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诗圣杜甫的故事

大道家园 2023-07-15 18:40:25

诗圣杜甫的故事诗圣杜甫的故事



公元712年,嘹亮的哭声在河南巩县城东瑶湾的某个院落里响起,一个胖娃儿正蹬着有力的双腿,张大嘴巴嚎哭着来庆祝自己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他就是杜甫。

杜甫出生的时候,家境已不如往昔,但这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官宦世家,有着良好的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要到外地去做官,就把他寄放到洛阳城里的姑母家。

洛阳在唐高宗末年已成为第二个国都,武后称帝后改称周都。这里经济繁荣,粮食也很富足,唐玄宗即位后更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杜甫处在这样一个繁华的都市里,深受其文化熏陶。加上姑母又是个善良有教养的人,对杜甫就像对自己的亲儿子一样,除了在生活上照看他,还经常给他说古道今。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在当时有影响、后来文学史上留了名的诗人。所以姑母常常拿爷爷来鼓励他说:“你爷爷是个有名的诗人,他写的诗,受到过皇上的奖赏,人们都夸他是个才子,你要向他学习。”杜甫眨巴着眼睛说道:“我以后也会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让所有人都记得我的名字。”

小杜甫刻苦读书,好学苦练,少年的勤奋,使他不甘寂寞,十四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有一天,他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拿给父亲看,正巧有两位客人来访。他们也很有兴致地读起来。“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扬雄(都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的手笔呀!”客人们看完称赞道。从这以后,这两位客人便经常向人们夸奖杜甫。

公元731年时,杜甫也和李白一样,去周游祖国各地。他从洛阳乘船出发,前往江宁,沿着运河,过了长江。秀美的江南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开阔了杜甫的眼界。然而,游兴正酣时,他接到家书,催他回乡参加进士考试。这次考试,杜甫踌躇满志,进了考场后一挥而就。家人问他:“考试可有把握?”杜甫说:“金榜题名绝对没问题。”然而一揭金榜,竟名落孙山,一盆冷水泼在少年气盛的杜甫头上。

杜甫没有因此丧气,他仍然想求个一官半职,为国家出力,为百姓谋利益。可这时候的唐王朝已经越来越腐败。唐玄宗终日沉溺声色,只知享受,不知世道已在衰落。宰相李林甫又口蜜腹剑,嫉贤妒才,杜塞言路,陷害忠良。面对这种现实,胸怀壮志的杜甫内心十分矛盾,他既恨官场的腐败,又忘不了建功立业,因此他一方面留恋漫游的自在生活,一方面又舍不得离开帝都长安。

他接二连三地向他的一位当官的朋友寄诗,诉说衷肠,希望得到同情与理解,并且直言不讳地对现实社会和政治进行大胆而激烈地抨击,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的勤奋和才华及虽在政治上受到冷遇却没有丢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等思想。他的朋友虽很看重杜甫,但也无力改变杜甫的处境。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八日至十日,三天之内连续在长安举行了三个盛典,即祭祀玄元皇帝、太庙和天地。这样三个盛典同时举行,其规模与影响显然是空前的。杜甫看准了这个良机,费尽心思写了三篇《大礼赋》,投给了唐玄宗,对三个大典进行了大力颂扬,同时介绍了自己的身世。这正对上了唐玄宗的胃口,唐玄宗读后,十分赏识,立即召杜甫到集贤院,皇帝亲自主持,由宰相考试杜甫。可是杜甫做梦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当官的好机会又像美梦一样破碎了,尽管皇帝当面赏识他的文章,可李林甫却容纳不下有学问的人。

杜甫在长安待了十年,不仅得不到一个职位,连生活也成了问题。为了糊口,杜甫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到王侯贵族府上周旋,以便从那儿得到一点施舍和帮助;有时候就到山野去采药或在屋前种些草药,拿到集市上去卖钱。官场上的失意和生活的穷困,使杜甫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平。他开始关心人民的疾苦,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杜甫到郊外去采药,来到咸阳桥,远远就听见一片震天的哭声,近前一看,只见一队队新兵腰挂弓箭战刀,向远方走去。他们的父母妻子前来送行,正在牵衣顿足,拦路痛哭。哭声和车轮滚动声、马嘶声响成一片,那情景真是凄惨极了。

“你们上哪里去啊?”杜甫问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兵。

“上边疆打仗啊!”老兵回答。

“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叫您去呢?”

