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挫折之忍第七十八》译文与赏析挫折之忍第七十八
挫折之忍第七十八
不受触者,怒不顾人;不受抑者,忿不顾身。一毫之挫,若挞于市;发上冲冠,岂非壮士。
不以害人则必自害,不如忍耐徐观胜败。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黥布负气,拟为汉将,待以踞洗则几欲自杀,优以供帐则大喜过望。功名未见其终,当日已窥其量。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不能忍受别人冒犯自己的人,一旦发起怒来就不会顾及别人;不能忍受别人压抑自己的人,一旦愤怒起来也不会顾及自身。北宫黝受了一点打击,就好象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鞭打了一样,一定要进行报复;蔺相如得知自己被秦国欺骗后,气得怒发冲冠。他们这样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壮士的。
自己受了挫折就发怒,往往并不能伤害到别人,受害的其实是自己,不如在遇到挫折时先忍耐一下心中的怒气,慢慢观察事情的变化发展,以寻求有利时机。名誉可以从屈辱中得到彰显,德量可以从隐忍中培养光大。西汉人黥布投靠汉王,因见汉王边洗脚边召见自己而气愤至极,几欲自杀,后又见自己的住处待遇非常优厚而大喜过望。虽然人们还不能见到他建立的功业,但从他这一怒一喜之间,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气量如何。唉!在受到冒犯或挫折时,人们怎能不忍耐自己啊!
【评析】
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抱怨、愤怒都没有用。面对挫折、打击,应沉着应付,不能被困难压倒。当然,在奋斗的过程中,压力与挫折并存,天使的前身是魔鬼,只有奋起与命运决斗,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将来。
典例阐幽 成就大业就要屈伸自如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关,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部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兵,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出狱后,他做了中书令,中书令就是为皇帝掌管文书、起草诏令的官。他之所以接受这个卑微的职务,也仍是为了不离开他所需要的皇家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料,为了继续完成他的伟大着作。就这样,他又忍辱发愤地度过了八年。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历史巨着。
忍学《七十八 自择所安》译文与赏析 七十八 自择所安
七十八 自择所安
张文定公齐贤,从右拾遗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问尔。后文定晚年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侍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禄。奴隶间再拜而告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独遗某,何也?”因泣下不止。文定悯然语曰:“我欲不言,尔乃怨我。尔忆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吾备位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敢以盗贼荐耶?念汝事吾日久,今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盖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其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
【译文】
文定公张齐贤,从右拾遗被提拔为江南转运使。有一天,张齐贤在家设宴,一个仆人偷偷地将几件银器藏在自己的怀中,张齐贤从门帘下把这个过程看得一清二楚,但是他并没有过问此事。到张齐贤晚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宰相,家中的仆人们也有很多都做了官,唯独当年偷窃银器的那位仆人没有官职俸禄。这位仆人趁张齐贤空闲的时候,跪在张齐贤的面前说:“我侍奉您的时间最长了,但是所有比我来得晚的人都已经当了官了,为什么您唯独把我漏掉了呢?”于是不停地哭泣。张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但你会埋怨我。你还记得当年在江南时,你偷盗了我的几件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30年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如今我官至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的份儿上,现在我给你30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其他的地方安家去吧。因为我既已揭发了你当年的那件事,你肯定会感到有愧于我而无法继续留下去了。”仆人震惊不已,哭着拜别而去。
【评析】
张齐贤很有度量,当初亲眼看到自己的仆人偷走几件银器,却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给那位仆人留足了面子。但是他做事也很讲原则,任免官员的时候,坚决不推荐曾经有过小偷小摸行为的那位仆人。他的这些优点值得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学习。而那位仆人只因一时利欲熏心,贪图小利,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真是令人惋惜。
由此,我们应该时刻以那位仆人的教训来警醒自己,在利益面前一定要忍住贪婪之心。人们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趋利避害,但是,“利”与“害”一直都是形影不离的,如果只为贪图眼前的小利而不顾日后会造成的大害,那么这个人就真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了。
其实,很多人都很难做到在利益面前心如止水,没有丝毫的贪念。因为人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脑海中就充满了对美好结果的遐想,从而产生了自我 *** 倾向,对于可能会造成的危险就视而不见了。俗话说,“知其弊方能用其利”,我们只有遇事不冲动,冷静分析其中的利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忍学《七十三 所持一心》译文与赏析 七十三 所持一心
七十三 所持一心
王公存极宽厚,仪状伟然。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有所守,确不可夺。议论平恕,无所向背。司马温公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自束鬓起家,以至大耋,历事五世而所持一心,屡更变故,而其守如一。
【译文】
王存为人处世非常宽厚,仪表堂堂,高大伟岸。平常做事谨慎恭敬,从来没有做出过偏激诡异的行为;至于他所坚持的事,坚决而不可改变。议论人和事的时候,公正平和,不会偏袒。司马光曾说:“万马奔腾之中,能够停下来立住脚的,也许只有王存了。”王存从成年起步入仕途,到老之将至,一生共侍奉过五代皇帝,始终一条心,忠贞不改。中间虽然经历多次变故,但他却始终如一。
【评析】
王存心底公正无私,做人坦坦荡荡,受到了司马光的赞扬。能像王存这样堂堂正正走完一生,也将无憾了。
我们需要从王存身上学习的地方正是他的公正无私,一身浩然正气。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只有使自己的内心公正无私,我们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不犯错误,保持正确。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如果有所偏袒,将会为人所不齿,使自己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失去他人的信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ici/438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