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忍学《五十六 受之未尝行色》译文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5 14:41:53

忍学《五十六 受之未尝行色》译文与赏析五十六 受之未尝行色

五十六 受之未尝行色

韩魏公因谕君子小人之际,皆应以诚待之。但知其为小人,则浅与之接耳。凡人之于小人欺己处,觉必露其明以破之,公独不然。明足以照小人之欺,然每受之,未尝形色也。

【译文】

魏公韩琦在谈论到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的时候说,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应当以诚相待。如果知道他是个小人,那么与他交往浅一点就可以了。一般人如果遇到小人欺负自己,发现后就一定要揭露这个小人,从而破坏小人的诡计,唯独韩琦不这样做。他的贤明足可以认清小人的欺人行为,但是他每次遇到小人欺负,都接受下来,从来不在神色上有所表现。

【评析】

对任何人我们都要做到以诚相待,不管他是君子还是小人。韩琦就是奉行这样的处世哲学。在遭到小人欺负的时候,他也不会试图揭露小人的卑劣行径和诡计,而是试图用自己的真诚来感化对方。

《颜氏家训》中有“巧诈不如拙诚”的教导。有些人很害怕自己吃亏,所以总是要欺骗别人,甚至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也不肯说实话,好象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人占了大便宜。其实,采取机巧的欺诈行为,不如以拙笨的姿态表明自己的诚恳。这样,才有可能感动对方,使对方对你心存感激。欺诈别人,无论其方式有多么机巧、隐蔽,最终都会露馅,从而使自己名誉扫地,今后难以做人。

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误解,那么主动赔礼道歉就是一种真诚的表现。它可以宽慰对方郁闷的心情,获得对方的谅解。在与客户洽谈业务的过程中,发自内心地赞美对方也是一种真诚的表现。它可以使对方在内心深处感觉到一种浓浓的暖意,从而促进业务谈判的进展。

典例阐幽 为人处世要以和为贵

孔子的弟子冉有有句名言:“礼之用,和为贵。”继孔子之后的孟子,也倡导“和”,孟子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寡助”,以民心的向背作为战争和政治成败的关键,做人也是如此。

清代着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深谙“和为贵”的道理,他生前名满天下,广结人缘。他与王有龄相识之时,王有龄正是落魄的时候。当时,胡雪岩还是钱庄的伙计,他冒着危险将钱庄的500两银子挪出来,慷慨赠予王有龄,让他打通关节做官,而自己却因此被逐出钱庄。王有龄得到胡雪岩资助的500两银子后,找到昔日的同窗何桂清,在何桂清的帮助下,他顺利当上了浙江海运局主办,专门主管海上运粮的船只,这个职位在清末算得上肥差,从此王有龄鸿运大发,后来还当上了杭州知府,在他的鼎力相助下,胡雪岩也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胡雪岩与左宗棠相遇之时,左宗棠正忙于攻陷杭州城,当时军队急需粮草和军饷。官兵吃不饱,没有力气作战,又没有钱发军饷。胡雪岩见情况紧急,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就出钱出力解决了这两项难题。从此,左宗棠与胡雪岩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左宗棠西征新疆之时,胡雪岩是左宗棠的“总后勤”,因屡建奇功,经左宗棠保荐,被朝廷赏赐二品顶戴和黄袍马褂。这也是他“红顶商人”之称的由来。

忍学《五十五 动心忍性》译文与赏析 五十五 动心忍性

五十五 动心忍性

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者,温润之物,若将两块玉束相磨,必磨不成,须是得他个粗矿底物,方磨得出。譬如君子与小人处,为小人侵陵,则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如此道理出来。

【译文】

范尧夫解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说:“玉,是温润之物,如果将两块玉石相磨,肯定磨不成玉,必须用其他比较粗糙的矿石,才能磨得出玉。正如君子与小人相处,被小人所欺,因此就修炼自省,避开小人,耐心忍让,从而增强预防能力,这也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评析】

范尧夫在此解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为了比喻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关系。君子被小人所欺的时候才能修炼自省,从而增强预防能力。我们在此也可以引申出另外一个道理: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成功。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想要获得超越常人的成绩,必须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更容易成功。想想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道理了。我们之所以成长为现在的自己,取得现在的成绩,怎能离开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同学朋友的陪伴、同事的配合、领导的支持呢?

俗话说:“有好人缘才好办事。”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无疑是重中之重。我们做人处世离不开人际关系,处理好人际关系,做起事情来才会事半功倍,可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事业发展的基础。

典例阐幽 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公元200年,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发表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骂得狗血喷头。曹操看了檄文之后问手下人:“檄文是谁写的?”手下人以为曹操准得大发雷霆,就战战兢兢地说:“听说檄文出自陈琳之手。”曹操于是连声称赞道:“陈琳这小子文章写得真不赖,骂得痛快。”官渡之战后,陈琳落入曹操之手。陈琳心想:当初我把曹操的祖宗都骂了,这下子非死不可了。然而,曹操不仅没有杀陈琳,还委任他做了自己的文书。曹操还与陈琳开玩笑说:“你的文笔的确不错,可是,你在檄文中骂我本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父亲和祖父呢?”后来,深受感动的陈琳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使曹操颇为受益。