“唉,”老兵叹了口气说,“征兵征到我,没法子啊!听人说,有的人十四五岁就被抓去当兵,到了四十多岁才能回来。我这一去,怕连老骨头都要葬在边疆了。家里还有几亩薄田,留给老伴,哪能种好!租税却一个也不给减少,唉,没法活啊!”说着,老兵流下泪来。

听了老兵的话,杜甫的两眼湿润了,心中充满了悲愤。当晚,他写下了名诗《兵车行》。在这首诗中,杜甫用生动的语言反映了百姓们的呼声,诉说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是杜甫第一首为人民说话的诗。

经过多年的奔走和努力,杜甫终于在四十四岁那年,被朝廷任命为一个管理军械器材的小官。在接受这个职务以后,他决定先到奉先(今陕西蒲城)去看望一下久别的妻子儿女。

这一天半夜时分,杜甫从长安出发了。当时正是冬天,寒风凛冽,百草凋零,杜甫骑着驴慢慢走着,手指都冻僵了。忽然,他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下去一看,原来是个冻饿而死的穷人。

杜甫同情地摇了摇头,又接着上路了。天亮的时候他经过骊山,隐约听见一阵阵悠扬的乐曲声,抬头一看,朱红色的华清宫门掩映在一片松柏丛中。杜甫知道,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冬天都要来这里避寒,这时候他们正在宫中享乐呢。

杜甫想:长安城里,大官们穿着皮衣裳,吃的是山珍海味,举行歌舞饮宴,尽情享乐,家里的财物多得数不清,酒肉多得吃不了。可是,多少穷人却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被活活饿死或冻死在荒郊。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世道啊!

到了家里,杜甫才知道自己未满周岁的小儿子已经饿死了。他立刻又想起路上见到的情景。后来,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诗,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千古不朽的名句。

杜甫在华州的时候,唐军在外族的帮助下,击败了叛军的主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局势有所好转,但是叛军残部仍在各地作乱,战争仍然不断。相州(今属河南省)一战,唐军被打得大败。为了补充军队,地方官吏派人乱抓壮丁,敲诈勒索,老百姓的日子更苦了。

有一天,杜甫从洛阳回华州,来到新安县(今属河南省)的时候,正遇见官府在征兵,抓来的都是些未成年的少年,他们的母亲正在一旁哭得死去活来。

“怎么要这些孩子去当兵呢?”杜甫问官吏。

“我们县小,壮丁早抽完了。上头还催着要兵,没办法啊!”县吏说。

杜甫听了,难过地直摇头。过了新安往西,杜甫到了石壕村,在一个穷苦人家投宿。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惊醒,原来是官吏来抓壮丁。这家的老大爷知道他们是来抓人,连忙跳墙逃走了,老奶奶出去开的门。

“你家的男人哪里去了?”官吏喝问道。

“我的三个儿子都上前方去打仗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啦。”老奶奶哭着说。

“那该你家出的人怎么办?”官吏毫不留情地问。

“要是非出不可的话,就让我去吧!我老婆子虽说年老力衰,还能做饭。”老奶奶狠狠心说。

听了老奶奶的话,官吏们发了火,可他们看家中确实没有人可抓了,就真的把老奶奶带走了。

一路上,杜甫还看到许多悲惨的情景:一对青年夫妇刚结婚,男的就被抓去当兵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儿子、孙子都战死了,他也被抓去当兵。老伴知道他这一去就回不来了,伤心地趴在路边上哭。一个打了败仗逃回来的士兵,回到村里的时候,只见房子周围长满了草,家里空荡荡的,亲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荒凉景象。当他拿起锄头要去耕种荒地的时候,县吏又派差人把他抓去打仗了。

杜甫怀着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把他的所见所闻写在六首诗中,也就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六首诗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面貌,写得生动感人,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不朽杰作。

入选理由:

一个伟大诗人不朽的开端

阿离之言

杜甫是个穷孩子,前半辈子颠沛流离的,人到中年还住个破茅草屋子,写了首很有点名气的诗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他一清二白两袖清风还能考虑到其他穷人,所以他红了。

