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诗人群——白洋淀诗群知青诗人群——白洋淀诗群
白洋淀诗群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比较重要的诗人有多多、根子、芒克、林莽、方含、宋海泉等。白洋淀是当年无数的知青下放点之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芒克与北岛等创办了民刊《今天》,白洋淀诗群在整体上属于朦胧派诗群。
如何对“白洋淀诗群”这个名词进行解释?白洋淀诗群 [bái yáng diàn shī qún]:白洋淀地处河北保定,离北京较近是当年无数的知青下放点之一,因此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
简述:
在北京、河北、福建、贵州等地,都有这样的诗歌写作活动,且有的形成某种“群落”的性质。他们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写诗,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自身处境有关。这是“红卫兵运动”的落潮期,其诱因和动机来自对“革命”的失望,精神上经历的深刻震荡,以及个体对真实感情世界和精神价值的探求。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林莽、方含等。
形成过程及风格:
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的,是“白洋淀诗群”(注:对这一“诗群”的作品搜集和研究,在80年代初就开始。如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编的《新诗潮诗集》(上、下两册,老木编选,内部发行),收入这一诗群成员的不少作品。一些诗选和研究论著,大体上将它看作是发生于“新时期”的“新诗潮”(或“朦胧诗”)的准备或源头。“白洋淀诗派”或“白洋淀诗群”名称的出现,要迟至80年代后期。)。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中学生,先后到河北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或毗邻地区)“插队”,他们中有根子(岳重)、多多(栗士征)、芒克(姜世伟)、林莽(张建中)、宋海泉、方含(孙康)(注:根子、芒克、多多、北岛等笔名,有的在“文革”写作时已有,更多的是后来他们在刊物(《今天》等)上发表作品时才开始使用。)等。另外,还有一些在北京、山西等地青年,与他们关系密切,多次造访白洋淀渔村,交流看法和诗艺,如北岛(赵振开)、江河(于友泽)、严力、郑义、甘铁生、陈凯歌等。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代表作:《回答》原文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2)芒克(原名姜世伟),1950年11月出生。朦胧诗人的代表之一,生于沈阳,1956年全家迁到北京市。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队。
代表作:《黄昏》芒克
黄昏
这时已听不到
太阳有力的爪子
在地上行走
这时是昏暗的
这时正是黄昏
这时的黄昏就象是一张
已被剥下来的
已被风干的兽皮一样
但这时的人们
我在路上遇到他们
他们仍警觉地注视着
四周的一切动静
这使我也变得小心
在这黄昏之后
还会不会出现
比这更凶猛的野兽的眼睛
“白洋淀诗群”的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是什么?白洋淀诗群出现于1970年代末,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白洋淀诗群”又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仅仅包括在白洋淀插队落户的知青诗人;广义的“白洋淀诗群”还包括白洋淀的外围成员,他们是“准白洋淀成员”,包括同时期在其它地区(如山西的食指、黑龙江的马佳、内蒙的史铁生等)插队的北京青年(如北岛),留在城里的北京青年,后来聚集在民刊《今天》周围的成员,如北岛、江河、杨炼、顾城、严力、田晓青、阿城、齐简(史宝嘉)等。
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芒克与北岛等创办了民刊《今天》,白洋淀诗在整体上群属于朦胧派诗群。
“白洋淀诗群”人员介绍:
芒克:原名姜世伟。
经历:1950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次年开始写诗。1976年返京,1978年与北岛共同创办文学刊物《今天》。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并先后应邀赴美、法、意、德、日、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交流访问。现居北京。
代表作:民间诗刊《幸存者》、民间诗刊《现代汉诗》、诗集《心事》、《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诗选》、《今天是哪一天》;长篇小说《野事》;随笔集《瞧,这些人》等。
多多:当代最有名望的抒情诗人,原名栗世征。
经历: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2000年曾获首届安高诗歌奖。于1989年出国,旅居荷兰15年。
代表作:诗集《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多多诗选》等。
林莽:河北徐水人。
经历:生于1949年11月,1968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一中学。1969年赴河北安新县插队务农,1975年后历任北京第八十七中学教师,北京经济学院教务处科长,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副主任,诗刊社副主任,副编审。中国诗歌协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等。
白青:天津诗人、作家。真名朱继和。
经历:1951年10月生,祖籍河北安新县端村乡,后移居天津杨柳青,69年回祖籍白洋淀大淀头村插队。其间与同村插队的北京知青芒克、根子、多多、卢中南成为好友,并开始学习诗歌创作。
代表作:长篇小说《大船》、《新翻杨柳》、《天津现当代诗选》、《白青爱情诗选》《白青诗选 · 杨柳青》、《白洋淀诗畔》、《杨柳春风》等诗歌专辑;中篇小说《梧桐飘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2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