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的习俗
【点睛之笔】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前夜,通常在腊月三十日那一天,所以这一天又叫“大年三十”。
【经典解读】
《吕氏春秋》记载,古人在新年前夕以击鼓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大概就是今天过年习俗的由来。魏晋时期,“除夕”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我国在过年时有“守岁”的习俗,就是在除夕之夜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叫“熬年”。守岁兴起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说法。人们在除夕之夜点起灯烛,通宵达旦,象征着以光明祛除一切邪瘟病疫,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守岁的习俗源于一个传说,上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叫做“年”,每十二个月肆虐一次,因此“年”到来的前一天又叫“年关”。人们害怕“年”的侵扰,所以在过“年关”的时候,亲戚朋友都聚在一起,谁都不敢睡觉,后来就演变成了守岁的习俗。
过农历新年有很多有趣的风俗。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说明北宋过年时,放鞭炮和挂桃符已经十分普遍了。此外,还有吃年夜饭、贴年画、贴春联、扫尘、拜年、祭祀等风俗。清朝以后,又出现了过年之前剃头的习俗。儒家注重孝道,因此在新旧交替之时祭祖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34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