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濂《西泠桥畔醉红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高濂:西泠桥畔醉红树
高濂
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公墓,中有枫桕数株,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飘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更于月夜相对,露湿红新,朝烟凝望,明霞艳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西风起处,一叶飞向尊前,意似秋色怜人,令我欢腾豪举,兴薄云霄,翩翩然神爽哉!何红叶之得我耶?所患一朝枯朽摧为爨桐,使西泠秋色,色即是空,重惜不住色相,终为毕竟空也。谁能为彼破却生死大劫哉?他日因果,我当作《伤时命》以吊。
山水散文是写景的,但仅仅写景,作品只有形,要使作品有神,还必须写情。只有当以情摄景,景中含情时,山水散文才会有它活灵灵的生命气息。
这篇山水散文题为《西泠桥畔醉红树》,写红树,就是写景,而“醉红树”,一个“醉字,则赋景以情,将情与景交融起来了。
作者描写红树,第一句便是“秋来霜红雾紫。”从字面结构看,“霜红雾紫”似是写霜写雾的颜色,而实则不然。霜雾本为本色,怎么会变成红的紫的呢?原来白霜是因落在了鲜红的枫叶上而被红叶染红的,白雾也是因红叶的红光映照才成为紫红色的。此处,不直言叶如何红,而借霜雾衬笔写来,就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连白霜白雾也因之而成紫红色,那么,你能想象出红叶有多红它就有多红。这是写的霜雾中的红叶。紧接着,作品言红叶“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一片片一簇簇秾丽的红叶连缀成一大片红红的树林,红光浮动,红影摇漾,在夕阳的辉映中似醉酒泛起红晕,煞是好看。这里是从上句的写红叶秾烈之色转而写红叶的艳丽光影。这是夕阳下的红叶。夕阳西沉,夜暮降临,“月夜相对,露湿红新。”夜半露起,沾濡红叶,莹湿的红叶,在明月清光的射映下,显得新鲜欲滴。而当启明初起,凝神望去,红叶林在朝晖之中,则灿烂如明丽的霞光,艳目的太阳。不管是霜雾中的红叶还是夕阳下的红叶,不管是夜观红叶还是朝赏红叶,作者都是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写它的红艳之美,因而用一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就是最自然的总结了。这句话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化出,极自然妥贴,“胜于二月花”意即“红于二月花”,不言红而又明白地说明了叶红于花。
作者乘小艇,携酒登桥,或观于月夜,或赏于清朝,玩霜雾中红林,味夕阳下红影,这是赏红;赏红之时,诗兴或起,吟得一二佳句,便学古人红叶题诗,系耿耿幽情,临风掷水,任之随流而去,这是飘红;把酒对红,恰有一叶随风而起,飞至尊前,不禁令人兴致更高,气旺神爽,意似秋色怜人;而实即人怜秋色,人爱秋色,这是怜红;由怜爱而生怜惜,恐秋后寒风起时,红叶枯朽,不禁色空之感从中而来,欲为之作《伤时命》,这是吊红。这赏红、飘红、怜红、吊红之情,一言以括之,就是醉红。
醉红,不是因尊酒而醉,而是因红叶而醉。醉字,表明了作者观赏红叶时已处在了忘我甚或无我的状态了。而这忘我无我的状态,正是最大限度地融情于景的物化的审美状态,在这审美状态中,景皆著我情,红树之景实际已是人化了的自然之景了,作者见“一叶飞向尊前”,即意“似秋色怜人”,而秋本无情,何能“怜”?只因作者情系红叶,心怜秋色,秋色才能“怜人”;作者又以“红叶之得我”为叹慰,为得意,而红叶得我心知我意,实因我有情于红叶醉心于红叶。正是在“醉”的审美心态观照下,才能物我无隔、情景交融。也正因物我的两相沟通,浑然无分,文末的叹色相皆空,欲为红叶“破却生死大劫”,作伤时命以吊,不仅仅限于秋叶,而可视为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探寻与觅问,因而这篇山水散文也就有了更深厚的意蕴。
高濂《西泠桥畔醉红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高濂:西泠桥畔醉红树
高濂
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公墓,中有枫桕数株,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飘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更于月夜相对,露湿红新,朝烟凝望,明霞艳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西风起处,一叶飞向尊前,意似秋色怜人,令我欢腾豪举,兴薄云霄,翩翩然神爽哉!何红叶之得我耶?所患一朝枯朽摧为爨桐,使西泠秋色,色即是空,重惜不住色相,终为毕竟空也。谁能为彼破却生死大劫哉?他日因果,我当作《伤时命》以吊。
山水散文是写景的,但仅仅写景,作品只有形,要使作品有神,还必须写情。只有当以情摄景,景中含情时,山水散文才会有它活灵灵的生命气息。
这篇山水散文题为《西泠桥畔醉红树》,写红树,就是写景,而“醉红树”,一个“醉字,则赋景以情,将情与景交融起来了。
