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乾隆皇帝·七情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大道家园 2023-07-16 07:24:05

《乾隆皇帝·七情箴》原文注释与译文《乾隆皇帝·七情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万类静观①,意惬斯喜②。神动天随③,油然难已④。宣心之和⑤,导气之滞⑥。不极不淫⑦,归于有制⑧。礼乐以饰⑨,百度惟熙⑩。乐以天下,奉此无私。



相彼天道(11),有温有肃(12)。维人肖天(13),喜怒倚伏(14)。情炎于中(15),莫之敢触。所贵中节(16),雷霆亦福。嗃嗃毋过(17),悻悻勿迁(18)。和厥心性(19),以师圣贤(20)。



宣文有言(21):“哀而不伤(22)。”感物切虑(23),如川有防(24)。当其一往,愀怆懊咿(25)。罔识止节(26),心悴神疲(27)。噍杀非正(28),毁灭非宜(29)。闲之以则(30),庶无倚毗(31)。



万幾待理(32),知惧鲜失。业业兢兢(33),一日二日(34)。驭朽为戒(35),临深是惧(36)。於昭上帝(37),相在尔室(38)。式兹不闻(39),所其无逸(40)。惟敬胜怠(41),动获贞吉(42)。



人有秉彛(43),征于好德(44)。善善欲长(45),贤贤易色(46)。所以孔子,曰生也直(47)。疏亦不忘,亲亦不匿(48)。爱所当爱,爵赏罔忒(49)。扩我天和(50),容保万国。



性本无为,情生好恶。俎徹鲍鱼(51),往训攸著。毋设成心,因物以付。智镜在躬(52),先觉有素(53)。郊遂是宜(54),佥壬必错(55)。中正和平(56),万里景附(57)。



养心有要,道在寡欲。从之则危,淡泊宜勖(58)。缅维曩哲(59),垂训窒欲(60)。非礼必斥(61),奉身如玉。一人居高,九有咸瞩(62)。不迩不殖(63),永保天禄(64)。

【注释】

①万类:万物,常指自然界有生命的东西。静观:静静地观察。

②惬(qie):快意,满足。

③神动天随:《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林希逸说:“‘神’,精神也,‘天’,天理也。动容周旋,无非天理,故曰:‘神动而天随’。”即精神活动都合于自然。

④油然:盛兴貌。已:停止。

⑤宣:发泄。和:和顺。

⑥导:疏通,疏导。

⑦极:达到最高限度。淫:过度,过甚。《书·大禹谟》:“罔淫于逸,罔淫于

乐。”

⑧制:节制。

⑨饰:整顿,修治。

⑩百度:犹言百事。《书·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熙:吉祥。

(11)相:视,观察。天道:上天变化的规律。

(12)温:温和。肃:严肃。

(13)肖:类似。

(14)倚伏:指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相转化。《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优。”省作“倚伏”。

(15)炎:焚烧。

(16)中节:合乎法度。意谓无过无不及。

(17)嗃(he)嗃:严酷的样子。《易·家人》:“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疏》:“嗃嗃,严酷之意也。”

(18)悻(xing)悻:忿恨不平的样子。

(19)和:和谐,调和。厥:其。

(20)师:效法,学习。

(21)宣文:指孔子。文,疑“父”之误。宣父,封建时代孔子的尊称。唐贞观十一年(637)诏尊孔子为宣父,于褒州修建宣尼庙,也称宣父庙。

(22)哀而不伤:谓悲伤而不过分。语出《论语·八佾》:“《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何晏集解:“孔曰:‘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集注:“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23)切虑:急迫思虑。

(24)防:堤。

(25)愀(qiu)怆(chuang):忧伤。懊咿:内心悲伤。

(26)罔:不。节:节制。

(27)悴(cui):憔悴,疲萎。

(28)噍(jiao)杀:声音急促。《礼记·乐记》:“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29)毁灭:指因丧亲哀伤过度而毁形灭性。《孝经·丧亲》:“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汉蔡邕《蔡中郎集》卷二《辞郡辟让申屠蟠书》:“丧亲尽礼,几于毁灭。”

(30)闲:本义是栅栏,引申为约束、圈住之义。则:法则。

(31)倚毗(pi):偏斜。

(32)万幾(ji):指帝王日常的纷繁政务成千上万。也作“万机”。

(33)业业兢兢:同“兢兢业业”。

(34)一日二日:《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幾。”一日二日,意谓天天。

(35)驭朽:《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孔颖达疏:“我临兆民之上,常畏人怨,懔懔乎危惧,若腐索之驭六马,索绝则马逸,言危惧之甚。”后因以比喻帝王治国,艰险不易。朽索,腐朽的绳子。

