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吴兴山水清远图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赵孟頫:吴兴山水清远图记
赵孟頫
昔人有言:“吴兴山水清远”,非夫悠然独往有会于心者,不以为知言。
南来之水出天目之阳,至城南三里而近,汇为玉湖,汪汪且百顷。玉湖之上有山,童童状若车盖者,曰车盖山。由车盖而西,山益高,曰道场。自此以往,奔腾相属,弗可胜图矣。其北小山坦迤,曰岘山。山多石,草木疏瘦如牛毛。诸山皆与水际路遶,其麓远望,唯见草树缘之而已。中湖巨石如积,坡陀磊磈,葭苇丛焉,不以水盈缩为高卑,故曰浮玉。浮玉之南,两小峰参差,曰上下钓鱼山。又南长山,曰长超。越湖而东与车盖对峙者,曰上下河口山。又东四小山,衡视则散布不属,从视则联若鳞比,曰沈长、曰西余、曰蜀山、曰乌山。又东壤,曰毗山,远树微茫,中突若覆釜。玉湖之水,北流入于城中,合苕水于城东北,又北东入于震泽。
春秋佳日,小舟沂流城南,众山环周,如翠玉琢削,空浮水上,与舡高低,洞庭诸山苍然可见,是其最清远处耶。
“图记”,是题画之文,一般记所画内容,析画心匠意,赞画技画艺。赵孟頫的这篇《吴兴山水清远图记》则别出机杼,以精妙细微的笔致,摹山写水,传写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山水之神。
“吴兴山水清远”,这是前人对吴兴山水的赞誉,也是这幅山水图的取材和命意。然而,这寻常的“清远”二字,却不是常人所能体味得到的。作者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非凡的灵性和独具的慧眼,使他能在自然山水中发现高度的审美价值。这灵性,这慧眼,来源于“悠然独往”的游览和“有会于心”的妙悟。所以,文章开宗明义指出只有悠然独往而又有会于心,才能体会到吴兴山水的清远境界。
作者毕竟是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他深谙艺术规律和艺术妙谛。他所标举的“悠然独往有会于心”,即前人论画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会”。唯“悠然独往”,才能“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发现山川固有的美学价值;唯“有会于心”,才能“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使予代山川而言”,抉示出山川内蕴的审美情趣。
“吴兴山水清远”,正是作者“悠然独往、有会于心”的观感。他立足吴兴城头,以城南玉湖为主体,依循湖水流向,由上湖而中湖而下湖,错综有致地描摹了沿途山水胜景。
玉湖在吴兴城南不足三里处,其源出于天目山南麓,南水北下,汇聚而成“汪汪且百顷”的湖泊。以“玉”名湖,已摄水“清”之神;而湖水源出天目,流经城中,出而会苕水,入震泽,则传出水“远”之意。
而点缀在湖中、环抱于湖边的山、石,则极尽“清远”之致。上湖车盖山童童如盖,清阴宜人;道场山势清峻;岘山水际路绕,草树缘坡,清疏瘦劲。中湖浮玉,葭苇丛聚,若玉浮湖面,清莹喜人;上下钓鱼山两峰参差,闲雅清幽”;毗山景致清旷淡远,写尽山“清”之景。上湖群山坦迤,奔腾相属,遥看草木疏瘦如牛毛;中湖浮玉之南,上下钓鱼山、长超山,山山相连;越湖而东,上下河口山与车盖山遥相对峙,其东又座落沈长、西余、蜀山、乌山四小山,眺望远树微茫,状出山“远”之景。
