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陆游诗的艺术特征

大道家园 2023-07-15 23:14:12

陆游诗的艺术特征陆游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诗人,他继承了屈原、李白、杜甫等前代大诗人的优良传统,也十分重视同时代的诗人们的创作,他从流派不同、风格各异的许多诗人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并加以创造发展,从而形成了他诗歌的一方面是现实主义、一方面是浪漫主义,并时而表现为两者结合的风格特征。也就是说,陆游的诗既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时代特点,又常常通过奇特而瑰丽的想象或幻想,表达他对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理想的热烈而坚定的追求,并借以抒发关心时局、忧国爱民的怀抱。

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特征颇近于杜甫,但多不是象杜甫那样对客观现实生活作具体的铺叙和细致的刻画,而是把许多现实内容高度浓缩在一首诗或几行诗中,借以抒发对现实生活的个人主观感受,高度集中而富于概括性。如只有短短十二句的《关山月》和七律《书愤》等都有此特点。《关山月》写于淳熙四年(1177年),即诗人力主抗金而被主和派加以“燕饮颓放”的罪名免职的第二年。全诗分三层(每四句一层),分别写了统治集团投降卖国、前方将士壮志难酬、北方遗民亟盼解救的内容,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集中而概括地体现了陆游爱国诗篇的主要方面。陆游诗不象杜甫诗那样常以叙事性或叙事与抒情的结合见长,而是偏重于主观的抒情,并常杂以直陈己见的议论,这也就是所说的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陆游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也很显著。李白对他的影响最为深刻。诗人生活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严重的历史关头,他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而为了表达自己的忧愤与豪情,常不能自禁地借助幻想和梦境的描写,用以寄托爱国理想,歌颂北伐抗金的斗争。他常采用长短不拘、字句灵活、平仄和韵律变化较为自由的古体诗的形式表达这种不可遏止的激情,写得瑰丽雄奇,挥洒自如,豪放阔大,神游八荒。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和幻想,也使他的诗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和乐观主义精神。如《观运粮图》,用“马声萧萧阵堂堂,直跨井陉登太行”等诗句,写出了诗人想象之中的宋军北伐、节节胜利的情景;《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写诗人梦中随军北伐,尽复汉唐故地,一派凯旋气氛,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国理想。诗中写梦境并非陆游的独创,前代诗人作品中已屡见;陆游的独到之处在于用梦境表现抗金斗争,抒发爱国激情,从而使诗作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与他那些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的诗篇是完全一致的。

无论是体现哪种风格特征,陆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晓畅平易、圆转流利的特点。他认为“琢琱自是文章病”而追求“无一语不天成”的艺术风格,反对趋奇尚险而主张清新自然。就这方面来说,与白居易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陆游是一位众体兼善,无一不工的杰出诗人,而在各种体式中,七律尤精,受到清人沈德潜的极力称赞。他的诗也有缺点,直抒胸臆而含蓄不足,数量众多而有雷同、粗率之作,都是显而易见的。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的诗歌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扩展资料: 陆游著名诗歌: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原本来知道人死之后就万事成空了;唯独使我痛心的是我没能看到祖国统一。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举行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 *** 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直上青天。金兵占领区的百姓把眼泪都快流尽,他们在企盼王师北伐中又熬过一年。 赏析: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 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搜狗百科-陆游 从内容来说,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第一类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1.语言上由锤炼到自然。其诗歌语言“晓畅平易,精炼自然”(很多诗都具有这一特点) 2.体裁上,陆游诗“无体不备,各体俱工。”(尤擅近体诗,七律为人所推重) 3.借梦抒情的艺术手法。凭借梦境,一吐胸中块垒。“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艺术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而又多样化。 陆游的诗风介于豪放和婉约之间。他作为宋朝一个爱国诗人,写了很多军旅类的诗词。这一类的诗词都比较豪放,直白。另外,他跟唐婉不幸的爱情也是他诗词创作的一个方面,这一类比较哀婉动人。具体的一些评价,百科上应该会有同时代或者后世的一些人的评价。陆游的作品能力很综合,而且创作量绝对是中国古代诗人的最高峰,相传写过3万首,流传下来的有近1万首

