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惠远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大道家园 2023-07-16 18:45:47

惠远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惠远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孟浩然

简介

惠远(公元334~416年),俗姓贾,东晋时人,出生于雁门娄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若而好书,通六经,尤善老庄。21岁时从道安于太行恒山;后从道安游襄阳,遂南适荆州,又至庐山,居东林寺。与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等100余人结白莲社,宣誓同修净业。著有《法性论》、《沙门不敬王者论》等文,宣扬佛理。后世奉为莲宗初祖。

人物小记

有关惠远的故事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虎溪三笑”的故事:

惠远曾养一只老虎,守护在寺前的一条小溪畔,故将这条小溪命名为虎溪。每当惠远送客越过虎溪,这只护守在虎溪畔的老虎就要叫。

一天,惠远送陶渊明、陆修静出寺,携手交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老虎突然大吼一声,提醒惠远和尚已经跨过了溪。三人听后,相视大笑,于是此溪便成了文苑佳话,称之为“虎溪三笑”。

现东林寺的三笑堂内,写在惠远塑像两旁还有副对联:虎溪聚三人三笑话,莲池开一叶一如来。堂前竖立着一块“三笑图”碑刻。虎溪今已变为沟壑,而溪旁携有“虎溪”二字石刻仍然存在。

主要思想

惠远从道安受学,长于般若。他从“本无”说出发,着力阐述佛教所谓解脱道路,发挥佛教的出世主义思想。

惠远把宗极的涅槃与中国传统的神不灭论联结起来。他把涅槃理解为生绝神冥,形居神存的境界,即所谓“冥神绝境”。“神”达到一种不可知的超然情景,就是无境可对的“绝境”,也就是涅槃。惠远的“神”精极为灵,没有具体形象,难以用语言表述,不能定其体状,不能穷尽其幽致。惠远以神不灭来论证佛教因果报应,即轮回转世和超脱果报主体的永恒性。

佛教出世间的理论和统治阶级世间的礼法制度的关系,是惠远面对世俗地主阶级对佛教的质疑和责难必须回答的问题。他认为佛教与儒学并行不悖,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表现了儒佛融合的思想倾向。

惠远的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佛教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引起社会人士日益强烈责难的情况下,深居庐山,以其“超脱”世俗的形象,以特有的手法,调和佛教和儒家名教的矛盾,博得当时统治阶级上层人士的支持。惠远隐遁庐山,培养出一大批弟子,不仅使他自然地成为继道安以来佛教的领袖人物,而且也为后来佛教传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惠远的努力使佛教毗昙学、禅学和中观派的“三论”(《电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在中国南方流行。他的神不灭论学说和调和儒佛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商隐忆住一师此诗中诗人用远公指代住一大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

《忆住一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由帝城的晓钟,想起相别经年的友人,重现留存在记忆中最深刻感人的场景,含蓄地表达出对往日深挚情谊的追念。在写作手法上,构思巧妙,意境幽远。

李商隐曾于开成元年(836)奉母迁居济源(今河南境内),在济源玉阳山学道。此诗为诗人听到帝城的晓钟,怀念僧友住一而作。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译文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鉴赏首联点明诗题“忆”字。以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借指住一,既暗写其不凡,又表达了仰慕之情。为了合乎格律,诗人将晓钟加以倒装,以“钟晓”出之,此句写诗人听到京城的晓钟后,联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钟声,想起久别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晓钟对于尘世中凡夫俗子来说,既宣告着宁静安详的结束,又预示着喧嚣熙攘的到来,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而感觉敏锐的诗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内心的深层次体验,回忆起过往的相关人事,因此,本诗的“钟晓”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对后世读者影响深远的唐诗钟声意象群落之中,成为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尾联从”忆”字着笔,写两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灯古寺,品茗吟诗,围炉夜话。以“炉烟”之“消尽”、“寒灯”之“晦”的物态变化来写夜色深晚,从时间上久写畅叙未眠之状,表达两人情谊之深。结句为一奇境宕出,写两人彻夜畅叙后清晨所见之雪景——馒天皆白,雪压松枝,好一个银色世界,好一个傲写青松。这景色不仅表现环境清绝高洁,而且还富合着住一不染一尘的高洁出世形象。

此诗构思巧妙,其一表现为以东晋高僧慧远作比,其二表现为景物烘托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全诗除首句“别远公”外,无一语言及住一,然而“炉烟”、“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晓钟声中无不有其人在。

走进惠远古城惠远古城,位于新疆伊犁霍城县,古“伊犁九城”之首。
这一座历史名城,曾是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历经岁月变迁。

当年,爱国将领林则徐曾被流配到此地,居住了两年零一个月,留下了令人追忆的种种事迹。
曾经有记载,流放途中,面对茫茫天山之时,林则徐禁不住慨然长叹: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古城内的“伊犁将军府”,遗存着经过风雨洗刷显得沧桑古朴的建筑和曾经残缺不全又被重新修缮的设施。
距离将军府不远处坐落着富有民族色彩的民俗村。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的服务于游客的交通车辆,有敞开式的观光电瓶车,更多的是装饰有色彩缤纷丝绸的马车。游客坐在上面,可以一边聊天,一边欣赏沿路的风景。
输送游客的马车都由一匹以上的马牵拉行进,马体高大威武,鬃毛油光锃亮,走起路来慢条斯理,步伐稳健,铁蹄与道路接触的刹那会发出有节律的“哒哒”音,与路边飘来的民乐声组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这里的民俗村,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每家每户的大门都粉刷着鲜艳的颜色。
当入得庭院,最引人入目的为长长的葡萄架廊。正值八月份,藤蔓上垂挂着串串似熟非熟的葡萄。
从开阔的葡萄架下慢慢穿过,便来到了高大宽敞的一排房舍前。房子的外墙粉刷着颜色相间的涂料,显现出民族风情的各种花纹和图案。
阳台非常的宽阔。或许因为这里的人们多习惯于户外生活,一般都会在阳台上或阳台边放着一个宽宽的如大床般的木台,上面铺着花花绿绿的丝织品。
一位干练十足地导游正在滔滔不绝地向游客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正在这时,房子的主人热情的捧出了自制的酸奶,请大家一一品尝。酷暑之下,这冰凉酸爽的美好味道自然引得大家一阵啧啧称赞!
出得门来,街边有三三两两的居民正在悠闲地聊天。见了我们,便热情好客地用较生硬的普通话向我们打招呼,连旁边的小孩子也一脸天真无邪地对我们挥着手,表示欢迎!
离这里不远处,有专为游客准备的演出舞台。节目不外乎颇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和歌曲,姑娘小伙身着华丽的盛装,诚心诚意地向大家展示曼妙的舞姿和醉人的歌喉。
田野上,哈萨克族青年正骑着高头大马,在绿油油的赛场上表演高超的马术,只见他们上下翻飞,时而单手触地,时而仰卧马背,时而又在马背上金鸡独立,引来阵阵喝彩!
紧靠观众席的一角,大家正在齐跳民族舞。有当地的少数民族朋友,也有众多游客参与,踏着软绵绵的青草地,对着郁郁葱葱的重叠山峦,伴随着音乐的抑扬顿挫,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共享着和暖的北国之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41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