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杨果《【越调】小桃红》题解-注释-鉴赏

大道家园 2023-07-17 05:04:43

杨果《【越调】小桃红》题解_注释_鉴赏杨果《【越调】小桃红》题解|注释|鉴赏

杨果

杨果(1195—1269),元初散曲作家。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江西省安国县)人。幼时即父母双亡,教私塾为生。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进士,任偃师(今河南省偃师)县令。元初,任河南经历、参议等职。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为北京(今内蒙古宁西城)宣抚使,次年任参知政事。至元6年(1269)出任怀孟路(今属河南省)总管。卒于家,谥文献。《录鬼簿》列他于“前辈名公”之中,《太和正音谱》赞其词“如花柳芳妍”。今存小令11首,套数5首。

【越调】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①,人依兰舟唱②,常忆相逢若耶上③,隔三湘④,碧云望断空惆怅⑤。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⑥。

【题解】

越调,宫调名。小桃红,越调中的一个曲调。亦名“平湖乐”、“绛桃春”、“武陵春”、“采莲曲”等;共八句,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杨果共写了十一首《小桃红》曲子,本书分别选第二、第三、第四首。本支曲描写在一个水月迷蒙的夜晚,采莲女一面采莲,一面回忆起当初与意中人相互唱和的情形。如今天各一方,她只有遥望碧天惆怅不已了。全曲情景交融,尤以荷花比意中人,以藕丝喻情思,更是形象贴切,把采莲女深沉怀念之情表达无遗。

【注释】

①微茫——朦胧缥缈、若明若暗的样子。

②兰舟——兰木做的小船,此为船的美称。

③若耶——即“若邪”,浙江绍兴有若邪溪,一名五云溪,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处,故亦名浣沙溪。李白《采莲女》诗:“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④三湘——一指湖南的湘潭、湘乡、湘阴三县,一指潇湘、蒸湘、漓湘三水。此处指相隔之遥远。

⑤空——徒然。惆怅,感伤与失望。

⑥丝——“思”的谐音。

采莲人和采莲歌①,柳外兰舟过②,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③,司马泪痕多④。

【题解】

本支曲子为第三首。小曲写采莲女的歌声,惊破了情人们的好梦,也因此引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南朝旧曲为什么会使主人公眼泪涟涟,这从作者金亡后出仕元朝还心念故国的思想经历中不难找到答案。小曲委婉含蓄,颇有词的情致。

【注释】

①采莲歌——南朝乐府中有采莲曲,梁武帝萧衍曾有《江南弄·采莲曲》。

②兰舟——船的美称。

③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多认为是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司马泪痕——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其《琵琶行》诗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此处借用其曲,表思亲亡国之痛。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①。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②。羨他一对,鸳鸯飞云,残梦蓼花深③。

【题解】

本支曲子为第四首。曲中回忆往昔与意中人赏花饮酒,相倚相伴,令人神魂颠倒。如今碣石潇湘,天各一方,不禁悲从中来。看到湖中成双成对的鸳鸯,女主人公更是伤感不已。

【注释】

①年时——即当年,往昔的日子。

②“西风”句——西风无情地把回文锦吹断,借喻男女双方被迫分离。回文锦,即以锦织成的回文诗,回环往复,皆能成文,是古代一种杂体诗。据《晋书·列女传》载,东晋女子苏蕙,其丈夫窦滔为秦苻坚刺史,后被流放到流沙,苏氏思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

③蓼(liǎo)花——一称红蓼,水草名,生于水边或浅水中。

越调小桃红杂咏元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越调·小桃红·杂咏(绿杨堤畔蓼花洲)

盍西村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

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注释】

“烟水”句:意为傍晚以后,一片凉意。水面上烟雾笼罩,无边无际。

玻璃皱:意为清风徐来,微波荡漾。

“乱云不收”三句:意为天空中飘着散乱的云朵,天边抹着晚霞的`光辉,点缀了一派秋色的洞庭风光。

【赏析】

柳堤花洲,烟水残霞,写的是静景,秀丽宜人;渔舟冲浪,乱云飘散,写的是动景,轻快悠闲。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而整幅图景使得捕鱼场面显得十分高远,画中人物其心境也随之“升华”,进而达到另一更加高远的境界。

【题解】

盍西村的[越调·小桃红]八首,题为“杂咏”,本首是其中的第六首,是赞颂渔父生涯,侧重描写捕鱼场面。

越调·小桃红·杂咏(绿杨堤畔蓼花洲)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越调】小桃红杨果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
小题1:景象:这一句描写了一幅柳外荡舟、莲歌互答的欢乐景象。(1分)一叶小舟从杨柳岸边荡过,舟上有采莲人的欢声笑语,他们互唱互答,打破了夜的寂静。(1分)这种热闹的景象与下文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
小题2:①“南朝旧曲”是以陈后主的荒淫比喻当时统治者的腐败,这首曲子令人回溯过去,体会到金的衰亡、元的黑暗。②“司马泪痕多”是从白居易的《琵琶行》化用而来,表达了诗人如同“沦落天涯”一样的亡国之恨。(4分。每点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第一问,可根据“采莲人”“采莲歌”“柳外”“舟”,通过联想和想象,就能描绘出一幅采莲人乘着小舟在歌声中欢快的从杨柳岸边荡过的景象,然后根据画面进行概括即可。第二问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作答,在内容上,可指出这种欢乐景象;在结构上,可根据下文的“独”“伤心”“泪”等关键词,可得出与下文的孤独伤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运用历史典故来表达情感,故答题时,可结合着注释了解写作背景,通过分析“南朝旧曲”所暗喻的社会现实,通过分析“司马泪痕多”所表现的亡国之音来表达诗人的亡国之恨。解答思路是“了解背景+分析典故+表达情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51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