至于春秋佳日,泛小舟溯流漫游城南,看众山环绕四周,如翠玉琢削,空浮水上,与小舟起伏低昂,洞庭诸山与水天一色,湖光山影,苍然可见。此时此际,山更清远,水更清远,无怪乎作者要赞叹它是吴兴山水“最清远处”了。景观的清远,情致的清远,交浑融合,不啻清远之最。
如果把这篇文章看作山水游记,固无不可,因为它确实是作者“悠然独往”的真实记录。或登城凭眺,或泛舟漫游,或远望或近观,或横视或纵看,山的形态,湖的流向,草的丛生,树的缘山,山、水、草、木、东、西、南、北,一一描画尽致。但是,倘细心体味,深入探究,就不难发现它确实是作者挥毫作画后所题的图记:“弗可胜图”,是画家难以笔传造化的喟叹;错落有致的布置,远近高低的描述,是画家着意经营的布局和摹写传神的笔触。只是文章构思精巧,不易识破罢了。元代史学家杨载说:“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这篇图记兼容赵孟頫的画意和文心,可说是其高超的书画艺术和文章技巧的完美体现。
赵孟頫《吴兴赋》及译文赵孟頫《吴兴赋》 长282.95厘米,高25.8厘米,册页折叠整幅长卷式装帧。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55年经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始入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
释文: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者三百里。
曲折委蛇,演漾涟漪,束为碕湾,汇为湖陂,泓渟皎澈,百尺无泥,贯乎城中,缭于诸毗,东注具区,渺渺漭漭,以天为堤,不然,诚未知所以受之,观夫山川映发,照朗日月,清气焉钟,冲和攸集。星列乎斗野,势雄乎楚越,神禹之所底定,泰伯之所奄宅。
自汉面下,往往开国,洎晋城之揽秀据实,沿流千雉,面势作邑。是故历代慎牧,必抡大才、选有识。前有王、谢、周、虞,后有何、柳,颜、苏,风流互映,治行同符,皆所以宣上德意,俾民欢娱。
况乎土地之所生,风气之所宜,人无外求,用之有馀。其东则涂泥膏腴亩钟之田,宿麦再收,梗稻所便,玉粒长腰,照莒及箱,转输旁郡,常无凶年。其南则伏虎之山、金盖之麓,浮图标其巅,兰若栖其足,鼓钟相闻,飞甍华皇,衡山绝水,鲁史所录,盘纡犬牙,陂泽相属。蒹葭孤卢,鸿头荷华,菱苕凫茨,萑蒲轩于,四望弗极,乌可胜数!其中则有鲂鲤鲦鲿,针头白小,鲈鳜脍馀,鼋鼍龟鳖。有蚊龙焉,长鱼如入,喷浪生风,一举百钧,渔师来同,罔罟笭箵,罩汕是工,鸣榔鼓枻,隐然商宫,巨细不遗,噞噞喁喁,日亦无穷。其西则重冈复岭,川原是来。
其北则黄龙瑶阜之洞,玲珑长寿之坞,悬水百仞,既高且阻,¤[石含]砑嵌崟,崴磊硱磳,怪石万数,旅乎如林。
其高陵则有杨梅枣栗,楂梨木瓜,橘柚夏孕,枇杷冬华,槐檀松柏,椅桐梓漆之属。
文竿绿竹,筿簜杂绀遝,味登俎豆,才中宫室,下逮薪樵,无求不得。其平陆则有桑麻如云,郁郁纷纷,嘉蔬含液,不蓄长新。陆伐雉兔,水弋凫雁,舟楫之利,率十过半。衣食滋殖,容容衎衎,既乐且庶,匪教伊慢。
于是有搢绅先生,明先圣之道以道之,建学校,立庠序,服逢掖,戴章甫,济济多士,日跻于古。乃择元日,用量币,尊玄酒,陈簠簋,选能者,秉周礼,赞者在前,献者在后,雍容俯仰,周旋节奏,成礼而退,神人和右。
当是之时,家有诗书之声,户习廉耻之道,辟雍取法,列郡观效,诚不朽之盛事已:或者难曰:“自古论著之士,曷尝不识人物、纪风俗哉?夫人才者济时之具,而风俗者为治之质也。
