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忍学《四十六 还居不追直》译文与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5 14:35:54

忍学《四十六 还居不追直》译文与赏析四十六 还居不追直

四十六 还居不追直

赵清献公家三衢,所居甚隘,弟侄欲悦公意者,厚以直易邻翁之居,以广公第。公闻不乐,曰:“吾与此翁三世为邻矣,忍弃之乎?”命亟还公居而不追其直。此皆人情之所难也。

【译文】

清献公赵抃家住在三条大路的交界处,所住的房屋很拥挤,他的侄子为了取悦于他,用很高的价钱买下了邻屋一位老人的房子,用来扩建赵抃的住宅。他听说后很不高兴,说:“我和这位老人三代都是邻居,怎么忍心将他抛弃呢?”于是命令侄子立即把房子还给老人,却不追要买房子的钱。这些都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评析】

“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谋划他人的事情就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仔细考虑后审慎对待;谋划自己的事情就像对待他人的事情一样,再次审视的时候就很明确。懂了这句话,我们就应该懂得做事的时候也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否则就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之人。

赵抃的侄子高价买下邻居老人的房子,用来扩建赵抃的住宅,本是一片孝心,但是却受到了赵抃的责骂,原因在于他根本没有考虑到邻居老人的利益。这位邻居老人在此居住多年,又怎忍心轻易卖掉房子?况且,这么大的年纪,卖掉栖身之所,再找其他地方居住也得费一番周折。因此,赵抃命令侄子把房子还给邻居老人,而且还不再要求返还买房子的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在人群中有好人缘的人更容易做成一件事,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与各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就赢得了大多数人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这个人之所以有好的人缘,是因为他始终都把对方的利益摆在重要的位置,从而获得别人的敬重。我们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我们最后做出的决定才具有可行性。

忍学《俭之忍第四十六》译文与赏析 俭之忍第四十六

俭之忍第四十六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

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

瓦鬲进煮粥,孔子以为厚;平仲祀先人,豚肩不掩豆。季公庾郎,二韭三韭。

脱粟布被,非敢为诈;蒸豆菜菹,勿以为讶。食钱一万,无乃太过。噫,可不忍欤!

【译文】

修身养性,以节俭为美德,就不会有忧虑;治理家业,以节俭为原则,就不会有过分的要求。

赵宋时司马光认为人们生活中所用的各种物品,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就如同夏天雨水过多的话,秋天就一定会干旱一样。

《说苑·反质篇》记载鲁国有个很节俭的人,用瓦鬲盛粥给孔子吃,孔子将之视为贵重的馈赠;《史记》载齐国贵族晏婴即使在祭祀先人的时候,猪肩都盖不住筐子;魏国人季尚,家常只吃腌韭菜和生韭菜,门客谓之“二韭一十八”;庾之澄,常吃腌韭菜、煮韭菜和生韭菜,友人戏称“三韭二十七”。

西汉公孙弘官至丞相,却只吃着刚脱壳而没有舂的粟饭,盖着布做的被子,一点都不敢做假;唐代卢怀慎一生俭朴不求资产,他只吃蒸豆和酸菜。对此,我们用不着感到惊讶。而晋代的何曾,每天在吃饭上就要花费一万钱,这实在是太过分了。唉!勤俭节约是修身治家之本,怎能不忍受俭朴的生活呢!

【评析】

人以节俭的品德来修身,就不会有什么忧虑,以节俭的品质来治家,则不会有过多的奢求。一个人,特别是当今社会的人,应该知道:积累财富不易,如果不能忍住奢侈,过于贪图享受,即使你家财万贯,也经不住这样的挥霍,早晚还是要破产的。其实,只要你能做到以节俭修身,你就不会有忧虑;以节俭治家,你就不用求助于别人。

典例阐幽 舍弃奢华,勤俭治国

春秋时的晋国,自晋文公即位后,发愤图强,使得国家迅速兴盛起来,成为春秋时的一大强国,晋文公也成了一代霸主。可接下来,晋襄公、晋灵公却不思进取,只图享乐,晋国的霸主地位不知不觉地就被楚国代替了。

晋灵公即位不久,便大兴土木,修筑宫室楼台,以供自己和嫔妃们游玩。那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个九层的楼台。可以想象,如此宏大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可灵公不顾一切,征用了无数的民役,花费了巨额的公款,持续了几年,也没有能完工。全国上上下下,无不怨声载道,但都敢怒而不敢言,因为这位晋灵公明令宣布:“有哪个敢提批评意见,劝阻修造九层之台的,处死不赦!”

