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让后人争论不休的《枫桥夜泊》

大道家园 2023-07-16 18:54:12

让后人争论不休的《枫桥夜泊》《让后人争论不休的《枫桥夜泊》》




朱自清认为,古诗中写得最好的诗歌, 最后一句都是否定句,并且大多数有一个“不”字。比如“西出阳关无故人”“醉卧沙场君莫笑”“春风不度玉门关”“商女不知亡国恨”……最后一句都是否定句。这话说得不全对,因为张继就是打破套路的人。

这一年,张继孤身一人来到苏州。这天晚上,路过寒山寺,张继辗转难眠,于是他搭着小船夜游。没想到夜游寒山寺后,就不得了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魔力,让张继突然灵感爆发。兴许是看着黑乎乎的江景和浓雾笼罩的夜空,一时伤感,所以突然吟了起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知道这首诗写得好,可是万万没想到它的影响力会这么大,因为不久后,他在洪州当差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好朋友刘长卿大哭了一场,还写了首《哭张员外继》悼念张继。

之后,文学界就炸了锅,因为看过《枫桥夜泊》的人都说:“太神了!这是唐诗的典范啊!”有人评价说:“全诗就是一个‘愁’字啊!诗的前两句充满着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各种意象,就是一幅非常具体的半夜江景吗!还有后两句写的城、寺、船、钟声这些景物,马上给全诗营造出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而且,张继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不是随便挑一些景物来写的,而是别出心裁,让景物一静一动、一明一暗相互衬托,这就与诗人的心情前后呼应,融为一体了。把景物和人写得这么有默契,张继这首诗,绝对是精彩。”

到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就不高兴了。人人都说张继的《枫桥夜泊》绝了,他欧阳修偏偏要来找出其中的毛病。欧阳修说:“‘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话说大半夜游寒山寺,还能听到钟声响起,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同意欧阳修说法的大有人在。于鹄就有诗说:“定知别往宫中伴,遥听维山半夜钟。”白居易也有诗为证:“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还有皇甫冉诗说:“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温庭筠诗说:“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谁说半夜不能听到钟声的,明明这些唐代诗人都听到了!

更绝的是,秦观的女婿范元实还从《南史》里翻找到可靠的史料记载, 最后结论是:“半夜有钟声!”要知道,《南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是最权威的史料典籍。

后来,那本很出名的《诗薮》也来掺一脚,说:“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 ,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胡应麟说得好,何必管他半夜有没有钟声,只要诗写得好,就不用再计较了。而且,张继那天晚上是不是真的听到钟声,谁知道呢?他说听到了,我们就信他吧。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传说。据说,唐武宗喜欢张继的《枫桥夜泊》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下令让京城的第一石匠吕天方做一块刻着《枫桥夜泊》的诗碑,还说了:“以后朕升天到天宫享乐,也要带上这块石碑,朕要每天都欣赏,而且只能朕一个人欣赏!”不仅如此,唐武宗还堂而皇之昭告天下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只属于朕一个人的,如果有谁敢私底下刻录石碑,朕一定饶不了他!这样的人等同乱臣贼子,朕一定要他遭天谴,不得好死!”

张继这一辈子值了。

(司志政摘自《格言·校园版》)《枫桥夜泊》有哪些各受争议的地方?好的诗自然有很多人愿意去读,当然争议也就会来了。我们先来看看诗的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如果让大家对“乌啼”“江枫”作个理解,恐怕大家理解的都是乌鹊啼叫和江边枫树,可有人说写的是地名。人家也有证据,唐时,寒山寺外不出十里有小镇,名曰乌啼镇,有拱桥,曰枫桥。然后争议就起来了。可能有人会问:古人不应该知道有没有这个地方吗,为什么还有争议呢?其实这也算古代名人大家亏欠张继的一个地方。唐时宋时,大家对这首诗也有异议,但不是在这两处。人家都抱着夜半钟声去了,有说有夜半钟声,有说没有。尤其是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蹦哒的最欢,“句则佳矣,奈半夜非鸣钟时”。他可是编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的大牛啊,他有异议,下面就少不了跟着蹦哒的了。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有。大约从南北朝时,苏州寺院有敲定夜钟的习俗,约子时将过半,也就是今天的23:40敲打。敲击一百零八次,费时20分钟,击完便是子时过半。可是古人也不可能都去过姑苏,都知道寒山寺钟声。所以有异议我们不应该说什么。可没有对前两句作一些说明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也是我们现在对这首诗争议不可解的首要推手。

千古年来人们围绕【枫桥夜泊】这首诗争论什么?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脍炙人口、传颂千古的名篇。但是,近千年来,围绕着这首诗里的钟声、时间曾产生过激烈的争执:夜半究竟有没有钟声?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指责说:“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因为寺院一般都是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用来报时。如唐代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唐代李咸用《山中》诗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欧阳修的言论一出,立即引起许多文人的不平。他们或引经据典,或以亲历见闻著文作诗,来为张继辩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熟悉苏州的孙觌的《留题寒山寺》绝句三首,诗中云:“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客。乌啼月落桥边寺,欹枕犹闻半夜钟。”其实,张继、孙觌半夜听到的钟声叫定夜钟。古代苏州寺院有半夜撞钟报时的习俗,名为定夜钟。每天晚上23时40分开始打钟,用20分钟的时间均匀地打完一百零八下,最后一下即合午夜与凌晨之瞬间。大概在南北朝时期,苏州的寺院就开始撞定夜钟了。据《南史》记载,丘仲孚少时读书就“以中宵(半夜)钟鸣为限”。到过苏州的许多诗人,如白居易、王建、许浑皇甫冉等,都曾写过歌吟定夜钟的诗句。另外,夜半钟不仅古时有,今天也有;不仅南方寺院有,北方寺院也有。1987年7月14日《北京晚报》“百家言”栏内载袁翰青《“夜半”确有“钟声”》一文,文中作者说到他年轻时“家居故乡南通,就曾多次听过‘夜半钟声’”。同年8月31日,钟德钧又在“夜读拾零”栏内发表《对“夜半”确有“钟声”的补充》,说1986年6月间,他曾亲耳听到显通寺的夜半钟声。为了这个“夜半钟声”问题,文坛上竟有了这么多争论文章,可见“文字求真”这个深刻道理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41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