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百家姓《包(bāo)》姓起源

大道家园 2023-07-15 18:32:04

百家姓《包(bāo)》姓起源185 包(bāo)

185 包(bāo)

【寻根溯源】

包姓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二是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申包胥是楚君蚡昌的后裔,为楚爱国大臣,吴国军队将灭楚,包胥到秦都城请求援兵相助,大哭七天七夜,秦王深受感动而出兵,终于拯救了楚国,使国都转危为安。其子孙以先祖名字为氏,称为包氏。三是出自鲍姓,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四是出自蒙古族包姓,成吉思汗直系后代,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蒙古族第一大姓。

【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湖北一带居住。南北朝时期,在丹阳郡(今安徽宣城一带)、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形成郡姓望族。宋代以来,在今黑龙江、内蒙古、陕西、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云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名人荟萃】

包融:唐代诗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包何、包佶,世称二包,各有集。包融诗今存八首。

包恢:宋代大臣。字宏父,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包恢生于书香门第,其父包扬、伯父包约、叔父包逊一起先求学于陆九渊,后又从朱熹游学。有《敝帚集》,已佚。

包拯:宋代名臣。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着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被后人视为清官的榜样,称为“包青天”。

百家姓之包性百家姓之包姓
包[读音为bāo(ㄅㄠ)姓,源于风姓包氏,出自中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易经系辞》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史记》载: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汉书》载:包羲为三皇之首;周朝左丘明著《帝系谱》载:包羲太昊子黄帝之子有少昊己姓和任姓酉姓奉祀伏羲;《元和姓纂》载:太昊娶少典,生炎帝黄帝。《路史》载:包羲后裔有包氏。包氏以氏称姓为包姓。
包姓姓氏起源
源出

第一支

源于风姓包氏,出自远古部落首领中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易经系辞》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史记》载: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

《汉书》载:伏羲为三皇之首,《楚帛书》《中华万姓同根》《百家姓》载:包羲母风华胥,包羲随母姓风,为风姓包氏。《元和姓纂》载:包羲太昊娶少典为妃。《史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帝系谱》载:包羲太昊伏羲氏娶任姒邑有蟜氏女,登少典妃位,名附宝,封为少典,生炎帝神农,黄帝轩辕,黄帝之子有少昊己姓和任姓酉姓奉祀伏羲;《路史》载:包羲后裔有包氏,以氏称姓为包姓。

人文太始祖包羲皇陵

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繁体字庖犠】氏简化为包羲氏。按史籍《路史》中的记载:“包羲氏后有包氏”,属于以职业形成的先祖名字简化为姓氏,以氏称姓。

包氏正确读音bāo(ㄅㄠ)。无论怎么考证下面几支都是包羲后裔,因为包羲不但是中华人文太始祖,而且中国人把他奉为人类始祖神!以种种美丽的传说来宣扬他的英雄业绩。

现代考古相继发掘出甘肃秦安大地湾大帝里文化遗址;河南舞阳贾湖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使包羲及其后裔史料得以证实,其中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发现蒙国豕韦圣物包羲太昊日月图腾。

《帝系谱》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后裔蒙国包豕韦,世为东蒙主。《绎史》《世本》世系表载:包羲后裔蒙国豕韦。《唐书·帝王世系表》载:豕韦风姓!《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载:东夷豕韦北迁形成东胡室韦;《柔然史》为木骨闾即蒙古哩的音译;《魏书》作木骨失韦;《北史》译为高车没歌部钵室韦。《隋书》称没歌部钵室韦。《旧唐书》为蒙兀室韦;《蒙兀儿史记》载:蒙兀者,室韦之别种也,其先出自东胡!《蒙古族通史》载:蒙兀室韦成吉思汗统一北方各部为蒙古族。

云南会泽包世福供稿

第二支

出自春秋时楚国大夫上包胥的后裔,《三皇庙碑》载:包羲创字作八卦,子裔为炎黄。《帝系谱》载: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为妃。《元和姓纂》载:包羲太昊娶少典,其后袭封者,以为姓。《国语·晋语四》载: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并注祖母华胥。《路史》载:包羲母华胥。《史记》《百家姓·包》载:包羲之子黄帝子孙楚君棼冒后裔包胥救楚有功封于申,史称申包胥,包胥辞不受,人称王孙包胥。周敬王姬丐十四年(楚昭王熊壬十年,公元前506年),吴王僚用伍子胥之计破楚入郢。包胥随楚昭王芈轸(熊壬)出逃,在楚国将亡的危急时刻,包胥认为只有强大的秦国能够帮助楚国,因而独自求援于秦国。秦哀公不愿意出兵。包胥因遭拒,便在秦廷不吃不喝地哭泣了七天七夜,秦哀公为其忠心所感动,终于派公子子蒲、子虎率领战车五百辆援救楚国。在秦、楚两国军队的反击下,终于赶走吴国军队,收复了郢都,楚国得以复国。后来,楚昭王论功行赏,封包胥于申地(今河南南阳市),而包胥则声称:我请救兵不但为了国君,最主要是为了楚国人民!拒受赏赐,随即隐居山中,以度晚年。因此,楚国人民对王孙包胥非常敬重,仍按封邑名称其为申包胥。

