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鉴赏作者:韩宗敏
郭风
我常会听到,喜鹊在窗外的屋顶上叫。不知道为什么,这声音使我感到亲切。
你们是从我们的乡间来到的吗?喜鹊们!
你们叫得这样响,这样热烈,好象当真有什么可喜的事情发生了。我坐在书桌前,有时会在不经意之间,听到你们在屋顶上发出的叫声。
这时,我的确感到快乐的。我好象听见一位最亲爱的朋友在招呼我一般;是的,我好象听见一位久已遗忘而实乃时刻互相想念的友人,突然来招呼我一般,我感到说不出的快乐、感动和欢喜的。
我不会忘记你们的。听见你们的声音,我便记起我们村间的平凡的早晨。记起早晨的炊烟、低矮的屋顶,还有井以及我们家屋前面的老龙眼树;呵,还有树上窠里白色的鸟蛋,这些,从我小时一直到现在都在我心中保持新鲜的印象。
我们村里的屋子是低矮的,破旧的;屋旁的龙眼树是苍老的;我记得,从我们村里各家屋顶升起的炊烟总是升得很高很高的,升到看不见的地方,而化入那蓝天之中……啊,我们村里的早晨是平凡而美丽的,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在早晨,你们在村中的屋顶上叫起来了。
你不惯这种永远的平和之生活吗?你感到在低矮的屋檐下面,缓缓地持续的劳作;觉得这种劳作,使人过于沉默和持重,令你有些忧心吗?
或是,对于这种古旧的生活下面所含有的盲目和忍从,感到难过已极,再也不能忍耐?呵,你总是在屋顶上极热切地,嘶声叫起来。
现在,我坐在这里常会听到,你在窗外的屋顶上叫。你是从我们的村间来的吗?这是使我感到快乐的。
我自己想,我是了解你的,很懂得你们的。
那些麻雀总在屋前捡得一些什么来充实肚子。斑鸠常在远远的什么地方,渴求似地呼唤,从村庄之外的村子里,它们很稀罕地来访问一下;黄莺的歌是调子悲哀的,对于村庄的谄媚的赞歌。你的窠搭在我们村里旁边的龙眼树上,你每天早晨,在我们的屋顶上喊叫,提醒什么地喊叫,对于我们关切地喊叫。
对于我们村中的生活,关系这样地密切;亲爱的喜鹊呵,我多么爱你!从小我就认识你:你不要那边树林之清静,你不在那林子里跟旁的禽鸟们唱游,你要在我们的屋顶上叫。
你是民间的……
现在,这地方是一个城市。离开窗口数十步以外,便为大街。市声隐约地传来。那里人们过着紧张、昏迷和互相欺妄的生活,而不自觉。每天,我从外面回来,坐在这窗口,心中有说不出的忧伤。从这个窗口望出去,四周都是民房,灰暗的屋顶,灰暗的,相连的屋顶。附近的居民,便在这些破陋的屋顶下面过着灰暗的生活。呵,不,你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的。人们过着怎样艰难的生活呢?他们的脸色是怎样迟钝,多么难看的呢?
我常会听到,你在窗外的屋顶上叫。在这些灰暗的,相连的屋顶上叫。
我看到的,你还是那个样子:乐天派的哲学家一般的你,还是保持这个样子,穿着白的衬衫,上面加了一件黑的背心;你还是喜欢点着美丽的长尾巴,保持着有点儿傻的样子。
你从乡野间来的。现在,你到这个城市里,你在窗外的屋顶上叫喊,保持着同样的热情,和对于人民的关注。你叫得这样狂热,好象当真发生什么可喜的事情了。你同情人们,你看见那些灰暗的生活……但不肯一同哭泣!你总是从痛苦中间,透露出可以快乐的消息!
完全没有颓唐。你要人们昂然地抬起头。你是说,我们完全有这种力量的……
乐天派的哲学家的你,你在我们村间低矮的屋顶上叫,在城市的灰暗的屋顶上,激发地叫,使人昂扬起来的叫:你和人民在一起!
