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岳石梁》抒情散文鉴赏作者:汤显祖
【原文】: 石梁过我(2),风雨黯然,酒频温而易寒;烛累明而似暗。二十余年昆弟道义骨肉之爱,半宵倾尽。明日送之郡西章渡,险而讫济(3),两岸相看,三顾而别。知九月当更尽龙沙之概(4)。见石梁如见石帆,终不能了我见石帆之愿也。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别署清远道人。明朝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广东徐闻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等职。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隐故乡,居于玉茗堂、清远楼。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剧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在思想上受王学左派和李贽的影响,文学上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他的小品散文文笔淡雅隽永,可读性很强。有《汤显祖集》,剧作有“玉茗堂四梦”。
【鉴赏】: 这是一篇描写离合情谊的短文,虽只八十几个字,却可以说是字字有致,句句深情,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底蕴。
作者用笔极为简炼,却能汇众多的内容与情感于笔端,使读者可以从中发掘出无尽的情思。
文章头一句,“石梁过我,风雨黯然,酒频温而易寒;烛累明而似暗。”短短几句就造出了一种风雨如晦,把酒夜谈的气氛。亲人相逢本为高兴之事,然而作者在这里却更强调了环境的冷清萧瑟,从而在基调上为下文的送别打下了基础。同时以酒温易寒,烛明似暗来暗示两人夜谈时间之长,隐有时间飞逝如电的感觉。“寒”、“暗”二字照应了前面的“风雨黯然”,更突出了一种感伤的气氛。下一句“二十余年昆弟道义骨肉之爱,半宵倾尽”更是精炼之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和岳石梁已有二十余年不曾见面了,二十余年积聚下的情谊竟“半宵倾尽”,一方面写出了两人感情的真挚,另一方面也再次暗示了相聚时间的短暂,为下文作了情绪上的铺垫。
作者写送别之情更是语短情长。虽然在字面上未见直抒别情,但在遣词用字上却颇见功夫,一字之间就能突现出主体情感,这种笔法实在令人称赏不己。他写送别场面,先点染渡口的环境,“险而讫济”,既表达了担忧的心理,也是对人生际遇的一种体会,内中实有辛酸万种。而“两岸相看,三顾而别”一句则含蓄地写出了两人依依难舍之情。“两岸相看”,可见作者并非在船行之后即行离去,而是一直目送着小船到了对岸,两人才频频回首,“三顾而别”。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偶句,又借数字委婉深切地表现出了两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而接下来,作者在岳石梁已是人去无踪之后,仍然念念不能忘于心,想到石梁要到北方蓟辽一带任职,内心颇为忧虑,一句“知九月当更尽龙沙之概”便道出了这种耿耿情怀。
文章的最后如奇峰突起,由岳石梁转到了石帆。两兄弟都是作者的亲友,见到了石梁,自然就想到了石帆。与石梁之聚虽短,却尚能一叙别情,而与石帆之晤则遥遥无期。作者因而感慨万千,深叹造化弄人,不能自主,各人为生活奔波,亲朋好友天各一方,不能相聚,其中饱含人生离合之感,使人读来不禁嗟叹不已。
明清小品文选的目 录前言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记李歌
宋濂·尊卢沙
宋濂·束氏狸狂
宋濂·身有至宝
刘基·狙公
刘基·僰人养猴
刘基·良桐为琴
刘基·蜀贾
刘基·卖柑者言
苏伯衡·志杀虎
高启·送虚白上人序
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启·游天平山记
方孝孺·试笔说
方孝孺·越巫
方孝孺·吴士
方孝孺·答许廷慎书
薛碹·河崖之蛇
薛碹·游龙门记
罗圮·西溪渔乐说
沈周·记雪月之观
李东阳·记女医
李东阳·游西山记
祝允明·谯楼鼓声记
文徵明·《晦庵诗话》序
文徵明·《游洞庭东山诗》序
王守仁·勤学
王守仁·答毛宪副书
康海·与寇子焞
边贡·答周北渚书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郎瑛·相疑为鬼
郎瑛·荒年转语
杨慎·跋赵文敏公书《巫山词》
杨慎·告荒
何良俊·文徵明拒画
庄元臣·鸲鹆鸟
刘元卿·猱
刘元卿·万字
江盈科·鼠技虎名
江盈科·造酒
