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月16日大年初一,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好评如潮!节目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一首诗,一支曲,传唱人把经典的骨,填上了自身经历与感悟的血肉,演绎出芸芸众生。
其中,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让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清·袁枚
默默无闻的老师,与世隔绝的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用安静打动了中国!正是因为有了梁老师这样的人,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一起来听梁老师讲述他的创作故事。
我给古诗文谱曲,是为教学。《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音乐学诗,是我们的教育传统。然而,我给古诗谱的曲,是现代性的,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唱诵,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我从未曾想过一首为教学而作的歌曲,能被如此多的人传唱,感动那么多人。我分不清让人心变得温和、柔软的是师生故事,还是歌曲旋律,或许,两者都有。
我也很感动,感动于有机会和这些孩子一起上一堂“节目录制”课。山里默默无闻的老师和孩子有机会登上国家级别的舞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原版的《苔》我只写了四句旋律,它不是常规结构的流行音乐作品,它是只有一段旋律的小歌。写得简单,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容易让蒙学的孩童上口吟唱。区别于人们通常听到的那种节奏感很强、欢乐蹦跳的儿歌,因为我是想向儿童传达一种音乐旋律特有的美感,让他们透过音乐的美感体会诗词的韵美,带领孩子们进入音乐与中文那充满诗意的世界。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我们用音乐学诗,为了学习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我在山上教书,古诗音乐一首首被创作出来,在课堂上被唱出来,这一切生发得是那么的自然。
我想,这正是山里的孩子们喜欢上诗文的原因。我们在大山里唱了两年,百唱不厌。我和大山里的孩子们,都在这个互动过程里,生发了特别的感情,彼此信任,彼此包容,甚至彼此相爱。爱和陪伴的土壤,让我和孩子们都在古诗的旋律里悄悄地生长,这一切竟然应验这诗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如果说,山里的支教生涯是《苔》的上半句,那么登上《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就是下半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了。《苔》,这原本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小歌,与CCTV专业的音乐制作相遇了,迸发出了另一种力量,这则是流行音乐的魅力。
《经典咏流传》里我和孩子们唱的《苔》播放结束后,有一位好朋友发来微信说:我感觉你做事情的力量来自安静,安静地做吧。这话把我带回了教室里。在教室里,我和小梁安静地唱着的《苔》,那是《苔》最初绽放的地方。安静的心,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
(墨晗摘自中小学生阅读微信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什么意思“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意思是: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出自清代袁牧的《苔》。全诗内容如下: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歌颂了苔藓虽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却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全诗把苔藓人格化,把诗人的感受、情绪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横生,意蕴明彻而深邃,简约疏朗中具有浓重的哲理意味。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我是一朵如小米一样小的花朵,不引人瞩目,可是我仍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也会想像牡丹一样花开遍地,芳香四溢。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字 一作:亦)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
「青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花如米小」苔不会开花的。
「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扩展资料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曾外放江南地区任县令,先后于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四十岁即告归。
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性灵派三大家”。
参考资料袁枚_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41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人生不过一念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