我们从你的叫声里听出一些消息,听出你的渴念,和大家的渴念!你是属于民间的,人民的朋友。
我已经很快乐的了!亲爱的喜鹊呵。
一九四六年四月
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诗。作者借一句古老的民谚:“喜鹊叫,客来到”,就眼前喜鹊之声之形、心中之情生发开去,由近及远,由实及虚,把现实世界的五彩生活,和自己的“渴望”融进文中,抓住农村的、城市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景象,准确生动地加以描绘,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于明天的“渴望”。
文章以听到喜鹊的叫声落笔。喜鹊的叫能给人以亲切感,这是人所共有的,没什么新奇。但作者说:“这声音使我感到亲切”,却“不知道为什么”,紧跟着就问喜鹊:“你们是从我们乡间来到的吗?”这一问,“不知道”的妙处就显示出来了。既充分地委婉地表达了埋在心底的似乎“久已遗忘而实乃时刻想念”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自然地转到对家乡的回忆上。
因为把喜鹊当做来自家乡的友人对待的,所以在娓娓的交谈中,就集中写了彼此都会在“心中保持新鲜的印象”的“炊烟”、“低矮的屋顶”、“井”、“老龙眼树”和“树上窠里白色的鸟蛋”。这朴素自然的追忆,把家乡的“平和的生活”,宁静的环境,写得极富地方特色,极富浓郁情趣,深情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达到了融情于景的极致。
然后用精测的语气问:“你不惯这种平和的生活吗?……”转写家乡实况的另一面,显得非常自然。家乡是美丽的、宁静的,“我”和“你”都爱她,那你为什么要飞到这个“过着紧张、昏迷、和互相欺妄的生活,而不自觉”的市民群中来,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是“时刻互相想念的友人,突然来招呼我”?这就曲婉地表白了对家乡人安于现状、不思觉悟的“忧心”和“不能忍耐”。耐人寻味的是,“忧心”和“不能忍耐”的不是“我”,而是喜鹊。虽说作者对家乡亦有所不满,但这恰恰又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我”的猜测是不会错的,因为“我是了解你的,很懂得你们的”。于是又从比较中赞扬了“人民的朋友”喜鹊。浑浑噩噩的麻雀,貌似清高而胆子最小的斑鸠,带着一副可怜相而又要粉饰太平的黄莺,对他们虽有批评,但不刻薄,保持着语言风格的一致性,也表现了作者的雅量。最后写到喜鹊,说只有你是“属于民间的”,是“人民的朋友”,“每天早晨,在我们的屋顶上喊叫,提醒什么地喊叫,对于我们关切地喊叫”,所以“我多么爱你!”对喜鹊的称赞,也就是赞扬“乐天派的哲学家”,“不肯一同哭泣”,“总是从痛苦中间,透露出可以快乐的消息”的先觉者、引路人。这就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恶感情。
就作者对农村和城市的理解和感情的比较而言,我们会明显感觉出他是偏爱农村的。如这首散文诗中,除了对过着“艰难的生活”的市民表示同情外,也就只剩下“忧伤”和厌倦。这种不同的理解和感情,影响了作家的大半生。他在建国后所创作的作品中,也大多是以清新圆润的嗓音唱出一曲曲田园牧歌,让读者从中享受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的韵味和美的陶冶。
最后需要指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反复地说“我的确感到快乐”,“我感到说不出的快乐、感动和欢喜的”,等等。这种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成功的。第一,从结构上讲,能很好地起到转换话题,或转换镜头的过渡作用。第二,从写作的特点看,能够充分表达对“朋友”的到来的喜悦感激之情,进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期望,以及对于明天的“渴望”。第三,也隐隐流露出作者此时此刻“游丝”似的“优伤”和孤独寂寞心情。这后一点只怕还是主要的。
辛弃疾的诗名句赏析《西江月》赏析朗诵
西江月 辛弃疾
编辑:山间溪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
使它惊飞不安,
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
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
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赏析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
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合势力的词。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合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辛弃疾曾赋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梁启超语)的自白。
徐悲鸿国画鉴赏 继守佳法 采融西画
徐悲鸿先生是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上一位泰斗级的人物,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确定了其在中国画坛里程碑式的顶级位置,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
至今,徐悲鸿先生的绘画不仅收藏于专门的徐悲鸿纪念馆,在全国各地大小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手中也有不少收藏。因此,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徐悲鸿艺术风貌的认识,也对鉴赏和收藏徐悲鸿画作有所裨益。
本文以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两家文博机构所藏徐悲鸿画作为研究对象,以展现徐悲鸿艺术创作的一个侧面。
奔马:肩负使命的象征符号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家庭,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诗、书、画、印艺术,具有深厚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17岁时已成为宜兴远近闻名的小画家。
1918年,徐悲鸿在北京大学讲演《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时,曾经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此后,他即一直以此为原则,在中国画创作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和探索。因此,“继守佳法,采融西画”就成为徐悲鸿一生艺术实践的方向与动力。
