转睛。

一、垂头丧气

白话释义: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朝代:唐

作者:韩愈

出处:·《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 上手称谢。”

翻译:主人在这里垂头丧气;拱手致谢

二、愁眉苦脸

白话释义:形容愁苦的神情。

朝代:元

作者:王实甫

出处:·《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翻译:对人前技巧对花说,背地里愁眉泪脸

三、眉开眼笑

白话释义: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朝代:元

作者:王实甫

出处:·《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彼见昨日惊魂魂魄,今日眉花眼笑。”

翻译:他们看到昨天惊魂魂,今天花眼睛眉毛笑

四、呆若木鸡

白话释义:死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翻译:多久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五、目不转睛

白话释义:指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形容注意力集中。

朝代:晋

作者:杨泉

出处:·《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翻译:子义点燃蜡烛正襟危坐通晓;目不转睛;在不移动的地方

5.描写人物行为的成语暧昧之情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

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按行自抑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出处: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卑鄙龌龊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出处: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杀人放火,横抢武夺,卑鄙龌龊,什么都干得出来。”

卑鄙 ***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办你个‘胆大钻营,卑鄙 *** !’下去候着吧。”

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

亦作“卑鄙龌龊”。

6.描写人物行为举止的成语关于举止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半吊子】:肤浅的人。

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不拘形迹】: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达人雅志】: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大大方方】: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动容周旋】:动容:举止仪容;周旋:应酬,打交道。指举止仪容和待人接物。

【睹貌献飧】:貌:脸色;飧:晚餐。观察脸色,献上晚餐。

形容眼光敏锐,举止适合。【芳兰竟体】: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

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丰度翩翩】: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子。

形容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风流人物】: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

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俯仰随俗】:俯仰:低头,抬头,指一举一动。

举止言谈随和着社会的风俗习惯。【高谈雅步】:高谈:广博无拘束的谈论;雅步:文雅的举止。

无拘无束地谈论,举止文雅。【鬼头鬼脑】:鬼:形容人阴险狡诈。

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鬼头滑脑】: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同“鬼头鬼脑”。【行必矩步】:行路一定合乎规矩。

形容举止行为都合乎法度,十分谨慎。【行不违道】:行为举止不违背道义。

【行不修饰】:行:出行。出门时不注意自己的装束打扮。

指举止随便,放旷不羁。【行动坐卧】: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忙忙的样子。

【行色怱怱】: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忙忙的样子。同“行色匆匆”。

【鸿轩凤翥】:比喻举止高尚。【慌慌】:慌:忙乱,恐慌。

形容举止慌乱。【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汲汲皇皇】:汲汲:急切的样子;皇皇:惶恐不安的样子。心情急切,举止匆忙。

【济济彬彬】:济济:庄重恭敬;彬彬:温文尔雅。仪态庄重,举止文雅。

7.描写人物行为举止的成语关于举止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半吊子】: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不拘形迹】: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达人雅志】: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大大方方】: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动容周旋】:动容:举止仪容;周旋:应酬,打交道。指举止仪容和待人接物。

【睹貌献飧】:貌:脸色;飧:晚餐。观察脸色,献上晚餐。形容眼光敏锐,举止适合。

【芳兰竟体】: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丰度翩翩】:丰度:风采气度。翩翩:洒脱的样子。形容神态举止文雅优美,超逸洒脱。同“风度翩翩”。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风流人物】:风流:英俊的、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俯仰随俗】:俯仰:低头,抬头,指一举一动。举止言谈随和着社会的风俗习惯。

【高谈雅步】:高谈:广博无拘束的谈论;雅步:文雅的举止。无拘无束地谈论,举止文雅。

【鬼头鬼脑】:鬼:形容人阴险狡诈。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鬼头滑脑】: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同“鬼头鬼脑”。

【行必矩步】:行路一定合乎规矩。形容举止行为都合乎法度,十分谨慎。

【行不违道】:行为举止不违背道义。

【行不修饰】:行:出行。出门时不注意自己的装束打扮。指举止随便,放旷不羁。

【行动坐卧】: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忙忙的样子。

【行色怱怱】: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忙忙的样子。同“行色匆匆”。

【鸿轩凤翥】:比喻举止高尚。

【慌慌】:慌:忙乱,恐慌。形容举止慌乱。

【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汲汲皇皇】:汲汲:急切的样子;皇皇:惶恐不安的样子。心情急切,举止匆忙。

【济济彬彬】:济济:庄重恭敬;彬彬:温文尔雅。仪态庄重,举止文雅。

8.关于描写人物行为的成语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眉开眼笑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真心诚意 侃侃而谈

推心置腹 振振有辞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描写谦虚的成语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慎言谨行

描写学习的成语读书学习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日积月累 孜孜不倦 专心致志 神情专注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似懂非懂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死忘生 肝胆相照 克己奉公 一丝不苟 两袖清风 见礼忘义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57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