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伤槐者之女(谏下·二)》原文鉴赏

大道家园 2023-07-16 05:21:15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伤槐者之女(谏下·二)》原文鉴赏《先秦散文·晏子春秋·伤槐者之女(谏下·二)》原文鉴赏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①。植木县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

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子往晏子之家②,说曰:“负郭之民贱妾③,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④,愿得充数乎下陈⑤。”

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⑥?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⑦。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

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⑧,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⑨,不损禄⑩,不益刑(11),又不以私恚害公法(12),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13)。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14)。’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昧墨而与人比居(15),庚肆而教人危坐(16)。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益善于后世(17),则父死亦当矣,妄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18),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19)。”

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20):“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21),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22),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微大夫教寡人(23),几有大罪,以累社稷(24)。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吏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注释】 ①谨守:严加看守。 ②子:女子。古代男女青年皆可称子。 ③负郭:靠近城郭。贱妾:文中女子自称。 ④不胜:禁不住。 ⑤下陈:列在下位的人,此指侍妾。 ⑥奔:私奔,不媒而嫁。 ⑦内:通“纳”。 ⑧仁:当是“佞(ning泞)”,有才智。不佞:不才。 ⑨莅(li立):临。立;主持。 ⑩禄;俸禄。 (11)益:增加。 (12)恚(hui会):恼怒。 (13)孤:使人孤独。 (14)拂(fu弗):违逆。拂是:违背正确的。 (15)昧墨:贪墨,贪污。本句中的“居”,与下句的“庾”,误倒,当换置。庾(yu羽):露天的谷仓。比庾:谷仓靠着谷仓。 (16)居:同“踞(ju具)”,即箕踞,伸开两腿坐地,这是不合礼仪的坐法。肆:恣意。危坐:端坐。以上两句可能是古语,意为人们不省察自己的过失,只是一味怪罪旁人。 (17)苟(gou狗):假如。 (18)察吏:明察是非的官吏。 (19)裁:裁决。 (20)复:向上报告。 (21)拟(ni你):比拟,像似。 (22)辟:恶。 (23)微:没有。 (24)社稷: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神坛,代指国家。



【今译】 齐景公有棵心爱的槐树,派官吏严加守护。立起木杆悬挂禁令:碰槐树的受罚,伤槐树的处死。有个没见到禁令、醉酒后误碰了槐树的人。

景公听到之后说:“这人触犯了我的禁令。”让官吏去拘捕他,还要加罪惩罚。

这个人的女儿去到晏子家,她说:“我是靠近城郭住的贱妾,请求拜见有道的相国。我有个出于不得已的想法,情愿充当相国家里的侍妾。”

晏子听了,笑道:“难道晏婴是贪恋女色之徒吗?为啥老了还有姑娘来私奔?即使这样,来的人必定是有缘故。”下令让女子进来。

女子进门来,晏子抬头望着道:“好怪呀!这女子有深深的忧愁哩!”等走近前来,问道:“你忧愁的是什么呀?”

女子回答道:“国君在槐树那里悬挂禁令:碰槐树的受罚,伤槐树的处死。我父亲好不明白,没见到禁令,酒醉后误碰了槐树,官吏将要加罪惩罚。我听说: ‘贤明的国君主持国家政务,不轻易减损俸禄,不加重刑罚,又不以个人私怨损害公法,不为了禽兽去损害百姓,不因为草木去杀害禽兽,不由于野草去毁坏禾苗。’我们的国君将要因为槐树的缘故杀掉我的父亲,使妾身变成孤独一人。这个禁令已经对百姓实行,又在国内定成了法。虽是这样,我还听说:‘勇士不靠人多力强去欺凌势单力孤的人,贤明仁惠的国君不违背正理去干随心所欲的事。’这好比自家做鱼鳖一样,只要除掉腥臊气味就是了。贪心的人靠近别人的谷仓来修自家的谷仓,一个放肆箕踞的人倒来教别人端坐。现在国君对百姓发出的禁令,假如它在国内可以成法而又给后世带来好处,那么我父亲的死也是该当的,我为他收尸也是该做的。可是太过份了!如今的禁令全不是这样,只是因为一棵树的缘故,就要加罪惩罚我的父亲。我担心这样做是会损害察吏执行的法令,是会败坏明君的仁义的呀!邻国听说了,都会说我们的国君喜爱槐树而轻贱人命,这样做可以吗?我希望相国明察贱妾的言词,以便裁断我那犯禁的父亲。”

