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恶心》作品分析

大道家园 2023-07-16 09:53:49

《恶心》作品分析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代表作品。又译《厌恶》。这部小说是萨特用文学形式来阐述他早期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的重要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安东纳·罗康丹是个有历史癖的30岁的单身汉。为了写法国18世纪冒险家、阴谋家德·洛勒旁侯爵的传记,他钻图书馆,遍查历史资料,弄得精疲力尽,不得不将这项工作放置一边。罗康丹为寻求和证实他自身存在的价值而感到痛苦万状。他从一个自学者按照字母顺序遍读图书馆藏书的做法悟到周围的人和事的存在毫无道理。一日,他从海滨拾到一块石子,看到石子的阴阳两面,突然感到一种“晕头转向”和“反胃”的恶心感觉。从此,他便感到“恶心”无处不在,而又从未离开过他。在这部日记体小说中,主人公罗康丹是萨特塑造的一个图解式典型的存在主义人物,作者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孤独感。他所生活的是一个污秽龌龊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人都萎靡不振,浑浑噩噩,彷徨苦闷,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罗康丹最后得出结论是:现实是荒诞的,人生是虚无的。在此篇小说中,作者企图通过主人公罗康丹无法排解的“恶心”感来证实存在主义哲理。正因如此,这部结构松散、无头无尾、无故事、无情节的日记体小说,被公认为哲理小说。它根本不是为了创造典型形象,才运用独到的艺术手法,而是通过作者视如工具的人物来宣扬自己的哲学观点,表现对现实资本主义的厌恶情绪。

萨特的经典著作都有哪些?《恶心》、《苍蝇》、《死无葬身之地》、《肮脏的手》、《存在与虚无》等。

1、《恶心》

《恶心》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创作的日记体中篇小说,1938年首次发表。

《恶心》是萨特将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用小说来表现“存在”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全书以第一人称日记体写成,由两页没有日期的日记和1932年1月19日~2月25日的日记组成,整个故事平淡、缺少情节。

恶心本来是指一种生理反应,在文中是指清醒的主人公安东纳·洛根丁对世界的偶然性与不可知性的恶心,对存在本身的无意义的恶心,对人的生存的偶然性和无深刻理由的恶心,对人性异化的恶心,对荒诞现实的恶心。

《恶心》用形象的人和物展示抽象的哲学思考,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图解,是萨特小说创作成熟的标忐,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该书也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现代小说的演变,无论在哲理思想上还是在写作手法上都堪称现代小说的先驱。

2、《苍蝇》

《苍蝇》(1943)是萨特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一部存在主义悲剧。作者借用这出浓郁的古代神话悲剧的诗意,艺术地破除了人对自然之谜的惶惑感,传递出人能战胜“上帝”,自由选择生活道路的现代意识。

萨特要用悲剧主人公俄瑞斯忒斯自我选择的英雄气概,扫清处于战后苦难荒诞之中人们的悲观失望情绪,号召人们积极介入现实生活。《苍蝇》创作于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是一部利用古典题材影射现实的杰出作品。

3、《死无葬身之地》

《死无葬身之地》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于1946年创作的话剧,是萨特的第一个剧本。萨特在其洋溢现实主义气息的剧作《死无葬身之地》 中,成功地注入了他的存在主哲学思想。

这种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交 融赋予了人生价值、自由选择、对行动负责等核心命题以新的意义,给存在主义文学带来了生机。

4、《肮脏的手》

《肮脏的手》(1948)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观念戏剧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继《死无葬身之地》(1946)、《可尊敬的妓女》(1946)之后又一部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5、《存在与虚无》

《存在与虚无》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3年。

《存在与虚无》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自为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拥有、作为和存在。

该书前半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

在这个基础上,后面的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

《存在与虚无》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的代表作,是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的奠基之作。

——让-保罗·萨特

法国作家萨特有什么代表作?众所周知,萨特不仅仅是一名作家,还是一名存在主义哲学家,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哲学家维度,他的哲学专著有演讲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与虚无》、《辨证理性批判》等。其中《存在与虚无》最为著名,全书分为五个方面:对存在的探索、虚无的起源、自为的存在、我和他者以及拥有、作为和存在。

同时萨特还用文学为他的哲学思想进行注解。《恶心》的问世,标志着萨特存在主义世界观的确立,同时也奠定了萨特法国文坛的地位。在剧作方面,《魔鬼与上帝》是萨特最满意的作品,这部写于1951年的戏剧以400年前的农民起义为背景,围绕伦理问题,即善与恶的辩证关系,讨论了本体自由的切入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33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