作者描写红树,第一句便是“秋来霜红雾紫。”从字面结构看,“霜红雾紫”似是写霜写雾的颜色,而实则不然。霜雾本为本色,怎么会变成红的紫的呢?原来白霜是因落在了鲜红的枫叶上而被红叶染红的,白雾也是因红叶的红光映照才成为紫红色的。此处,不直言叶如何红,而借霜雾衬笔写来,就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连白霜白雾也因之而成紫红色,那么,你能想象出红叶有多红它就有多红。这是写的霜雾中的红叶。紧接着,作品言红叶“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一片片一簇簇秾丽的红叶连缀成一大片红红的树林,红光浮动,红影摇漾,在夕阳的辉映中似醉酒泛起红晕,煞是好看。这里是从上句的写红叶秾烈之色转而写红叶的艳丽光影。这是夕阳下的红叶。夕阳西沉,夜暮降临,“月夜相对,露湿红新。”夜半露起,沾濡红叶,莹湿的红叶,在明月清光的射映下,显得新鲜欲滴。而当启明初起,凝神望去,红叶林在朝晖之中,则灿烂如明丽的霞光,艳目的太阳。不管是霜雾中的红叶还是夕阳下的红叶,不管是夜观红叶还是朝赏红叶,作者都是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写它的红艳之美,因而用一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就是最自然的总结了。这句话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化出,极自然妥贴,“胜于二月花”意即“红于二月花”,不言红而又明白地说明了叶红于花。
作者乘小艇,携酒登桥,或观于月夜,或赏于清朝,玩霜雾中红林,味夕阳下红影,这是赏红;赏红之时,诗兴或起,吟得一二佳句,便学古人红叶题诗,系耿耿幽情,临风掷水,任之随流而去,这是飘红;把酒对红,恰有一叶随风而起,飞至尊前,不禁令人兴致更高,气旺神爽,意似秋色怜人;而实即人怜秋色,人爱秋色,这是怜红;由怜爱而生怜惜,恐秋后寒风起时,红叶枯朽,不禁色空之感从中而来,欲为之作《伤时命》,这是吊红。这赏红、飘红、怜红、吊红之情,一言以括之,就是醉红。
醉红,不是因尊酒而醉,而是因红叶而醉。醉字,表明了作者观赏红叶时已处在了忘我甚或无我的状态了。而这忘我无我的状态,正是最大限度地融情于景的物化的审美状态,在这审美状态中,景皆著我情,红树之景实际已是人化了的自然之景了,作者见“一叶飞向尊前”,即意“似秋色怜人”,而秋本无情,何能“怜”?只因作者情系红叶,心怜秋色,秋色才能“怜人”;作者又以“红叶之得我”为叹慰,为得意,而红叶得我心知我意,实因我有情于红叶醉心于红叶。正是在“醉”的审美心态观照下,才能物我无隔、情景交融。也正因物我的两相沟通,浑然无分,文末的叹色相皆空,欲为红叶“破却生死大劫”,作伤时命以吊,不仅仅限于秋叶,而可视为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探寻与觅问,因而这篇山水散文也就有了更深厚的意蕴。
高濂的西泠桥畔醉红树的翻译冬 草 赋
南朝 萧子晖
有闲居之蔓草(1),独幽隐(2)而罗生(3);对离披(4)之苦节(5),反葳蕤(6)而有情。若夫(7)火山灭焰(8),汤泉沸泻(9);日悠扬(10)而少色(11),天阴霖(12)而四下(13)。于时(14)直木先摧(15),曲蓬(16)多陨(17);众芳摧而萎绝,百卉飒以徂尽(18)。未若(19)兹草,凌霜(20)自保(21),挺秀色于冰途(22),厉(23)贞心(24)于寒道。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25)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26)
【助读】
《冬草赋》以冬草为所咏物,独具一格。传统的看法是“草木秋死,松柏独存”(刘向《说苑•谈丛》);而“兹草”却能“挺秀色于冰途,厉贞心于寒道”。这里不是在单纯咏物,而是以抗寒不衰的冬草自况,表现出一种倔强不屈、凌霜傲寒的高洁品格。本文把百卉凋零、冬草独荣的景象描绘得清晰明快,用词简练,风格矫健,在众多丽藻艳发、风格柔媚的齐梁小赋中,可谓别具特色。作者萧子晖,南齐王朝宗室。梁代曾任员外散骑侍郎、临安令、中骑长史等职。为人恬淡寡欲,少涉经史,甚有文才。
(1)幽隐:指隐蔽之处。
(2)蔓草:蔓生的草。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
(3)有两种版本:
一为“萝”。 萝luó: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女~。茑~。藤~。
二为“罗”。
罗生:排列;广布。
族布而罗生。——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一说:罗生,丛生。
(4)离披:衰残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
庠生 赵善继 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
5、苦节:凄凉痛苦的季节,指冬天。也有解释说“苦,同’枯’,干枯”,没查到依据。
6、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羽毛装饰华丽鲜艳的样子,也可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也可比喻词藻华丽。