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归有光·寒花葬志
归有光·《吴山图》记
归有光·沧浪亭记
归有光·《项思尧文集》序
归有光·长兴县编审告示(节选)
陆树声·东坡海南食壕
唐顺之·书《秦风·蒹葭》三章后
徐渭·抄代集小序
徐渭·书石梁鸿《雁宕图》后
徐渭·《叶子肃诗》序
王世贞·题《海天落照图》后
李贽·赞刘谐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贽·箭喻
张元忭·遗子说
屠隆·在京与友人
李维祯·《渔父词》引
陆灼·病忘
汤显祖·《合奇》序
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辞
汤显祖·与岳石梁
汤显祖·与李九我宗伯
赵南星·瞽者
朱国祯·路贵不喜神怪
陈继儒·跋姚平仲小传
黄汝亨·姚元素《黄山记》引
黄汝亨·复吴用修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答江长洲绿萝
谢肇涮·好书三病
袁宏道·满井游记
袁宏道·孤山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答梅客生
袁宏道·李子髯
袁宏道·与丘长孺书
袁宏道·莲花洞
袁宏道·识周生《清秘图》后
袁中道·楮亭记
袁中道·西山十记(选一)
袁中道·江行日记二则
冯梦龙·序《山歌》
冯梦龙·半日闲
冯梦龙·好好先生
曹学俭·洪汝含《鼓山游记》序
王思任·剡溪
王思任·游慧锡两山记
王思任·徐伯鹰《天目游诗记》序
钟惺·夏梅说
钟惺·题《鲁文恪诗选》后
钟惺·浣花溪记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游西山小记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自题《秋冬之际草》
刘侗·三圣庵
刘侗·水尽头
张岱·《西湖梦寻》序
张岱·炉峰月
张岱·报恩塔
张岱·湖心亭看雪
张岱·柳敬亭说书
张岱·西湖七月半
张岱·自题小像
周晖·刚峰宦囊
张溥·《刘中山集》题词
清
钱谦益·题塞上吟卷
傅山·失题
傅山·闲过元仲
傅山·尝拟作华棚
傅山·赠太原段孔佳
傅山·老僧衣社疏附记
傅山·改之一字
傅山·修名之人
傅山·窝囊解
傅山·看古人行事
傅山·寄示周程先生
傅山·与曹秋岳书
傅山·最厖最毒者
傅山·训子侄
傅山·甲子夏书示莲苏
金圣叹·序批二则
黄宗羲·怪说
李渔·梧桐
李渔·菜
顾炎武·与叶讱庵书
顾炎武·与人书
侯方域·陈纬云文序
王夫之·自题墓石
周容·小港渡者
张煌言·答赵廷臣
毛奇龄·与故人书
汤传楹·与展成
林嗣环·口技
宋起凤·核工记
汪琬·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汪琬·鸭媒
朱彝尊·叶妪冢铭
夏完淳·遗夫人书
王士稹·焦山题名记
王士稹·引经
蒲松龄·地震
蒲松龄·山市
廖燕·金圣叹先生传赞
王槭·无核枇杷
孔尚任·《桃花扇》小识
孔尚任·傍花村寻梅记
戴名世·醉乡记
戴名世·鸟说
方苞·辕马说
方苞·封氏园观古松记
彭端淑·为学
郑燮·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郑燮·画竹题记二则
刘大櫆·骡说
刘大抛·游万柳堂记
袁枚·黄生借书说
袁枚·随园记
石成金·看写缘簿
俞蛟·断肠草
纪昀·某公表里
纪昀·无赖吕四
纪昀·避暑山庄
潘荣陛·元旦
姚鼐·游媚笔泉记
沈起凤·老僧辨奸
彭绩·亡妻龚氏圹铭
汪中·经旧苑吊马守贞文
恽敬·谢南冈小传
张惠言·送恽子居序
陆继辂·与友人书
管同·登扫叶楼记
姚莹·《后湘集》自叙
林则徐·答龚定庵书
梅曾亮·观渔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
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
龚自珍·病梅馆记
王庆麟·书《魏叔子集》后
曾国藩·书归震川文集后
刘蓉·习惯说
俞樾·延师教子
王韬·城隍庙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宣鼎·高念东三事
林纾·湖心泛月记
林纾·湖之鱼
辜鸿铭·爱国歌
钱泳·成衣何必言尺寸
梁启超·养心语录
附录
明清小品文研究著作举要
《牡丹亭游园》作者是谁?《牡丹亭游园》作者是汤显祖。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牡丹亭游园》鉴赏
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
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37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