今子徒捃摭细碎,排比货食,高谈不切,炫耀自饰,莫大于斯二者,顾乃略而弗录,虽文夺组绣,声谐金石,窃为子不取也。”仆应之曰:“否。子独不闻夫子之言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年且千载,地且千里,人物之富,胡可殚纪!史册毕书,可无赘矣。若乃风俗之隆污,在为政者之所移易,又弗可得而定著也。夫吴虽分在江左,尝被至德之风矣。且吾闻之,风行而草偃,日中而表正,上行下效,置邮传命,辟若季子为守,言游为令,以仁义为化,礼乐为政,镇以不贪之宝,喻以不言之信,即刑可使不用,俗可使益盛,方将还敦朴于上古,考休祥于庶征。今美则美矣,又可遂以为定乎:”于是难者唯唯,逡巡而失意。
译文:
美哉吴兴郡,深绿色的峰恋耸立在北部,群山向西绵延。象龙一样翻腾,象兽一样舞蹈,象白云一样上蒸,象彩霞一样升起。自上古开始,这块美丽的土地已经形成于宇宙之间了。由三百里外的天目山流山的苕霅两溪,曲曲折折而下,水面约束的地方有的成了湖漾,有的成了池塘,水深而清澈,没有淤泥,望得到底。两溪贯穿城中,缭绕在毗邻的地方,然后向东注入太湖。水面的阔大,似用天作为堤岸,不这样,真不知道怎样来承受这许多水。看山川与日月相映照,汇集着冲和的清气。吴兴地理如星座排列于大地中,其势称雄于楚越。这里是夏禹所奠定的土地,太伯立国所居住的区域。从汉朝以来,吴兴常常设置政府机构,并利用良好的地形条件,建筑城墙围住这美好的土地,建立县城。所以历代都慎重选派贤能人才来担任吴兴的地方官。如以前的王羲之父子、谢安、周玘、虞谭,后来的何楷、柳恽、颜真卿、苏轼,他们都是流风遗韵辉映,有德政,能宣扬圣贤风范,使百姓和悦欢洽的官吏。进一层说,土地的生产,社会风气的安宜,人才也不需要到外地去寻找,使用起来,足够有余。
吴兴郡的东部,土地肥沃,稻田亩产可达三石,加上隔年种植的大小麦,有两倍的收获。
郡南地区有道场山、金盖山(云巢山),山之巅有宝塔,下有万寿寺,寺的建筑包括梁、椽、瓦等伸展着非常美观,寺庙的朝钟暮鼓,远近相闻。山水纵横,溪岸曲折犬牙交错,池塘湖泊相互连接。其间有芦荻、荷花、慈菇、茨实,以及野鸭等,举目四望,种类之多哪里可数得清。水中,鱼类众多,如鲂、鲤、鲦、鲈、鳜、鼋、鼍、龟、鳖,以及蛟龙,有的鱼长得象人一样大,游动时鼓浪生风,重可达三百斤左右。渔父捕鱼的技术很熟练、精巧。有的渔人划着船,并在船头敲打着木头,使发出音乐的声音,震动水面以驱捕鱼类,鱼儿们在水中常常鱼口向上优游,象在说话,水上天天这样没完没了。
郡西,则是重重叠叠的山冈、水啊、地啊,连接着而来。
郡北,(弁山)有奇伟的黄龙洞,精美的瑶阜洞,(被称为)玲珑、长寿的山坞,它们高低起伏,可作为天然屏障的村落。其间有高而险阻似 瀑布一类的景物。(弁)山中有石形皱、瘦、透、漏的怪石(按:指太湖石)数以万计,可由如林之众加以总括。山陵地区有许多果品竹木,如杨梅、枣、粟、山楂、桔、梨、木瓜、文旦(类),以及众多的槐、檀、松、柏、椅、桐、梓、漆等树木。还有众多的小竹、大竹和太湖南岸边的草木植物——绿竹。在平陆地区,则有云集成片的桑麻,郁郁葱葱。此外还有许多新鲜汁丰的蔬菜,四季都有供应,无须储存。在陆上(指弁山一带)可以猎捕野兔,在太湖可猎获野鸭等野禽。用舟楫等水上工具,可得到丰厚的利益。总之,吃的穿的,出产得很多,百姓生活快乐宽裕。勿使他们有怠慢不足之感觉。于是,地方士绅和学者以孔子的学说来教导百姓,在郡里办起乡学,从而培养了济济人才,人才辈出,超越了前代。(于是)他们用祭器向(先)圣贤致敬,按礼节用清水洒祭,司仪掌握着周礼,祭者奉进祭物,仪态动作庄重而大方,礼毕而退。由于建庠序育人才,因此,当时家有读书(诗)声,百姓多学习廉耻的道理。邻郡纷纷前来观摩学习和效法,这真是伟大不朽的盛事啊!