此处指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南朝 梁 江洪 《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摇颺葳蕤,与时推移。”
【句子翻译】对披离之苦节,反葳蕤而有情:面对(草木)衰残的寒冷季节,(蔓草)反而枝叶茂盛欣欣向荣富有情趣。
7、若夫:连词。用在一句或一段的开头,引起论述或表示转向另一方面,可以译为“至于”。
“若夫”既可用于一段的开头,也可用于一句的开头。例:
(1) 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孟子》 译为:这不过是个大概,至于修饰调度,就在你的君王和你本人了。
(2)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简陋的车子)为大辂(古代帝王坐的有文饰的车子)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质朴)?(萧统《文选》)
(3)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目俱悬。(同上)
例(1)、(2)都用于一句的开头,例(3)则用于一段的开头,都可以译为“至于”。
人教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将“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分别解释为: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近似“像那”;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很明显,对于“若夫”是什么词,是什么意思,两处解释很含糊,且不一致。只有一点相同,即近似“像那”。
8、火山灭焰:形容气候非常寒冷,火山的烈焰就要冻灭了。
9、汤泉沸泻:虽然天气严寒,但汤泉仍在沸腾流泻,比喻冬草寒冬独秀。汤泉,即温泉。
夕阳西下貌。
10、悠扬:夕阳西下貌。
南朝梁 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
唐 李频 《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
11、少色:日色淡薄。
12、阴霖:连绵雨.即淫雨之意,而“淫雨”便指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
13、四下:四方云气下沉。
14、于时: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
例:于时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15、直木先摧:高而直的树木首先遭到破坏。
摧cuī:破坏,折断:~残。~折。~颓。~眉折腰。
16、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亦称“飞蓬”):~门。~心(“蓬”的心狭窄而弯曲,喻茅塞不通的头脑。谦辞,用以表示自己见识浅陋,蠢笨)。
17、陨:死亡。此处指枯死。
曲蓬多陨:有理解为“细小的草类多数枯死了”
18、众芳摧而萎绝,百卉飒以徂(cú)尽:意谓所有的花草都凋败殆尽了。
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芳,指众多的花草。百卉,草的总称。
飒sà:凋零;衰落。
岁聿忽其云暮, 庭草飒以萎黄。——梁• 陆倕《思田赋》
徂cú:古同“殂”,死亡。此处指凋谢。
文言文用词。
19、未若:不如,不及,比不上。
出处:《后汉书•荀彧传》:“ 彧报曰:‘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闲也。’”
20、凌霜: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洁,坚贞不屈。
南朝•宋•谢惠连《甘赋》:“嘉寒园之丽木,美独有此贞芳;质葳蕤而怀风,性耿介而凌霜。”
唐•李白《鸣雁行》:“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清•吴定《示诸生书》:“涧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气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畜至精也。”
凌:寒。如:凌冬(寒冬);凌冽(寒冷);
一说:迫近,逼近:~晨。
21、自保:独自保其风姿。
22、冰途:冰冻寒冷的道路。
23、厉:同“励”。振奋。
坚甲厉兵以备难。——《韩非子•五蠹》
矫翼厉翮。——扬雄《解嘲》
24、贞心:贞洁的心志;坚贞不屈的节操。
25、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意思是说,算了吧,徒然抚心自叹又有什么益处呢?徒,徒然。抚:同“拊”,拍,轻击。
26、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这两句意思是说倘使万物都能像冬草一样,经冬不凋,松柏也就不能独享后凋的名声了。但:空。
后凋,语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独知,独自知名。!
