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李白作诗力压崔颢

大道家园 2023-07-17 00:11:19

李白作诗力压崔颢李白作诗力压崔颢

李白和崔颢都是我国唐代有名的诗人。有一次,诗人崔颢来到黄鹤楼游览。他登上高楼,举目北望:在夕阳的返照下,对岸汉阳的龟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头,芳草茂盛,随风摇曳。诗人漂泊在外,怀念家乡,一股强烈的冲动促使他提起笔,在墙壁上挥写了一首七律《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了不久,大诗人李白也来到了武昌,他登楼远眺,正想写诗留念,忽见崔颢的题诗酣畅淋漓。李白一口气读了两遍,感到自己要说的话已被崔颢说尽了,于是只在崔诗的旁边题了两句: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写完这两句就匆匆下了楼。他心里老惦念着怎样才能不输崔颢。为此,他竟一连写了好几首七律,其中一首叫《鹦鹉洲》,上半首是古风体,下半首才是律体,诗云:

鹦鹉来过吴江水,

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

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

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

一首是李白东下金陵,游览凤凰台后写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以上两首诗感情深沉,格调峻峭,气势充沛,跟崔颢的《黄鹤楼》诗相比,真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甚至有所超越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不是李白的才思不如崔颢呢?不是,那是因为同样的景象、同样的感觉、同样的心情都被别人所写了,就如同学书法,如果你总是描摹一个字帖,你永远也不会超越它。

但后来李白来到凤凰台时,由于地点、时间、国家情势的变化,这时的李白,视野更加开阔,气象更加壮观,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东西更加深刻,更多的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样他就能超越别人了。

李白作诗力压崔颢 李白作诗力压崔颢

李白和崔颢都是我国唐代有名的诗人。有一次,诗人崔颢来到黄鹤楼游览。他登上高楼,举目北望:在夕阳的返照下,对岸汉阳的龟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头,芳草茂盛,随风摇曳。诗人漂泊在外,怀念家乡,一股强烈的冲动促使他提起笔,在墙壁上挥写了一首七律《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了不久,大诗人李白也来到了武昌,他登楼远眺,正想写诗留念,忽见崔颢的题诗酣畅淋漓。李白一口气读了两遍,感到自己要说的话已被崔颢说尽了,于是只在崔诗的旁边题了两句: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写完这两句就匆匆下了楼。他心里老惦念着怎样才能不输崔颢。为此,他竟一连写了好几首七律,其中一首叫《鹦鹉洲》,上半首是古风体,下半首才是律体,诗云:

鹦鹉来过吴江水,

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

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

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

一首是李白东下金陵,游览凤凰台后写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以上两首诗感情深沉,格调峻峭,气势充沛,跟崔颢的《黄鹤楼》诗相比,真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甚至有所超越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不是李白的才思不如崔颢呢?不是,那是因为同样的景象、同样的感觉、同样的心情都被别人所写了,就如同学书法,如果你总是描摹一个字帖,你永远也不会超越它。

但后来李白来到凤凰台时,由于地点、时间、国家情势的变化,这时的李白,视野更加开阔,气象更加壮观,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东西更加深刻,更多的是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样他就能超越别人了。

为超越崔颢《黄鹤楼》,李白怒写三首千古名作,有两首达到目的!

为超越崔颢《黄鹤楼》,李白怒写三首千古名作,有两首超越崔颢!

在文化圈有一句名言叫"文无第一",对于如浩瀚烟波般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此话不无道理。像那唐诗宋词,每一行都能晕染满纸烟霞,每一句都能飞出冰河铁马;再像那散丽骈偶,人生智慧由此启迪,豁达情怀因此遄兴。每一位作者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故而每一篇名作都有其风华绝代之处。

然而不幸地是,"文无第一"这种事儿只能发生在读者身上,对于辛勤耕耘的原作者而言,写出的作品能与大家媲美甚至超越大家,那必然是至高的艺术追求。恰好李白就有这样深刻而又畅快的经历!

在《全唐诗》中,崔颢的《黄鹤楼》始终以"唐人七律第一"的记录保持至今,不仅唐人对此诗赞誉极高,就连当代的超级计算机都对其无比偏爱!据诗词爱好者的大数据统计,按照古文典籍、名家评点、论文频率等多方面的统计,《黄鹤楼》在近五万首诗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而且分数远超第二名。下面再次欣赏一下这首唐人第一。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固然这首诗相当有名,但位于武汉的名胜古迹黄鹤楼本身名气也不小,李白就曾赴黄鹤楼游览。李白有个十分风雅的习惯,那就是每到一处风景,都要留下一点墨宝,面对如此雄伟的黄鹤楼,李白当然要倾吐一番了。

然而李白却发现,崔颢写的《黄鹤楼》已早早刻在了显眼位置,这下诗仙可气坏了,天才怎能容忍满腔才情被人践踏?相传李白曾留下一首打油诗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无功而返,这绝对不行!为此李白一共写下了三首诗,全部与黄鹤楼有关联,接下来小解一一贴出。其一《 金陵凤凰台》,别看凤凰台是在南京,其实这是李白为能与黄鹤楼媲美而作,写作时间就在他辞行武汉之后。

《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中最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为人称道的千古名句,也是很多诗词爱好者张口就来的挂嘴之句。不过李白此诗未免有模仿崔颢之嫌,比如最后三字"使人愁"就是完全拷贝的,但是在立意与情境上,李白的愁更加高级!

其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更是风靡各大语文教材,自小学就开始背诵,堪称妇孺皆知。很明显,这首诗是李白就崔颢之于黄鹤楼而写下的,不过在流传度上比《黄鹤楼》更广,而在意境上,李白虽为言一字"苦"、一点"愁",而孤独寂寥的情绪就扑面而来,称其胜过崔颢还算合理。

其三:《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题目直接引用鹦鹉洲,内容紧贴此地展开,李白可能是要以专注细节而击败对手吧。这首诗的名气不大,其中也无经典之句,不过仔细品读之下,还是能感受到太白的孤独的。通读之后,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待崔颢的《黄鹤楼》,以及李白的奋起直追呢?

参考书目:《全唐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46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