有一个人,责难我(指赵孟頫)说:自古著述的人,何尝不记载人才和风俗呢?原来人才是救助时运的条件,风俗是治理政事必须依据的本质。现在你徒然拾取而排列食用的货物,高谈些夸张琐碎修饰而不切的话。对于人才风俗,反而没有写进去。虽然文字绚丽,声调如金石般铿锵。窃(我)认为你的说法是不可取的。
我(仆)答复他说:不对,不是这样,你难道没有听到过孔子曾经说,十户人家的小邑,一定有忠信的人。吴兴郡按年计算啊要千年了(按:指汉以下建置至元初,约计),按地计算,地域要千里了。人物之富,怎能尽加记载,何况史志已全部写进去了,无须再加重复了。至于风俗的好和差,在于执政的人加以改变,不能下定论的。吴兴分在江东,(百姓)受到高尚的道德教育。而且我听说,风吹过的时候,草就低下去,太阳到了中午的时候,曰晷的影子就正直了。在上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怎样效法。(如)放在驿站邮路传达文件和命令。譬如季子当府官,子游当县官。善于教化的人,说话简明又不多,就能使听者领。用不贪之宝安扶百姓,用不言之信晓喻百性,就可使法治的力量加强。将使孰厚朴实的风气普遍表现出来。现在是美好的人,就可以认为定型了吗?于是非难的人诺诺又畏惧地没话可说退下去了。
赵孟頫《溪上》诗词选鉴赏 溪上
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
白鸥自信无机事,玄鸟犹知有岁华。
锦缆牙樯非昨梦,凤笙龙管是谁家?
令人苦忆东陵子,拟问田园学种瓜。
赵孟頫在《吴兴山水清远图记》中有云:“昔人有言吴兴山水清远,非头悠然独往、有会于心者不以为知言。”本诗的前二句,正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景物“清远”的感受。春风吹拂,柳花扑面,溪水空碧,澄澈见底,景色的湛明固然能同步引起心境的湛明,却也为思绪的翩翻腾出了地步。诗人这时见到了溪上自由自在的飞禽--白鸥与燕子。《列子》载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海鸥并不回避,可他一旦存有了捕捉的机心,鸥鸟就从此盘旋不下了。又《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玄鸟(燕子)至。”年年飞来的燕子成了报春的象征。诗人所见的白鸥安安详详、玄燕忙忙碌碌,本身无不带着春天温馨的亲切感和感召力,但在诗人心中却化为了惆怅,因为无论在“自信无机事”或“犹知有岁华”上,自己都无法同它们相比。
鸥燕既然把人领出了陶然于山水的化境,诗人便联想到了人事的盛衰,即繁华易逝的定理。杜甫《城西陂泛舟》:“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又《秋兴》:“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李白《襄阳歌》:“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锦缆牙樯”、“凤笙龙管”无疑都是古人眼中赏心乐事的象征。然而,“非昨梦”、“是谁家”,这一切无论在时间抑或空间上都是虚幻和难以凭恃的。溪上的清景唤起了回归自然的愿望,人事的反省更使诗人复活了对自己仕官选择的固有的怀疑,于是他不禁想起秦亡后隐居不仕的东陵侯召平,渴望着效法他的榜样,“拟问田园学种瓜”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26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桃花开放的优秀作文,桃花开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