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6 06:25:22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堪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媲美的山水小品。

张岱生当明清两朝易代之际。早年荣华富贵、恣意尽兴的冶游生涯与“年至五十,国破家亡”,“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的凄凉晚景,形成了鲜明强烈的生活反差,无法排遣的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诉诸笔端,便结而成为《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两部散文集。

《湖心亭看雪》是《陶庵梦忆》中一篇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长期寓居杭州,对西湖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西湖梦寻》序中曾说:“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丽的西湖在他心目中愈加妩媚动人,往日的游览生活也愈使他魂牵梦随,无法释怀。文章描写的是崇祯五年(1632)的一个冬夜,作者泛舟湖心亭所见的雪景,也是作者对梦中思念的西湖的生动描写。无论是“人鸟声俱绝”,“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静谧气氛,还是湖上仅“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一芬、舟中人两三粒”的朦胧淡远的湖影,或是亭中金陵客的雅兴、船上舟子的喃喃,都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又如梦如幻,让人产生一种隔世之感。既是作者对西湖无限思恋的倾吐,又是对往昔饱览西湖山水的生动回顾;既是对西湖的深情赞美,又是对现实不满和否定的曲折反映。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对量词的巧妙运用,很值得人们借鉴。作者别出心裁,采用中国画散点透视原理,选用了痕、点、芥、粒四个看似信手拈来又极为普通的量词,成功地勾勒了一幅意境阔大而又渺远的写意图。让画面上的大部分空间自然地在读者脑海中幻成“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雪西湖,让读者从中去感受雪西湖独特的美。领略作者深夜泛舟,湖心亭看雪的雅兴。同时也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底。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堪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媲美的山水小品。

张岱生当明清两朝易代之际。早年荣华富贵、恣意尽兴的冶游生涯与“年至五十,国破家亡”,“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的凄凉晚景,形成了鲜明强烈的生活反差,无法排遣的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诉诸笔端,便结而成为《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两部散文集。

《湖心亭看雪》是《陶庵梦忆》中一篇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长期寓居杭州,对西湖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西湖梦寻》序中曾说:“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丽的西湖在他心目中愈加妩媚动人,往日的游览生活也愈使他魂牵梦随,无法释怀。文章描写的是崇祯五年(1632)的一个冬夜,作者泛舟湖心亭所见的雪景,也是作者对梦中思念的西湖的生动描写。无论是“人鸟声俱绝”,“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静谧气氛,还是湖上仅“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一芬、舟中人两三粒”的朦胧淡远的湖影,或是亭中金陵客的雅兴、船上舟子的喃喃,都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又如梦如幻,让人产生一种隔世之感。既是作者对西湖无限思恋的倾吐,又是对往昔饱览西湖山水的生动回顾;既是对西湖的深情赞美,又是对现实不满和否定的曲折反映。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对量词的巧妙运用,很值得人们借鉴。作者别出心裁,采用中国画散点透视原理,选用了痕、点、芥、粒四个看似信手拈来又极为普通的量词,成功地勾勒了一幅意境阔大而又渺远的写意图。让画面上的大部分空间自然地在读者脑海中幻成“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雪西湖,让读者从中去感受雪西湖独特的美。领略作者深夜泛舟,湖心亭看雪的雅兴。同时也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底。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注释和赏析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朗行人、飞 马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 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 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 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 是自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 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 小丹,丹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 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 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 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 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 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 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鹏 的时候,船去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恋 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赏析:本文生动地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述了作 者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赏之 情,流露出他避世、清高、脱俗的情怀。 赏析 运用白描、对比的写法,生动传神。 例如“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一舟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作者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 一幅意境悠远脱俗的画面:寂静的雪夜,到处是白茫 茫的一片,除了雪之外湖上只能看到像一抹印痕的湖 堤的影子,湖中的亭子也被映衬得只有墨点一般大 了,而作者所乘的小舟以及舟中人更是小得如草芥和 米粒一样。这种微雕般的小景与前面所描绘的阔大之 景形成鲜明对比,让人觉得在这样一个冰雪世界中, 人是何其渺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30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