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潇洒一点处世潇洒一点
季先生语录:
为什么人们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呢?我个人觉得,这能提高人们的和为贵的精神,大大地有利于安定团结。
谈到潇洒,季先生将它分为真潇洒与假潇洒两类。季先生认为,像刘伶的“死便埋我”这样的表面潇洒是假潇洒,因为其内心终究还有忧惧,比如怕死,怕掉脑袋。而真正的潇洒,是表里如一的潇洒,“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人生旅途中,讲到为人处世之方,我们要学习和具备的是真潇洒,而非假潇洒。一个为人处世能真潇洒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与人为善,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进而平静自己的生活。
讲到真潇洒,季先生很钦佩俞平伯先生。据季先生说,有一天,俞先生剃了个光头,昂首阔步,走进清华园。当时整个清华园内只有俞先生一人是光头。众人见到光头的俞先生,无不指指点点。但是俞先生却不管众人的看法和说法,照样平静自如地登上讲台去讲课。在课堂上依然摇头晃脑地高声诵读宋词。读完之后,完全沉浸在对词篇的欣赏和回味中,连声高呼:“好!好!就是好!”
季先生认为,这就是真名士的真潇洒。
我们说,处世要潇洒一点,要真潇洒,就要如季先生所赞扬的俞先生一样做真潇洒的人,这样才能真的怡然自得。自然而然,在怡然自得中会看轻甚至忽略别人的看法、说法以及指指点点,难听的、好听的,概而不听,或者一听则过。这样一来,就难以与他人发生争论,自然,冲突和矛盾也便减少了。冲突和矛盾少了,与人为善还会远吗?与此同时,安宁的日子还怕会没有吗?
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也是真正的潇洒之士。其处世之潇洒,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据史料记载,壮年的苏轼被贬黄州。当时苏轼在黄州一身农民着装,俨然是一介草民,布衣草鞋,日日出入于阡陌之中。但是,当时的他,并未因贬官而痛不欲生,愤世嫉俗,也没有怨天尤人,伺机报复,而是潇洒自如地带着弹弓去江边游玩、打鸟。日日赋诗,作词,写赋。其笔力,其文风,毫不锐减。他的《赤壁赋》和《水调歌头·大江东去》便作于此时。而苏轼的浪漫情怀和潇洒气息从中也能一目了然。
事实上,苏轼一生跌宕起伏,有许多的不如意,不得志,但是他总能以豪放和潇洒淡然处之,笑谈生活,笑谈人生,与人为善,享受内心安宁的日子。
人一生中,烦恼众多,有许多的苦和痛,哪里计较得这许多?所以,不如索性潇洒处之。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其实可能并非有那么重要,要知道,我们是为自己而活。别人中肯的意见,我们可以听;别人的伤人恶语,我们听不来,“人多势众”,哪怕是一人吐一口唾沫,也可能把人淹死。而不论是哪一种,听完之后,可取的,就取而用之;不可取的,则潇洒地笑而忘之。
若是循着别人的看法和说法活着,难免会陷入哗众取宠的尴尬境地,甚至可能会弄巧成拙,让人笑话。而这样的处境也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因为得到的不是别人应有的尊重,而是充当了众人的笑柄。
因此,人生在世,我们就应当如季先生所推崇的那样——潇洒一点。
如何做人可以潇洒些?如果你想要被别人记住,你一定需要个性;
如果你想要潇洒一点,你需要乐观的处世态度和调侃的语言以及幽默的、给人轻松的感觉,让人容易产生友谊感;
如果你想要被别人喜欢,你需要宽容和自我;
如果你觉得不被人吸引,你需要多一些才华,多看点书,多背点诗,多交友,多旅游,多运动,你一定得很乐观,但偶尔有点忧郁的感觉。
这就是我的建议,你能看懂吗?
反正多做好事就对了!
人怎么样才能活的更潇洒呢 ???一、端正自己人生观。从我做起,广阅书籍,丰富生活,影响身边每个人。 二、规范处世态度。尊重每一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帮助别人为最大的乐趣,施以别人自信成功的力量。 三、有好的生活习惯。 让自己更潇洒,重要需要好的心态,潇洒原本是洒脱无拘束的状态。在社会中,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相对的自由在人的心中,自由的伸张由你心情来控制。如果我们以感谢生命,感恩生活来诠释人生路线,不以毒害,欺诈,尔虞吾诈等坑害我们的同伴,我们就是潇洒无阻的。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何尝不是一种坦荡自然的潇洒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34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商鞅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