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6 06:18:58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节选)

戴名世

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

明日,宿旦子岡。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於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明日,抵滁州境,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过磨盘山,山势峭削,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明日,宿黄泥岡,凤阳境也。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薄暮,余告圉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乃於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交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

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於昏黑中寻得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或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逆旅主人宿。明日,渡淮。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及是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

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坠,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

作者于康熙三十四(1695)年由南京赴京师北京。他以日记体的形式,逐日记述了这次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写成《乙亥北行日记》。其中有沿途风光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描绘,有山川形胜和历史遗迹的介绍分析,有途中疲病困顿的陈述,有对奸民猾吏敲诈勒索的深刻揭露,是一篇内容颇为丰富的记行文章。原文篇幅较长,这里是它的节录。

这篇文章,粗粗一看,似乎平淡无奇,只是把沿途所见所感平平写出,淡淡道来,然而,仔细加以玩味,却发现它有许多妙处。

首先,作者善于把记事、描写、抒情、议论熔为一炉,在记事写景中抒发感慨和发表议论。当他穿行田野乡间,看到充满诗情画意的田野风光和勤朴安然的农家生活时,于是发出了“自恨不如远甚矣”的感慨,流露出对奔波游宦生活的厌恶情绪。途中遇雨,看到“道路皆水,瀰漫不辨阡陌”,而深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惜无有以此为念者”。这样借景抒情,遇事感发,造成了文章言近而旨远,平淡而深邃的艺术效果,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和深度。

其次,文章在写法上不拘一格,文笔灵活,舒卷自如。以日记体形式记行,最忌遇事即写,逢物必记,没有重点,没有变化,枯燥呆滞,有如一本流水帐。而这篇文章的濡墨运笔却颇为灵活。它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形式,采用不同的写法,或记事、或议论、或状物、或言情,或大笔勾勒,或精笔描绘,或简单介绍,或详细记述,颇富变化。有的只是聊备记程,则一笔带过,不多费一辞;有的触动于心,有感可发,则细细道来,不嫌其详。比如夜行遇雨一段,从云起雨作写起,一直记到第二天日出观云,中间的遇雨投宿无所的狼狈状,雨后积水弥漫,不辨阡陌的景象,以及由此而发的感慨议论,都加以详细记述,非常完整。对田野农家的描写,也颇细致。田野禾苗油油,老幼男女俱耕於田间,农家男耕女浣,豆棚瓜架,绿树扶疏,儿女啼笑,鸡犬鸣吠,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形诸笔端,字里行间充满着羡慕神往之情。作者的运笔,也颇为灵活。初抵临淮,在记述中,突有“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的描写,显得异常精采;日出观云一段,于描写中又突发“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的议论。这种灵活的笔墨,使文章迭宕多姿,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轻松活泼之感。

再次,文章在写景状物上也颇见功力。 日出观云,作者用“或如人,或如狮象,或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描写云的形态和变幻,真是形象生动,神姿俱妙。有的虽三言两语,但神韵皆出。描绘隍中荷花,好似信笔由之,然荷花的芳艳,人的流连不舍,俱现笔端,传神入画,可见可感,读之余味无穷。

总之,这篇记行小品剪裁得当,记述清楚,文笔清新朴素,自然流畅,描写皆俱神情,议论简洁警策,是记行小品中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之作。

《乙亥北行日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原文(清·戴名世):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译文: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的样子,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在努力耕田劳作,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生产、四处游玩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人正挑粪给园子施肥,女子从井里打了水又在浣洗衣服。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和狗都在鸣叫(此起彼伏)。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乙亥北行日记》与《桃花源记》对比赏析

节选的这则日记所展示的生活跟《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极为相似,两文都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其中男女老少都生活得安逸自足。甲文中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这样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怎不令作者向往?

乙文中这家的男人在挑粪浇菜园,女人在井边打水洗衣服。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树枝叶葱茏茂盛,小孩子在嬉笑玩乐,不时有鸡鸣狗叫声传来。真是一幅闲适安逸的农家乐图景。作者面对这幅图景,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一家中,的确有万物各得其所的真谛,很遗憾自己远远不如他们安适。

《乙亥北行日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乙亥北行日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乙亥北行日记(四则)①

[清]戴名世

六月初十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 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十三日,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以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二十三日,宿东阿之旧县。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未几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

七月初二日,至京师。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②之所为也。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尽湿,涂泥被体。抵宗伯张公③邸第。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注]①《乙亥北行日记》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戴名世从江苏江宁到北京途中的日记,自农历六月初九起,七月二日止。②榷关使者:主管关税的人。③张公:即张英,桐城人,时任礼部尚书。

译文: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阅读题: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甫行数里 甫:刚刚

B.遍叩逆旅主人门 逆旅:旅店

C.值其他出 值:遇到

D.乃知先王罪群饮 罪:怪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至晚乃散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 夫晋,何厌之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十日,所见的.是一幅和谐安宁的农家风情图,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相似,作者特别赞美妇女也参与农业生产的“江北之俗”。

B.十三日,作者遇雨狼狈不堪,由雨后道路皆水联想到水利的重要,进而发出“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的喟叹,表达出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C.二十三日,记述了一件世态小事,绘形绘声地描写了酒徒猜拳、喧闹、谩骂以及醉后于泥淖中厮搏的情景,虽只有几十个字,但酒徒形象跃然纸上。

D.这四则日记所记述的是沿途风光和民情世风,只是一些日常见闻之事,并没有惊世骇俗的内容,但即小见大,从中可见到的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5分)

(2)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5分)

参考答案

4.(3分)D

5.(3分)C

6.(3分)C

7.(10分)(1)我看了十分羡慕他们,认为这一家之中,有万物各得其所的真谛,很遗憾自己远远不如他们(安适)。(“顾”、“以为”、“恨”、“远甚”及句意各1分,共5分)

(2)私下感叹水利得不到修治,天下就没有办法治理了。如果得到好的官吏,也足以养活那一方百姓。(“私”、“无由”、“苟”、“活”及句意各1分,共5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30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