(36)临深:如临深渊。《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戒慎恐惧之至。

(37)於(wu):叹美声。昭:光明,昭著。

(38)相:视,观察。尔:你。

(39)式兹不闻:难道没听说这个吗?式,语助词。兹,此。

(40)所其无逸:语出《书·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叹美君子之道,所在念德,其无逸豫。”无逸:不贪图安乐。

(41)敬:端肃,敬肃。

(42)贞吉:吉利与幸福。

(43)秉彝:遵循常理。《诗·大雅·烝民》:“民有秉彝,好是懿德。”毛传:“彝,常。”郑玄笺:“秉,执也。民所执持有常道。”

(44)征:证明。

(45)善善欲长:善善,奖善。《公羊传·昭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赞扬美德,希望其源远流长。

(46)贤贤易色:语出《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本谓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汉书·李寻传》:“圣人承天,贤贤易色,取法于此。”颜师古注:“贤贤,尊上贤人。易色,轻略于色,不贵之也。”

(47)语出《论语·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刘宝楠《论语正义》注:“马曰:‘言人所以生于世而自终者,以其正直也。’”

(48)匿(ni):惭愧。当为“昵”之误。

(49)爵赏:以爵禄为赏赐。罔忒(de):没有差错。

(50)天和:自然的祥和之气。

(51)俎(zu):古代祭祀、设宴时陈置牲口的礼器,木制,漆饰。徹:通“撤”。贾谊《新书·礼》:“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发,嗜鲍鱼而太公弗与,曰:“礼,鲍鱼不登于俎。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哉?”

(52)智镜:犹智鉴,即才智与鉴识。躬:自身。

(53)先觉:对事理的认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有素;有素质。

(54)郊遂:古代都城以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泛指郊区之地。此指边远地区。

(55)佥(qian)壬:小人。错,通“措”,安置。

(56)中正:正直。和平:和顺。

(57)景附:犹景从。紧相依附,如影随形。景,“影”的本字。

(58)勖(xu):勉励。

(59)缅:缅怀。曩哲:从前的哲人。

(60)窒欲:克制嗜欲。《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61)非礼必斥:不合乎礼的必须排斥。用《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语意。

(62)九有:九州。也泛指全国。

(63)不迩不殖:不接近声色,不居积财货,经营生利。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64)天禄:天赐的福禄。

【译文】



静静地观察万物,心意满足就会喜悦。精神活动都合于自然,那喜悦就很强烈,难以停止。发泄心中的和顺,疏导滞气。不达到最大限度,也不过分,要有节制。用礼乐来修治自己,百事吉祥。以天下之乐为乐,贡献这无私之心。



观察上天变化的规律,有温和的一面,有严肃的一面。人类类似于天,有喜,有怒,互相影响。心中发出炽烈的感情,没有谁敢接触。所可贵的是合乎法度,即使大发雷霆,也带来幸福。严酷不要过分,愤怒不要迁怒于人。使心情平和,以学习圣贤。



孔子有话:“哀而不伤。”对外物发生感触,而急切思虑,应像河流有堤坝。当悲哀发生时,内心极其悲伤。不懂得节制,就会心力憔悴,神情伤痛。声音急促,不合乎正常。毁形灭性,也不适宜。应当用法则来约束自己,才有可能不发生偏斜。



千头万绪的事情等待处理,知道畏惧就很少有失误。兢兢业业,天天如此。要警戒用腐朽的绳子拴马驾车的教训,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恐惧。那光明伟大的上帝,在监视屋中的你。你没有听说,周公说:君子无论在哪里都要念念不忘修养自己的品德,不要贪图安乐。只有敬肃能战胜懈怠,行动才能获得吉祥幸福。



人所坚持的有常道,证明是喜好美德的。奖励善行,欲使之发扬光大。重视贤人,轻视女色。所以孔子说,人能够生在世上而得善终的,因为他正直。对疏远的人不要忘记,对亲近的人也不过于亲昵。爱应该爱的,用爵禄赏赐他们,也不要有差错。扩充我的自然的祥和之气,以便保全国家。



人的本性是无为的,因为有感情,才产生爱好憎恶。吕尚为周武王的师傅,不让周武王吃鲍鱼,因为不合乎礼的要求,这个训诫至今还著名。不要存有一成不变的意见,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才智与鉴识在自己身上,先知先觉的人是有素质的。必须把小人安置在边远地区。保持正直和顺,国内才能如影随形地服从。



