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得胜乐》原文注释与赏析〔双调〕得胜乐
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肯不肯疾些儿通报,休直到教担阁得天明了。
赏析
这首曲子表现男主人公对所爱对象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急欲见面的迫切心情。空庭独自徘徊,来来回回竟然踏出一条小径,可见执著,可见迫切。可是对方却迟迟不肯表态,真是令人急煞。这首曲妙在文字简洁却内涵丰富,不但表现男子的焦急,对女方的矜持犹豫也从侧面有所表现;不但画面生动,形象,感人,而且心理的微妙变化,亦颇耐人寻味。
【双调】得胜乐原文_翻译及赏析春丽日迟,和风习,共王孙公子游戏。醉酒淹衫袖湿,簪花压帽檐低。夏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杨下。只宜铺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秋玉露冷,蛩吟砌。听落叶西风渭水,寒雁儿长空嘹唳。陶元亮醉在东篱。冬密布云,初交腊。偏宜去扫雪烹茶,羊羔酒添价。胆瓶内温水浸梅花。又独自寝,难成梦,睡觉来怀儿里抱空。六幅罗裙宽褪,玉腕上钏儿松。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肯不肯疾些儿通报,休直到教担阁得天明了。红日晚,遥天暮,老树寒鸦几簇。咱为甚妆妆频觑,怕有那新雁儿寄来书。红日晚,残霞在,秋水共长天一色。寒雁儿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元代·白朴《【双调】得胜乐》 【双调】得胜乐元代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白朴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宋代·道潜《临平道中》临平道中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古诗三百首写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宋代·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少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五代·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谒金门·风乍起
五代 : 冯延巳
宋词三百首, 婉约, 写景, 惜别留恋
《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译文及赏析 《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元散曲。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作者:张养浩
万象欲焦枯①,一雨足沾濡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③,欢喜的无是处④。
注释
①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苏轼《海市》:“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有贝阙藏珠宫。”
②沾濡(ru):润湿,润泽。
③和余:连同我。
④无是处:犹言不办法、不得了。
译文
久旱不雨,大地焦渴,庄稼旱得快要枯死,而一场充满生机的.喜雨甘霖,及时将天地万物浸润个透湿,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天天盼雨的农夫,高兴地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不管那蓑衣是舞掉还是舞破,连同我,也手舞足蹈,欢喜的不知如何是好。
赏析
久旱逢甘雨,自然是喜不自禁,农夫舞破蓑衣,连父母官也跟着欢喜,一句“舞破”,写出人们的欣喜若狂。而结尾“欢喜的无是处”,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激动心情,一语简单正常 ,却更显作者的拳拳爱民之心,也使小令更显亲切真实的情味。
诗歌中的“破”字与题目中的“喜雨”相呼应。当万物陷入干涸,一场雨倾然而下,这是何等值得让人欣喜若狂啊!!农夫们舞破了蓑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19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双调〕骤雨打新荷》原文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