晏子听了道:“是太甚了!我将要替你把这些话说给国君听。”晏子派人送女子回家去。

第二天,早朝,晏子向景公报告道:“晏婴听说:‘耗尽民众财力,用来满足贪欲,这叫做‘暴’;爱好玩器宠物,使它们有像人君一样的威严,这叫作‘逆’;滥施刑罚诛杀不当,这叫做‘贼’。’这三者,是管理国家的最大祸患。当今国君耗尽百姓的财力,用来美饰饮食用具,增多钟鼓以求娱乐,大修宫室以求壮观,这是最大的行暴;喜爱玩器宠物,挂起保护槐树的禁令,使乘车经过的人打马快跑,徒步经过的人加紧快走,这些玩物的威严有如国君一般,这是最明显的违逆民心;碰槐树的受罚,伤槐树的处死,如此刑杀不当,这是最严重的贼民的行为。自从国君在位治国,百姓看不到国君的德行,可是三恶在国内到处都可以明显地看到。晏婴担心这样的国君是不能统治国家抚爱百姓的!”

景公听后道:“没有大夫教导寡人。几乎犯了大罪,并且损害国家。如今有大夫的指教,这是国家的福啊,寡人接受你的指教。”

晏子退朝离去,景公便下令官吏解除看守槐树的差事,拔掉悬挂禁令的木杆,废除伤槐处刑的禁令,释放了那个碰了槐树而被囚的人。



【集评】 明·杨慎评《晏子春秋》:“三语(不以禽兽……三句)递审重轻,立明君之令,解犯槐之条。 ‘暴逆贼’,君恶甚多,何暇罪民?‘杀不称’以下似有失字,然失亦得。”

明·陈仁锡《诸子奇赏》:“妾志可哀,文可传。”

民初·张之纯《诸子菁华》:“‘有深忧’便不是愿充不陈者。‘不为草木伤禽兽,今为槐树杀人民’,是人民并不如禽兽矣,此深一层说法。此女子亦长于辞令。(全文)三层分应,文法周密。层层收束,笔力千钧。”



【总案】 本篇所记伤槐者之女的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义女救父的故事。在较为复杂、曲折的情节里,故事介绍了三个人物:齐景公、晏子和伤槐者之女。全文虽篇幅短小,但不同性格的人物却个个声口毕肖,动容行止宛若眼前,带有明显的民间传说的色彩。

齐景公是故事的反面人物,一个贪暴、奢侈的昏君。他君临一国,自尊自恣,滥施刑罚,草菅人命。为了一棵心爱的槐树就发布命令:“犯槐者刑,伤槐者死。”他的暴虐、纵欲给无辜的百姓带来了灾难。故事里的正面形象是伤槐者之女。这个“负郭之民”的贫家女子,在父亲即将遭受刑戳的危急时刻,毅然前往相国之家,请求舍身“充数乎下陈”,以救父于危难之中。她激愤地历陈明君莅国立政不能损禄益刑的道理,斥责齐景公是苛法于国、“爱树而贱人”,恳求晏子为她做出公正的裁决。她的勇敢无畏使晏子深为感动,终于在次日早朝时通过巧妙的讽谏,劝说景公废止伤槐之法,释放了她的亲人。在这个故事里,晏子置身于齐景公和伤槐者之女的对立冲突中,他一方面同情少女的冤屈和忧患,帮助父女免遭杀身之祸,另一方面斥责景公滥刑无辜,他是一位得到人们尊敬、信赖的贤明国相。

