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译文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6 12:24:10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译文与赏析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题解】

本文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之名而作的一篇自传。陶渊明在隐居田园后下写了大量优秀的诗篇,或赞美劳动生活,或描绘恬静的大自然,文笔质朴而清新。描写了一个性格旷达率直,品德廉洁高尚,不慕富贵名利,安心读书写作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5]。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46],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47],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48]。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释】

[45]不求甚解:不深究深奥的理解。

[46]造:至,到达。

[47]环堵:房屋的四壁。萧然:形容空空无物。

[48]晏如:形容安然自得。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他的屋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来作为自己的名号。他为人闲静,寡言少语,不贪慕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到会意的地方,便兴奋得忘了吃饭。又偏爱喝酒,但因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喝。亲戚朋友了解他这种情况,有时就准备了酒席邀请他来喝。他只要去喝酒就会喝个尽兴,以求每次必醉。喝醉后就自己回去,从来不把挽留之情放在心上。他家里冷冷清清,不能遮蔽风吹日晒。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破烂不堪,盛饭的箪和舀水的瓢经常是空的,但他却安然自在。他经常用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以此透露自己的志向。他能够忘却世俗的利弊得失,愿意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原文】

赞曰[49]: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50],不汲汲于富贵[5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2]?

【注释】

[49]赞:史传评论文字的名称。本文为《五柳先生传》,故有“赞”。

[50]戚戚:悲伤忧怨的样子。

[51]汲汲:迫切忙碌的样子。

[52]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氏族首领。据说在他们的时代,风俗淳厚朴实。

【译文】

赞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悲伤,也不为贪图富贵而四处奔波。”这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吧?他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评析】

本文开篇引人入胜,依照传记通例,传记开头一般介绍传主的姓名、籍贯等,但本文却直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的隐士形象。

在引入“五柳先生”的名号之后,文章开始集中笔墨从各方面刻画传主。传中写了他的性格特点:少言、安于贫贱。正因为他不为功名利禄所累,所以才能高出流俗之辈。接着写他的志趣:好读书、嗜酒、脱略形迹、以文自娱等个性特点。描写了他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文章最后引用了黔娄妻子评价丈夫的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段“赞”言明了五柳先生的精神,拓宽了文章的境界。本文借用他人口吻抒写自我,别有风味。其中有的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余味无穷;有的笔墨稍多,刻文精工,形象生动。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无外乎自得其乐,这样乐观的处世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一种生活境界。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译文与赏析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题解】

本文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之名而作的一篇自传。陶渊明在隐居田园后下写了大量优秀的诗篇,或赞美劳动生活,或描绘恬静的大自然,文笔质朴而清新。描写了一个性格旷达率直,品德廉洁高尚,不慕富贵名利,安心读书写作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5]。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46],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47],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48]。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释】

[45]不求甚解:不深究深奥的理解。

[46]造:至,到达。

[47]环堵:房屋的四壁。萧然:形容空空无物。

[48]晏如:形容安然自得。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他的屋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来作为自己的名号。他为人闲静,寡言少语,不贪慕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到会意的地方,便兴奋得忘了吃饭。又偏爱喝酒,但因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喝。亲戚朋友了解他这种情况,有时就准备了酒席邀请他来喝。他只要去喝酒就会喝个尽兴,以求每次必醉。喝醉后就自己回去,从来不把挽留之情放在心上。他家里冷冷清清,不能遮蔽风吹日晒。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破烂不堪,盛饭的箪和舀水的瓢经常是空的,但他却安然自在。他经常用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以此透露自己的志向。他能够忘却世俗的利弊得失,愿意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原文】

赞曰[49]: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50],不汲汲于富贵[5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2]?

【注释】

[49]赞:史传评论文字的名称。本文为《五柳先生传》,故有“赞”。

[50]戚戚:悲伤忧怨的样子。

[51]汲汲:迫切忙碌的样子。

[52]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氏族首领。据说在他们的时代,风俗淳厚朴实。

【译文】

赞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悲伤,也不为贪图富贵而四处奔波。”这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吧?他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评析】

本文开篇引人入胜,依照传记通例,传记开头一般介绍传主的姓名、籍贯等,但本文却直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的隐士形象。

在引入“五柳先生”的名号之后,文章开始集中笔墨从各方面刻画传主。传中写了他的性格特点:少言、安于贫贱。正因为他不为功名利禄所累,所以才能高出流俗之辈。接着写他的志趣:好读书、嗜酒、脱略形迹、以文自娱等个性特点。描写了他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文章最后引用了黔娄妻子评价丈夫的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段“赞”言明了五柳先生的精神,拓宽了文章的境界。本文借用他人口吻抒写自我,别有风味。其中有的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余味无穷;有的笔墨稍多,刻文精工,形象生动。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无外乎自得其乐,这样乐观的处世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一种生活境界。

五柳先生传翻译及赏析 《五柳先生传》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本内容由我跟大家分享五柳先生传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

五柳先生传原文: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4.既:已经。

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3.戚戚:忧愁的样子。

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26.兹:这。

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28.俦(chóu):辈,同类。

29.觞(shāng):酒杯。

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31.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36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