曹操与张绣的合作也使后人钦佩他的宽宏大量。张绣是曹操的死敌,两个人有着深仇大恨。曹操的儿子和侄子都死于张绣之手。但是,在官渡之战前,为了打败袁绍,曹操考虑到张绣独特的指挥才能,主动放弃过去的恩恩怨怨,与张绣联合,并封张绣为扬威大将军。他对张绣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张绣在后来的战役中十分卖力。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在清理战利品的时候,发现了大批书信,都是曹营中的人写给袁绍的。有的人在信中吹捧袁绍,有的人表示要投靠袁绍。曹操的亲信们建议曹操把这些当初对他不忠心的人抓来统统杀掉。可曹操却说:“当时袁绍那么强大,我自己都不能自保,更何况众人呢?他们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他下令将这些书信全部烧掉,不再追究。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人被曹操的宽宏大量感动了,对曹操更加忠心。一些有识之士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来投靠曹操。

所以,一些专家们认为官渡之战实际上是一场人才的较量。曹操的话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实力强大,地广粮多,军备充实,实力远远超过了曹操。曹操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后,信心百倍地说:“兵家胜败不完全取决于实力大小,而要看主将的指挥才能如何。袁绍志大智短,色厉内荏,心胸狭窄,不能充分发挥部下才能。他的将领骄横,不服从军令。因此,不管他地有多广,粮有多足,一定会被我们打败。”由此可见,曹操深明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忍学《五十二 为同列斥》译文与赏析 五十二 为同列斥

五十二 为同列斥

王吉为添差都监,从征刘旰。吉寡语,若无能动。为同列斥,吉不问,唯尽力王事。卒破贼,迁统制。

【译文】

王吉担任添差都监的时候,随军征讨刘旰。王吉向来少言寡语,好象没有什么能使他动心。因此被同事斥责,但他仍不闻不问,只是尽心竭力地把事情做好。终于打败了敌人,王吉因此荣升为军队统制。

【评析】

“君子藏起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王吉不就是在最初的时候善于隐藏自己的才能,沉默寡言,因此被同事斥责,但最后却打败了敌人,荣升为军队统制,让别人刮目相看的吗?善于隐藏自我才能善始善终。

老子曾经教导年轻的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会做生意的商人总是善于隐藏自己宝贵的货物,从不轻易让别人看到;志趣高尚的君子品德有修养,但给别人的印象却常常显得有些愚笨。不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

古往今来,有很多有才华的人都因为才能出众、技术超群、行为脱俗,而引来众人的瞩目,但同时也为自己招来了小人的嫉妒,引起祸患。适当地把自己的光彩掩盖起来,让自己在普通人之中也不显得过于突出,虽然看起来这种做法很消极,但事实上可以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特长。

典例阐幽 韬光养晦,避其锋芒

曹操当了汉朝的丞相后,一时权倾朝野,但他明白自己还有许多潜在的和公开的强大对手,在威胁着他的霸业。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备之所以能构成威胁,并不因为他是名闻天下的皇叔,事实上皇亲国戚多了去了,但多半是草包,不然就只会夸夸其谈。在曹操看来,刘备心急深沉,雄心勃勃,却装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曹操觉得这种人最难对付,因为根本就揣摩不到他的心思。而且刘备很会笼络人心,手下的战将关羽、张飞等人,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最让曹操担心的是,刘备一旦和宫中密谋,借皇帝之名行事,那他就不容易控制局面了。

于是曹操就去找刘备,想试探一下,看他是不是真的怀有逐鹿天下之志。两个人青梅煮酒,边喝边聊,谈到天下大势时,天上阴云密布,下起雨来。曹操就说:“天下英雄,就像腾云造雨的龙一样,能大能小,能升能降,乘时变化。皇叔见多识广,一定知道当世的英雄有哪些吧?”

刘备忙说:“我肉眼凡胎,哪里识得英雄?”

曹操大笑:“不要太谦虚了。没有见到,说说名字也好。”

刘备想了想,说:“淮南袁术,兵多粮足,算是英雄吧?”

曹操笑着说:“他是坟中的枯骨,我早晚会抓住他。”

刘备说:“袁绍四世三公,虎踞冀州,手下又有很多能人,应该算一个吧?”

“他样子凶,胆子却很小。干大事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算不上,算不上。”

“刘表呢?他可是名称八骏,威镇九州啊。”

“不过是有名无实罢了。”

“孙策怎么样?”

“借他父亲的威名,也不算。”

“刘璋呢?”

“在我眼中,他不过是一条看门狗。”

“张绣、张鲁、韩遂这些人怎么样?”

“碌碌的庸人而已。”

刘备叹了口气:“除了他们,我真的不知道有谁了。”

曹操正色说:“真正的英雄,应该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说:“说得不错,可谁又能当得上呢?”

曹操用手指着刘备,然后又指着自己,说:“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人!”

刘备大惊失色,手中的筷子竟然也掉在了地上。正好一阵滚雷响过,刘备从容俯身拾起筷子,自嘲说:“一声雷响,就把我吓成这样!”

曹操看着他:“大丈夫还怕打雷?”

刘备说:“圣人说迅雷风烈,必有大变,哪能不怕。”

刘备借雷声把这件事情轻轻地掩盖过去,但却出了一身的冷汗。他的隐忍和示弱果然让曹操放松了警惕,没有加害于他。这样刘备才得以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能与曹操相抗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17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