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赏析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点睛之笔】
出自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经典解读】
春秋时期,为了加强与秦国的关系,晋献公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此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继承人,于是杀死了太子申生。他的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他国避难。夷吾后来得到了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夷吾派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加强与晋国的关系,把女儿嫁给了公子圉。公子圉即位后,史称晋怀公,跟秦国不相往来。有一次,晋国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却很大度地给晋国很多粮食,帮助晋国挺过了难关。据史料记载,当时,秦国的运粮船从秦国雍都到晋国绛都,塞满河道,绵延数百里。晋国百姓听说秦穆公送来了粮食,都十分感激。这次跨国救灾行动,史称“泛舟之役”。正所谓世事难料,第二年,秦国渭河流域遭遇罕见大旱灾,发生了全国性饥荒。而晋国却风调雨顺,庄稼大获丰收。秦穆公便派使臣向晋国借粮救荒。不料夷吾却幸灾乐祸,拒绝给秦国粮食。秦穆公非常生气,决定派兵讨伐晋国,后来在妻子的劝说下,才没有攻打晋国。
这时,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秦穆公决定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并将女儿改嫁给了重耳。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从此,秦晋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成为政治婚姻的代名词,后来泛指两家联姻。
国学《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赏析 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点睛之笔】
出自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经典解读】
春秋时期,为了加强与秦国的关系,晋献公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此后,秦、晋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继承人,于是杀死了太子申生。他的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他国避难。夷吾后来得到了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夷吾派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加强与晋国的关系,把女儿嫁给了公子圉。公子圉即位后,史称晋怀公,跟秦国不相往来。有一次,晋国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却很大度地给晋国很多粮食,帮助晋国挺过了难关。据史料记载,当时,秦国的运粮船从秦国雍都到晋国绛都,塞满河道,绵延数百里。晋国百姓听说秦穆公送来了粮食,都十分感激。这次跨国救灾行动,史称“泛舟之役”。正所谓世事难料,第二年,秦国渭河流域遭遇罕见大旱灾,发生了全国性饥荒。而晋国却风调雨顺,庄稼大获丰收。秦穆公便派使臣向晋国借粮救荒。不料夷吾却幸灾乐祸,拒绝给秦国粮食。秦穆公非常生气,决定派兵讨伐晋国,后来在妻子的劝说下,才没有攻打晋国。
这时,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来到了秦国,秦穆公决定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并将女儿改嫁给了重耳。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从此,秦晋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友好相处,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冲突。“秦晋之好”由此而来,成为政治婚姻的代名词,后来泛指两家联姻。
“秦晋之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吗?“秦晋之好”是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多次联姻,是政治上的联姻,国家间的联合,现在泛指两家联姻。也就是两国为了强强携手,进行了一种政治上的联姻,而且不止一代互相婚嫁。后来人们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如《三国演义》中,袁术派人去为自己儿子娶吕布之女,“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那么秦晋之好是怎么来的呢?
在春秋时期,晋武公晚年娶了齐桓公的儿女齐姜,齐姜不但长得很美而且还很放荡,后与晋武公的儿子,即晋献公私通。晋献公继位后就把自己父亲的妃子齐姜娶了过来当夫人。齐姜为晋献公生了伯姬和申生。秦穆公继位后,为了与当时的大国晋国保持好关系,于是向晋献公求联姻,晋献公同意,就把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这就是秦晋之好的开端。(伯姬还为秦穆公带来了百里奚)
后来,在晋献公年老时,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自己的儿子继位,设计让晋献公杀了申生,夷吾,重耳远逃他国(骊姬乱政)。后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成功继位晋国国君,但夷吾不思感激秦穆公,反而攻打秦国,最终惨败,后夷吾派自己的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为了与公子圉搞好关系,于是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公子圉。后来,夷吾病重,公子圉怕自己的国君位置被别人抢了,于是偷偷逃回到晋国。秦穆公知道后很生气,于是派人去接在楚国逃难的重耳,并把女儿改嫁给重耳。后来,秦穆公帮助成功回到晋国,并当上了晋国国君,即晋文公。
总体来看,秦国和晋国结成“秦晋之好”时期,虽然两国也时常爆发争端,但总体却维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而在两国互不攻伐的情况下,晋国先是夺取东周河内土地,又从卫国等诸侯手中夺取了不少土地。而秦国也在晋国的默许之下,占据了河西之地,并征服了许多西戎部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41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