徐悲鸿所创作的作品中,以水墨奔马形象最为著名。他在青年时代即痴情于画马,20岁时所画骏马就得到当时著名画家高剑父的称赞,谓之“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他所画的骏马在用笔和结构上突破旧有框架,不再以传统的细致线条去勾勒,而是以大块的水墨酣畅淋漓地直接辅陈,速疾完成整个马匹的体态。
徐悲鸿所画的马大多昂首傲立,四肢修长,或立于猎猎疾风中,或驰骋于茫茫荒野上,鬣鬃飘逸,长尾翻卷,看拟信手拈来,却充满力量与动感,使马的形象蕴含着积极向上、催人振奋的感召力度,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典型符号,甚至成为现代中国画的一种象征性标志。
徐悲鸿的奔马作品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均有收藏,而且数量较多、品相较好,可以反映其高超的笔墨技法与精神风貌。
雄鸡、雄鹰:黎明前的报晓斗士
徐悲鸿自1919年留学欧洲,历经8年刻苦学习并游历西欧诸国,于1927年归国,担负起艺术创作和培育后辈的重要使命。他先后担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北平艺专校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1933年起,他陆续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等国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悲鸿积极投身抗战活动中,在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地区和国家举办义卖,努力宣传和支援抗日救国。
抗战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大型国画和油画,以激励广大民众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抗战决心,如《九方皋》《徯我后》《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画作,均成为讴歌和激发人民斗志的文化号角,成为那一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艺术作品。
徐悲鸿在抗战期间除了创作一些著名的人物群像作品外,还参用中西两种画法,创作了许多动物类绘画,如雄鸡、雄鹰以及雄狮等,借此唤醒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和勇气。这类作品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亦有一定收藏,体现了那一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
喜鹊、春燕:迎接春天的使者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迎来抗战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徐悲鸿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春天气息的作品,特别是以喜鹊、春燕、柳树、桃花等为主题的绘画,寓意象征胜利的春天即将到来。以此增强广大民众抗战的信心和意志。
传统绘画语言的运用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美术教育和全国美术事业发展工作中。他团结美术界广大著名人士,培养出许多后辈美术工作者,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现代中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有的成为著名画家,对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从流传至今的徐悲鸿传世作品看,其归国早期尚保持着较多的西式风格和用笔特征,至抗战时期以至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创作的许多绘画都具有更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保持着更多的古代常见主题,连一些绘画的取景和构图也与古代绘画基本一致。只是,他在作品中所采用的笔墨技法和创作手段,已经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西方的艺术元素,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创新性。
由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徐悲鸿作品来分析,其中有不少作品为典型的传统绘画题材,如松、竹、梅以及兰花、桃子等等;另有一些绘画为传统寓意的内容,如“猫蝶图”“松鹰图”“松鹤图”“春鸭图”等等,说明徐悲鸿有着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
当然,徐悲鸿创作的传统题材作品虽然主题、构图都是旧式的`,但其用笔用色以及展示的精神风貌却是全新的,包含着许多西画用笔技法和对光、色、透视、构图方面的理解,这就使得其作品更加吸引观者的目光,同时也更具时代感。
注重写生素描
中国古代画家历来重视艺术的传承,对前人的优秀作品多加临摹和仿习。同时,许多画家在创作中认识到以自然为师的重要性,纷纷投身山水之间,以天地为师,妙化自然。但即使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无法解决艺术创作中造型准确的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国画作品中刻画人物、动植物缺少精准造型的根源。
徐悲鸿旅欧留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的西式绘画训练。他对西方绘画的造型能力感悟尤深,认识到写生素描是研究造型艺术规律与表现形式的本质语言。因此在归国之后,无论是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还是在学院里的教学中,他都视素描技法为绘画的基础,积极提倡和大力推广,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正因为徐悲鸿具有高超的素描功底和写实能力,他所创作的人物肖像以及动物都十分逼真。如他早期创作的人物肖像《老妇》《抚猫人像》《远闻》《箫声》等,后来创作的《珍妮小姐画像》,以及诸如马、牛、雄鸡、喜鹊、狮、鹰、野猪等动物形象都极为传神,具有准确的造型和鲜活的个性。
从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两馆所藏徐悲鸿的国画作品看,其中一些作品即体现出他深厚的西式素描功底,如动物造型十分准确,符合生物解剖学原理,连物体表面的光色差异,也通过笔触的变化而表现出来,反映了他精准扎实的艺术功力。
徐悲鸿一生创作的绘画作品,其数量可谓浩繁,其品质可谓精美,从而使他享誉近现代中国画坛。今天,我们探究其绘画的奥秘,自然离不开他留下的绘画作品,也离不开他继守传统佳法、采融西方艺术的创作之路。融中西文化、艺术为一体进行自己新的创造,这便是徐悲鸿先生的艺术风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30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