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宋元戏曲考》(又称《宋元戏曲史》)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宋元戏曲考》(又称《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成书于1912年,是王国维中国戏曲史研究的终结,代表其戏曲研究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 《宋元戏曲考》运用历史考据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高峰、衰落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察。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新的美学观念对中国戏曲文学进行了审美批评。 《宋元戏曲考》的基本思想观点,可以把他的其他戏曲史著作的精华囊括其中。
关于中国戏曲的起源问题,在古籍中是不乏记载的,但多是零星、片断的。王国维之前虽有人探讨过,但都是以神话传说为据,并没有进行系统考察,无多大科学价值。王国维通过历史考据并运用科学分析方法,从浩繁的古籍中搜寻考校、条分缕析,抽绎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建立起“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系统观点,成为具有开创意义的一家之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中国戏剧起源有三:一是来源于殷周之前就出现的巫祝,首先为戏剧提供了歌舞因素,这是最早的源;二是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俳优,为戏剧提供了语言动作的因素;三是北齐时代出现的表演故事的《代面》、 《踏摇娘》等,为戏剧提供了模仿生活和表演故事的因素,这是近源。王国维认为: “必合语言、动作、歌唱,以演故事,而后戏剧的意义始全。”他关于中国戏曲多源的说法,与他关于戏剧的定义是完全一致的。王国维否定中国戏剧来源于外邦异域说,认为其主要根据也是构成戏剧的各种因素都在中国可以找到它的源头。
在《宋元戏曲考》中,王国维还对戏曲作品进行了文学批评。尤其是元曲,他给予极高的审美评价,认为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高峰,与唐诗、宋词一样,各自代表一个时代、一种体式的最高成就。他从自己的意境说出发,认为元杂剧的最佳处不在戏剧结构,而在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
《宋元戏曲考》以缜密的历史考据与卓越的文学批评,条贯了中国戏曲史的发展脉络,钩沉了被埋没数百年的一代文学遗产,推翻了视戏曲为“末伎”的历史偏见,为通俗文学正了名,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王国维的著作是叫《宋元戏曲史》还是《宋元戏曲考》?都对
宋元戏曲史
戏曲史著作。一名《宋元戏曲考》。编著者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著名的学者,著作繁富。
《宋元戏曲史》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徵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其源流演变。书仲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书中认为,宋代滑稽戏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小说与讲史的故事结构,傀儡戏和影戏的人物造型,舞队的形体动作,乐曲的成套唱腔,都促进了宋杂剧的形成。书中提出,宋杂剧尚兼有竞技游戏,还不是纯正的戏曲。与宋杂剧时间相近、体制相仿的有金院本。元代充分继承前人成果又加革新,诞生了体制严格的元杂剧,是为中国戏曲的真正开端。书中对元杂剧论述颇多,也论述了南戏的起源和成就。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材料相当丰富,治学态度谨严,颇有影响。其中有些见解(如关於杂剧的历史分期)更为研究界长期沿用。本书固然还有不够完备、不够深入的地方,但开辟之功,良不可没。
《宋元戏曲史》写成於1912年底1913年初,主要版本是民国四年(1915)的《文学丛刻》本。
宋元戏曲史的书籍评价《宋元戏曲史》既包含有理论观念的拓新,又有研究方法上的意义:
(一)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开创了“戏曲史”研究的新领域。
1、他为我们勾勒了中国古典戏曲形成、发展的大致轮廓,他的勾勒是清晰而又颇确当:
(1) 上古至五代是我国戏曲的萌芽时期。
(2)宋金两代是我国戏曲的形成时期。
(3)元杂剧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戏曲的成熟。
(4)元明南戏较元杂剧变化更多,故发展了中国古典戏曲。
2、王国维对元代戏曲的发展作了划分,确立了元代戏曲经历了“蒙古时代、一统时代、至正时代”三个历史阶段,这也较能体现元代戏曲发展概况。
3、总之,王国维从事戏曲史的研究虽然还是有初创时期的痕迹,但确实是戏曲批评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郭沫若把《宋元戏曲史》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并誉为“中国文艺史上的双璧”,并非溢美之辞。
(二)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借鉴了中西诗学中的某些思想意蕴。提出了许多合理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有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1 、王国维对“戏曲”这个概念作了科学的明确界定:“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2、他自觉地把戏曲的形成过程视为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过程,认为各种艺术样式的逐渐融合正是戏曲不断趋向成熟的标志。
3、他还把叙事体向代言体的转化看成戏曲最终形成的又一重大突破。认为中国之“真戏曲”的形成时期正是上述两者的“兼备”之时,无疑,王氏的这个观点是较为正确的。
4、王国维把古典诗学中的“意境”理论自觉地移入戏曲领域,这一方面把戏曲和传统艺术的审美意蕴接通的血脉,同时又使意境论在理论范畴上有了拓展。他认为元曲之佳处正在“有意境而已矣”。
5 、戏曲意境就是“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这的确是对于元剧的极好揭示。
6、王国维对“意境”的追求根植于他以“自然”为标准的审美理想,他把“自然”的审美特征视为戏曲文学超越其它艺术样式的突出之处,并认为“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7、把“自然”、“意境”引入曲坛,这不是王氏的首创,但是把它看作为评判戏曲艺术的重要标准,这确实是他超越前人的地方。
8、王国维最先从西方引入悲喜剧理论来研究古典戏曲,这在戏曲批评史上是个创举,同时也是他对戏曲理论研究的又一突出贡献。
(三)《宋元戏曲史》中体现的研究方法,也是王国维对戏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前人评其“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着以轨则”并非过誉。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两者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23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