养心的要点,就在寡欲。听任欲望就会出现危险,淡泊才是应该勉励的。缅怀从前的哲人,留下窒欲的训诫。不合乎礼的必须排斥,守身如玉。皇帝一人居高位,全国人都在看着他。不接近声色,不聚集财货,永保天赐的福禄。

余忆开头的文言文1.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文言文翻译 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示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

原文: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婀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此文出自现代·李盛仙《夏日赏荷》

扩展资料

一、原文注释:

1、年少:年轻。

2、至:到。

3、临:临近。

4、少时:一会儿。

5、为:被。

6、实为:实在是。

7、偕:陪同。

8、绝:极,非常。

9、妙绝:美妙极了。

10、欣然:高兴的样子。

二、描写荷花:

1、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2、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2. 有篇课文的开头是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观察极细小的事物(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3.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 1、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

2、①通“僵” 僵硬 ②的 ③鸟鸣 ④驱赶

3、①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②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都被它吞了进去。

4、本文记述了观夏蚊成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观虫斗驱蛤蟆三件趣事。

5、示例:

喜欢的一处是: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理由: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却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这是一幅凭想象放大的“图景”。他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

4. 爱莲说和余忆年少时,住西湖的文言文答案 【夏日赏荷】李盛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翻译 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花中的仙子。

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5. 《童趣》是谁写的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隆中对原文及译文注释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以下是我整理的隆中对原文及译文注释,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注释(1)隆中:地名,今襄阳城西13公里古隆中。

(2)对:回答、应对。

(3)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人。

(4)躬:亲自。陇亩:田地。

(5)好(hào):喜爱。为:唱。

(6)《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7)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8)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9)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莫,没有人。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许,承认同意。

(10)惟:只有。友善:友好,关系好。

(11)信然:确实这样。

(12)先主:先,先帝,主,刘备。屯:驻扎。

(13)新野:现河南省新野县。

(14)器:器重、重视。

(15)谓:对,说,告诉。

(16)岂:大概,是否。

(17)之:代词,代诸葛亮。

(18)与俱来:与(之)俱来,和(他)一起来。俱。一起。

(19)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20)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21)枉(wǎng)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22)顾:拜访。由是:因此。

(23)遂(suì):于是,就。

(24)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

(25)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就。

(26)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27)汉室倾颓:指汉朝统治崩溃、衰败。

(28)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29)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29)东汉的京城本来在洛阳,董卓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到陕西长安,曹操又强迫他迁都到河南许昌。

(30)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31)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32)欲信:通“伸”,伸张。想。而:表转折。智术:智谋,才识。用:因此。

(33)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然:然而。犹:仍,还。已:停止,罢休。

(34)谓:认为。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35)出:产生。自:从。

(36)已来:已,通“以”,表时间。跨:占据。

(37)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38)比于:同,相比。

(39)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40)克:战胜。为:以为,变成。者:的原因。

(41)非惟:不仅。抑:而且;亦:也。

(42)谋:筹划。今:现 在。

(43)挟(xié):挟持,控制。

(44)令:号令。

(45)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6)此:这。诚:的确。

(47)争锋:争强,争胜。已历:已经经历。

(48)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49)贤能为之用:为:被。

(50)可以为援:为:作为。援:外援。

(51)图:谋取。据:占据。利:物资。

(52)尽:全部取得。连:连接。通:到达。

(53)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国:地方。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54)殆(dài):大概。

(55)资:资助,给予。

(56)所以:用来。

(57)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

(58)险塞(sài) :险峻的要塞。

(59)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60)高祖:刘邦。

(61)因:依靠,凭。

(62)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63)殷:兴旺富裕。

(64)而:但是。

(65)存恤:爱抚、爱惜。恤:体恤、体谅。

(66)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所以称它“帝室之胄”。

(67)信义:信用道义。

(68)著:闻名。

(69)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70)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71)西和诸戎:向西和中国西部各族的和好。

(72)南抚夷越:向南安抚中国南部各族。

(73)内:对内。

(74)修:治理。

(75)政理:政治。

(76)将荆州之军:将:率领。

(77)宛、洛: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一带。

(78)身:亲自。

(79)川:平野。

(80)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81)诚如是:如果真像这样。

(82)日:一天天。

(83)悦:高兴。

(84)之:代词,代与诸葛亮关系变好这件事。

(85)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6)犹:好像。

(87)愿:希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31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