【试题】
1. 对加点词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1)日悠扬而少色(2)曲蓬多陨
(3)未若兹草(4)凌霜自保
A. shào(幼小)yūn(落下)zī(同“滋”)lín(超过)
B. shǎo(浅淡)yǔn(凋落)zī(这)líng(逼近)
C. shǎo(数量小)yūn(凋谢)zì(这)lín(逼近)
D. shào(鲜美)yǔn(坠落)zì(同“滋”)líng(超过)
2. 对“火山灭焰,汤泉沸泻”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指青草给人们带来的凉爽。
B. 指青草给人们带来的激情。
C. 指青草生活在恶劣季节之中。
D. 指青草生活的恶劣地域之内。
3. 指出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
A. 这篇小赋以经冬不凋的小草自况,寄托了不甘沉沦的思想。
B. “幽隐而罗生”写出了蔓草的生态情况。
C. 此赋最后一句“夫何独知于松柏”是感叹松柏都比不过冬草的坚强性格。
D. 作者借用百花生长情况与小草进行对比,赞扬了小草心贞志坚的不屈精神。
【赏析】
草木枯荣,自然使然。中国文人却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美,于是“花自飘零水自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便成了一种物我相融的意趣美。诚如刘勰所言:“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情以物兴,故义必雅。”(《文心雕龙•诠赋》)萧景光之《冬草赋》亦如是。
⒈鲜明的冬草形象。
把冬草置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在秋末冬初,阴雨连绵之时,众芳凋落,百卉衰弱之际,即使是高大挺拔的大树也已碧叶全无,这蔓草却仍茂盛地生长,乃至秀色独然。这一特殊的环境乃是由春之优美、夏之繁盛、秋之翠色延绵而来,许多花草树木经了辉煌而耐不了严寒,于是它们先后枯萎、相继凋谢,独这蔓草却于此显得滋蔓延生,生机本由禀性而来,那种独傲它物的秉赋自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但是在这个世上,没有人真正的理解并且认识它的性情,因为人们只知道、只赞美、只讴歌那些松柏。它是那么的无奈和凄凉,它如此厉贞又是为了什么?其间的世态与心理是何等值得玩索,作者借此要表现自己由齐入梁后的孤独与凄苦,还是人生世相的悲惨?那么,这草就成了一种人生遭际的喻体了。
⒉婉曲的表达方式。
冬草只不过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象征物,它是作者遭遇的一个特殊的显现体。这就如同老杜笔下的树木、陆游词中的梅花、知章诗中的柳树,这些物象都已深入人心,耳熟能详了。可是,景光的冬草却显得孤寂而冷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它是那样的令人不可思议。《四库》中,存放了这许多年,真的希望它能够像梅、松、菊一样,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那“闲”“隐”“节”“情”,几字点明了作者的用意,也体现了作者的内情,但更多的是被那种幽幽的意境所代替,在人们体会其中的意趣时,更着色于景而忽视了这情——一种无奈、一种生命、一种志节、一种操守。值得思考和玩味才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这短短111字的文章,却给人一种无法割舍的回环之气,其内蕴之一就在于它的婉转而颇具韵味的表达。
⒊有致的对比写法。
蔓草之萝生,足见其生命力之强、抗争之张力;葳蕤,足见其茂盛、勃发;秀色,足见其风姿、气质。而百花直木面临寒霜雨雪西风朔飙已然是散乱、凋谢、萎枯,生命力从此萎縻。我们由些可以想到由齐入宋者中有多少顺应时令而得志,又有多少因此而飞黄腾达。蔓草之“闲居”“幽隐”“独”与余物之“先”“多”“众”是一种对比;蔓草之于冰寒中磨砺贞志与他物之萎绝死尽是一种对比。这极其鲜明的对比,可以见出其精神和神韵——自保、厉贞。虽然这是一种无奈,也曾有过的不快与痛苦甚至是后悔“已矣哉”,但那是一种遭遇不公后的痛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惋叹和呐喊。
⒋和谐的音韵节奏。
本文的语言优美而节奏和谐,句式虽变化不大,但却在短短的百十字中显出了文人赋的气质来:对仗工整、排偶稳妥;三字、四字、六字、七字句均有;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俱在;描写、议论、抒情同存;张驰有致、缓急有序。对唐以后的散体赋影响极为明显。
总之,作者以委婉的言辞、有致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向读者倾诉了一个内心的秘密——叹息自身的凄苦和世情的薄冷,也向读者启示着一种生命的哲学、生活的情怀。不失为一篇文字简约优美、内容充实委婉的好文章。
高濂的西泠桥畔醉红树,实在找不到,见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29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