申包胥的后人,在周敬王十四年即开始以包字为姓氏,该支包氏自此开始,汉朝时成为汉族包氏,史称汉族包氏正宗,因而,申包胥被尊为汉族包氏的得姓始祖。

第三支

《帝系谱》《世本》《三皇庙碑》《元和姓纂》载:包羲娶少典为妃。《国语》载:少典生黄帝炎帝;《山海经·海内经》载:炎帝生伯夷父;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生氐羌。宋朝时赐羌王榆龙琦姓包,名包顺,后裔形成羌族包姓。

第四支

源于伪托改姓,妄言避难改姓为氏。 据说史籍《后汉书》记载:“西汉末年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此后成为包氏的一支。但在各种版本的《后汉书》中没有查到有此记载!

第五支

源于包姓孛儿只斤氏族,《绎史》《世本》世系表载:包羲后裔蒙国豕韦,《帝系谱》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后裔蒙国包豕韦,世为东蒙主。《魏书》称木骨失韦。《北史》为高车没歌乞袁部钵室韦。《隋书》译没歌部钵室韦。新旧《唐书》称蒙兀室韦,《蒙古族通史》载:蒙兀室韦乞颜部成吉思汗兼并北方各部为蒙古族,蒙古族包姓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约380万人,为包姓主干,蒙古族第一大姓。

满族包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康熙帝平定蒙古察哈尔后,把察哈尔蒙古贵族包姓分配满蒙各部为奴,形成满族包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⑴.满族乌雅氏,满语为Uya Hala,亦称吴雅氏,汉义“猪”,金国时期称女真兀颜部,世居哈达(今辽宁省西丰县小清河流域)、乌喇(今吉林永吉)、德尔吉穆湖(今黑龙江虎林)、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有包氏。⑵.满族瑚图氏,满语为Hutu Hala,汉义“丑鬼”,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有包氏。⑶.满族扎库塔氏,满语为Jakuta Hala,亦称查库塔氏,汉义“各八”,世居瓦尔喀、噶哈里必汉额里村(今吉林延吉朝阳川西部)、扎库塔(今吉林珲春图们江北岸)、哈达(今辽宁省西丰县小清河流域)、萨楚库(今黑龙江宁安老松岭一带)、松花江沿岸及长白山区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汉姓有包氏。⑷.满族霍托罗氏,亦称辉图氏,满语为Huotolo Hala,世居黑龙江两岸,后冠汉姓有包氏。
包姓分布
包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2015年)上名列第一百八十四位,蒙古族包姓人口约380万人,主要分布内蒙、 外蒙、新疆、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青海、甘肃、云南;汉族包姓人口约八十多万,主要分布江苏、 浙江、 福建 、 广西、 安徽、四川、江西、海南、山东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左右。

今丹阳包氏居住在新桥、皇塘、里庄、运河、麦溪、全州、珥陵等地。包氏入闽始祖字十郎,号纯白,讳始仁。祖籍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先祖数次南迁后落籍于江西建昌府南城包家坊。旧谱相传,纯白“始贡于宋孝宗隆兴间,得选汀州教授。”又“尝权知上杭县事,解组后遂退隐小陈坑而奠宅焉。”。上杭南部边陲汀江西岸的小陈坑(今下都乡新寨村),从此成为闽杭包氏的发祥之地。

百家姓中“包”姓氏的起源?1、包姓源于风姓包氏,出自中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现代考古相继发掘出甘肃秦安大地湾大帝里文化遗址;河南舞阳贾湖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使包羲及其后裔史料得以证实,其中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发现蒙国豕韦圣物包羲太昊日月图腾。

2、包姓出自春秋时楚国大夫上将军包胥的后裔,申包胥的后人,在周敬王十四年即开始以包字为姓氏,该支包氏自此开始,汉朝时成为汉族包氏,史称汉族包氏正宗。

3、源于包姓孛儿只斤(包尔炽君)氏族。满族包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康熙帝平定蒙古察哈尔后,把察哈尔蒙古贵族包姓分配满蒙各部为奴,形成满族包姓。

扩展资料

包姓名人:

1、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2、包玉刚(1918年11月10日-1991年9月23日),名起然,浙江宁波人。华人世界船王。1976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及日本天皇授于勋章、奖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

3、包式先(1915—2003),男, 国家一级演员。工丑角。1915年10月30日出生于北京。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包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19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