我们说大唐盛世,指的是唐朝的政治和经济都达到一个巅峰,包括诗歌,也是全盛时期。好的诗人恒河沙数,不胜枚举,但称仙成圣就两个人:李白和杜甫。杜甫不同于李白,后者运气好,生在真正的盛世。李白的时代,社会安定,万国来朝。他自然可以天马行空,潇洒恣睢。而杜甫则不同,安史之乱沉重地打击了李唐王朝,世人皆苦,诗歌的声部也只能从豪放高亢的盛世之音让位于杜甫那沉郁顿挫的悲怆之声。

性格造就命运,苦难虽然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外部的大环境。杜甫一生忧国忧民,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最后贫病交加,死在一艘破船上,仅仅活了59岁。当然,他也有过好日子,开元盛世时,杜甫只是个青年诗人,那段相对平静的读书和游历的时间里所写的诗,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好的声名。应该说,那时候的诗人,平平无奇,泯然众人。

诗人的中年,从36岁到44岁,度过了长安困守的时期。这段时间,诗人开始往现实主义方向发展。而后的45岁至48岁,是安史大乱最剧烈的时期,诗人身陷叛军,又只身出逃,看到国难当头下人民深重的灾难,即使国破山河犹在,但这种痛苦是深重的。此时期的“三吏三别”成就了杜甫,也是现实主义诗歌中难以跨越的高峰。

而后的西南漂泊时期,使诗人的精神和物质更陷入了苦闷。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等大量名作。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伟大的文学家。恰好杜甫就是那种太平盛世或者没啥作为,但苦难越深重他却越能向上的人。他把自己推在一个压抑的屋檐下,背负着别人的苦难而歌唱。西方有种鸟叫夜莺,在童话故事里,夜莺的歌声宛转如天籁,它不为自己而唱。因为夜莺在歌唱之前,需要用玫瑰的刺抵住胸膛,歌止血尽。这是用生命唱出的歌,所以美妙到无与伦比。杜甫的诗,亦是如此。

杜甫的诗是沉潜在时代生活的最深处,他的人和这个国家一样受着最深重的苦难,所以触碰到这个时代最坚硬的河床。记住苦难的诗人,也将被历史所记住。

杜甫的故事 有关杜甫的五个故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杜甫的经典小故事,欢迎阅读!

1、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杜甫小时候因父母早逝,和姑姑一同居住,后来一种传染病盛行,他和姑姑家的孩子得了一样的病,因为大夫说要躺在东边的床上才能好,可是在东边只有一张床。所以他姑姑就让杜甫躺在那里,之后自己的儿子死了。这让杜甫深深感到,也为他日后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县时,居住在飞龙峡口的凤凰村。凤凰村的人吃水要到不远处的玉绳泉去挑水。有一天,天刚亮杜甫借来老乡家的木桶,沿着青泥河西岸高低不平的石阶向玉绳泉走去,一路上他被飞龙峡口山川自然景观所迷住,不时地发出啧啧称叹之声,不觉到了栈道构连,绝壁入云的玉绳泉旁。他放下水担,环视周围,被大自然壮丽景色所陶醉。

4、据说玉绳泉的上水源在南山的卧虎崖下,卧虎崖山险、林密、水甜。卧虎崖下有大小不等的十二眼甘泉一字罗列。在这十二眼泉中,东头的第一眼泉叫子鼠泉。第二眼叫丑牛泉,第五泉眼叫辰龙泉,其它十一眼泉流出的水都汇流在卧虎崖下的赵家沟里,在赵家山由东北坡流到了杜公祠依靠的西山崖,最后流到了青泥河中。

5、由于杜甫用玉绳泉的水给儿子治好了肚子疼的病,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同谷县城,从那时起经常有人盛上玉绳泉的水给大人、小孩煮药治病。一千多年来,十里八乡的人还沿用着玉绳泉的清水煮药的习惯。

有关杜甫的五个故事1、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相传杜甫小时候,因父母早逝和姑姑一同居住,后来一种传染病盛行,他和姑姑家的孩子得了一样的病,因为大夫说要躺在东边的床上才能好,可是在东边只有一张床,所以他姑姑就让杜甫躺在那里,之后自己的儿子死了。这让杜甫深深感到自责,也是为他日后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

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4、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5、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19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