文言文《晏子春秋》节选翻译《晏子春秋(节选)》参考译文: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注]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日:“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日:“所忧何也?”对日:“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日:“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参考译文】
景公有一株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们小心地守护着它,树旁立了一根木桩,上面悬挂着牌子,写着他的命令:“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损伤槐树的人应处死刑。”有一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一命令,喝醉酒后误撞了这棵槐树。景公听说后说:“这是第一个触犯我命令的人。”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
那个人的女儿前往晏子家中,托守门人传话说:“我是一个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有话请转达相国,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甘愿在相国的后庭里充一充数(做侍妾)。”晏子听了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虽然这么说,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于是传令把那个女子带进来。
那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呀!从她脸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忧伤。”于是上前问那女子说:“是什么事情让你忧伤呢?”女子回答说:“国君种了棵槐树,旁边悬挂着命令,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喝醉酒后触碰了槐树,违犯了命令,官吏将要对他治罪。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令。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为保护草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这个命令已经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虽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勇敢之士是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有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就好比亲手烹饪鱼鳖的人那样,只要除去它们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不应该把好肉也去掉)。现在国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但是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太过分了呀!因为碰了一下树木,就要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这样做会伤害明察是非的官吏所执掌的法令,也会损害英明君主的道义。邻国要是听说出了这件事,都会说我们的国君喜爱树木而看轻人命,怎么可以这样呢?希望相国明察我的话,来正确裁决违反君主禁令的人。”晏子说:“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人送她回家。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晏子向景公报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做贪婪残暴;推重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刑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做残忍暴虐。这三种行为,是治理国家的大祸患。现在国君耗尽人民的财力,来置办漂亮的饮酒膳食用具,准备了众多的钟鼓乐器,修建了极度豪华高大的宫室殿堂,推行这么大的暴政。您推重观赏玩乐的东西,为喜爱的槐树悬挂上特别保护的命令,乘车经过的人要加快车行速度,步行经过的人要快步离开,槐树的威严竟然和君主相当,这分明是悖逆民心的做法。触碰槐树的人要判刑,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这分明是罪与刑不相当,轻罪或无罪却处以重刑或死刑,这是对人民最严重的残害。君主您享有国家,没有向人民展现出仁义道德的行为,可是暴、逆、贼这三种邪僻的行为在国内却很盛行,我担心这样做是不能够治理国家、爱护人民的!”景公说:“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现在得到了大夫您的教导,真是国家的福气,我接受您的教诲了。”
晏子退朝以后,景公下令立即免除看守槐树的差役,拔掉悬挂令牌的木桩,废除伤害槐树治罪的法令,释放因触碰槐树而被拘捕的囚犯。

求《晏子春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出处:《晏子春秋》——春秋·晏子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雨雪下了三天没有转晴,景公披着用狐狸白毛皮缝制的皮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看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难道)不寒冷吗?”

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吃饱了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了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知道(这么想)了。”景公说:“好!我愿意受您的教诲了。”

于是便命令人发放皮衣和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并命令在路上见到的难民,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晏子春秋》的其它经典句子

1、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释义:藏大奸于心中的人,一定在表面上装得谨小慎微,以小忠小信取信于人,从而达到他实现巨奸大猾的目的。意在提醒世人要注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谨防上当。

2、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释义:对国家有利的人就热爱他,对国家有害的人就憎恨他。

3、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三》。

释义:对治下的臣民能以仁爱之心待之,民众必能感恩戴德,整个国家便有凝聚力。有凝聚力便有战斗力,境外之国虽有敌对之心,也必望而生畏,不得不臣服。

4、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出自先秦《晏子春秋·杂下》。

释义: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29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