陆游诗歌风格特点陆游是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思想鲜明,主题深刻,艺术上成就卓越。
陆游幼年时期,随父辗转逃难,经历了“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国破家亡的环境里自幼就受到抗金复国思想的影响,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报国壮志。而爱国主义思想,亦成为他诗歌最为显著的特点。陆游许多诗篇和词,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其思想性、艺术性成就卓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作风格,既有现实主义特征,又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能够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起来,完成了他表现时事、寄托理想、突出主题的抒情艺术。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调,不是或者很少对客观现实生活作情节完整的叙事性描写,而是善于用高度概括和夹叙夹议的手法反映现实,并注重抒写个人的主观感情和见解。他往往通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巨大的社会现实内容浓缩在一首短诗里加以表现。如“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全诗只有12句,却用对照的手法描写了皇帝下诏主和,将军临边不战,朱门歌舞,士兵报国和遗民渴望收复失地等多层面的内容,成为整个南宋时代主和与抗战斗争的高度艺术概括;并且作者又把他反对议和,斥责权奸,同情遗民的感情融于其中,直抒胸臆,使他的现实主义诗歌表现出特别的理趣和深刻性。另外,陆游爱国忧民,但由于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使得诗人只能借助幻境、梦境来喷吐胸中的壮怀英气,因此陆游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如“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醉歌》)。这种幻想境界与写实手法的结合,是陆游浪漫主义诗歌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新的扩展。
二、艺术风格,既雄浑悲壮又清新婉丽
陆游凭着他个人高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从各家各派中汲取营养,善于创新。从而使他的诗表现出了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兼而有之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主要和他成功地吸取了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浪漫分不开的。他善于把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即以杜甫的深沉、雄厚、郁结为体,作为抒发爱国之情的基调;以李白富于激情、富于想象、富于自我色彩,善于夸张、跳跃,善于高度概括等艺术手法作为抒情的表现手段;最终形成自己既沉郁悲壮、又清新婉丽的风格。他的爱国诗篇,往往体现出雄浑悲壮的风格,具有气势宏大、瑰丽雄奇、热情奔放、才气豪健的阳刚美。如“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同时,陆游还善于吸收陶源明的平淡真纯、王维的静谧幽雅、梅尧臣的古朴自然,又能继承学习中晚唐、北宋以来白居易、张籍、王建、欧阳修、以至范成大等人关切现实的精神,形成既幽美纯净,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家之风。他的咏物写景一类诗,则往往体现出清新婉丽的风格,具有清丽明媚、婉转新奇的阴柔美。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三、语言风格,既简练生动,明白平易,又自然流畅
语言方面,陆游反对雕琢,更反对追求奇险,追求晓畅平易,精炼自然。如“老虽惫甚,壮气复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夜读兵书》)。短短四句,把他老当益壮,愿立即投笔从戎,上马杀敌的心情表现得一览无余,跃然纸上。说陆诗语言明白平易,是因为大量汲取人民群众的口语、方言、俗语,写入自己的诗。他说:“雕琢自有文章病,危险尤伤气骨多”。他以诗句对仗著称,他的对仗常常能够做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显得十分自然,十分流畅。如:“一身抱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悲愤的情绪从清丽流转的字句中传出,情致深婉。
四、体裁形式无体不备,各体皆工
陆游的律诗善于属对,几乎每首都有一联佳对,既流利,又奇健;既出人意表,又绝无生涩造作之感。如:“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瓯北诗话》引)等,不一而足。陆游的绝句、尤其是七绝标志着宋代最高水平。有的继承唐人之风致,如《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的古诗“工丽更深于近体”,更适合表达陆游深沉而奔放的感情,所以写起来“浑灏流转,更觉沛然有余”(《瓯北诗话》)。讲究工力,注重锤炼,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又一表现。
总之,陆游无愧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超一流的诗人。他继承并发扬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优良传统,一扫江西派的积弊,树立起一面进步文学的光辉旗帜,无论在当时和后代,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24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