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重遇吴参军牛司仓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6 23:08:08

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重遇吴参军牛司仓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重遇吴参军牛司仓序

陈子昂

日月交分,春秋代谢。昔岁居单阏,适言别于兹都;今龙集昭阳,复相逢于此地。山川未改,容貌俱非。叙名宦而犹嗟,问乡关而不乐。

云天遂解,琴酒还开。新交与旧识俱欢,林壑共烟霞对赏。江亭迥瞰,罗新树于阶基;山榭遥临,列群峰于户牖。尔其丹藤绿篠,俯映长筵;翠渚洪澜,交流合座。神融兴洽,望真情高,觉清溪之仙洞不遥,见苍海之神山乍出。

既而行舟有限,嗟此会之难留;别日无几,叹分歧之易远。徘徊北渚,惆怅南津。江陵之道路方赊,巴徼之云山渐异。嗟乎!离言可赠,所愿保于千金;别曲何谣,各请陈于五字。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按岁星纪年,为“岁居单阏”之年。是年春,在东都洛阳任右卫冑曹参军的陈子昂,因母丧解官返故里。辞行时,曾与挚友吴参军、牛司仓言别。此后第三年,即长寿二年(693),乃“龙集昭阳”之年。是年夏秋之际,子昂出蜀返东都,道经忠州(今四川忠县)时,在江亭与吴、牛相逢,旋即又辞别。他以此序相赠,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挚友别后,不期而然地在异地重逢。这意外的欣喜和愉悦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相逢之日即离别之时,这短暂的相聚,就蒙上了一层阴郁的色彩。喜而转悲,悲中且乐,乐后复愁,委婉曲折,淋漓尽致地传达出离人的喜乐和悲愁。

光阴荏苒,别而又逢,实在是欣喜之事,何况地处异乡,事出意外!但山河依然,而各自红颜不驻,嗟叹宦途蹇滞,感慨故乡衰落。这由喜而转悲,可说是作者内心情感激流的第一个波折。

但这毕竟是挚友间难得的相逢,云开天青,天公作美,不妨暂将悲愁搁置一边,且在悲中作乐。于是,对酒抚琴,新交与旧友同欢共乐。极目远处,林壑幽然;观赏天边,烟霞灿烂,其乐何如!江亭阶石前,满是新植的绿树;临窗遥望,山榭如在目前,群峰犹如镶嵌在窗棂间。红的是藤萝,绿的是嫩竹,交相辉照,掩映辞别的酒筵。环绕水中绿洲,清溪在席座边流淌。融洽的心境,和谐的兴致,真诚的期望,崇高的情谊,此时此际,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心旷神怡、兴高采烈!陶然欲醉之中,恍若置身在清溪仙洞、苍海神山,神情飞逸,飘然欲仙了。这悲中且乐,可说是作者情感激流的第二个波折。

可是,幻想的仙境终究不能代替现实。乐后生愁,一时的欢悦化成虚无的泡影。征棹待发,暂聚难久,想到此别遥遥无期,自然为行将远离而欷歔不已。徘徊在重逢之地,惆怅于送别之处,遥望通往江陵的道路向远处延伸,回顾故乡巴蜀的云山日渐变迁,不由得声声喟叹。临别赠言何止万千,但万语千言,凝聚成一句话:但愿各自珍摄保重!离歌无数,又如何尽情高唱?不如勃发诗人的雅兴,用五言诗抒写这悠然不尽的情愫!这第三个波折写尽了乐后之愁,将作者的情感激流推向极限,正是挚友深情的凝聚和升华。

全文一波三折,委曲而有层次地展示了作者在别后重逢、聚后再别这一特定情景下的情绪颤动,哀婉动人,深可兴叹。

这篇序文,深受六朝骈文影响,但语出自然情意真挚,不露斧凿之痕,堪称赠酬序中的抒情佳作。

陈子昂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的翻译,注意是翻译不是赏析啊! 谢谢了!一、译文

翡翠鸟栖息于南海之滨,雌雄相伴比翼树林间。

哪里知道美人对它的珍爱不下于黄金。

在炎热的南国被杀害,珍丽的羽毛被放在宫殿之中。

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羽毛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

难道南海还不算遥远么,可是猎人们还是罗网追杀而来。

美丽的羽毛是翡翠鸟的才华,翡翠鸟却因这才华而累及生命,只能为这样的珍禽而叹息啊。

二、原文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三、出处

《全唐诗》·《感遇三十八首》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感遇三十八首》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二、作品赏析

《感遇三十八首》是五言古诗,这组诗是作者有感于平生所遇之事而作,涵盖面极广,大都紧扣时事,针对性极强,富有现实意义。

三、作者简介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后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感遇三十八首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思白话译文:

往前看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望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一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我便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出处:出自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登幽州台歌》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45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