一天,大夫荀息求见。灵公料定他是来劝谏的,便拉开弓,搭上箭,只等荀息开口劝说,他就要射死苟息。谁知荀息进来后,像是没看见他这架势一样,非常轻松自然,笑嘻嘻地对灵公说:“我今天特地来表演一套绝技给您看,让您开开眼界,散散心。大王您感兴趣吗?”灵公一看有玩的,就来精神了,问:“什么绝技?别卖关子,快表演给我看看。”

荀息见灵公上钩了,便说:“我可以把十二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以后,再往上面加放九个鸡蛋。不信,请看。”说着,便真的玩起来。他一个一个地把十二个棋子叠好后,再往上加鸡蛋时,旁边的人都非常紧张地看着他,灵公禁不住大声说:“这太危险了!”荀息一听灵公这样说,便趁机进言,说:“大王,别少见多怪了,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灵公觉得奇怪,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子已经是够 *** ,还会有什么更惊险的绝技呢?便迫不及待地说:“是吗?快让我看看!”

这时,只听见荀息一字一句、非常沉痛地说:“九层之台,造了三年,还没有完工,男人不能在田里耕种,女人不能在家里纺织,都在这里搬木头、运石块。国库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给养,武器没有钱铸造,邻国正在计划乘机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到那时,大王您将怎么办呢?这难道不比垒鸡蛋更危险吗?”

灵公一听,猛然醒悟,意识到了自己干了多么荒唐的事,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便立即下令,停止筑台。

忍学《安之忍第十六》译文与赏析 安之忍第十六

安之忍第十六

宴安鸩毒,古人深戒;死于逸乐,又何足怪。

饱食无所用心,则宁免博弈之尤;逸居而无教,则又近于禽兽之忧。

故玄德涕流髀肉,知终老于斗蜀;士行日运百甓,习壮图之筋力。

盖太极动而生阳,人身以动为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一心追求安逸的生活,则比鸩毒更加害人,古人早就深以为戒;因为安逸会使人变得懒惰,丧失志向,放纵自己,那么死于安逸,也就不足为奇了。

《论语》载孔子说:“吃饱了饭就无所事事,这怎么能行?就算是下棋也比闲着强啊!”《孟子》也说:“那些饱食暖衣却没有受到教育的人,则如同禽兽。”

三国刘备曾因腿上长出肥肉,却又老之将至,功业未建而感到悲伤,不禁泪流满面;晋朝的陶侃,早上将100个甓搬至屋外,晚上又运进屋内,只是为了锻炼身体,日后好有精力称霸中原,后来陶侃督察八州,威名赫然。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太极运动能够产生阳气。”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赵宋的苏颂说:“由于运动的原因,运转着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流动着的水不会发臭。”所以说,安逸如同鸩毒一样害人,人们为何不在安逸的生活中追求一种积极向上的情趣,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

【评析】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追求安逸的生活,就像毒酒一样对人产生毒害,贪图安逸等于自毁长城,一旦人处于安稳快乐的环境中,就会忘记忧患的存在,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发愤图强?所以古人把贪图安逸享乐比喻为饮用毒酒,味道虽然甘美,喝下去却会置人于死地。

典例阐幽 敬姜教子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叫公父文伯的大夫。他的母亲叫敬姜,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妇女。公父文伯年轻的时候,就做了大官。别人都夸奖他,他也非常得意。

有一天,公父文伯办完公事,兴冲冲地回家拜见母亲。他一进家门,就看见母亲正在摇着纺车纺麻线。那操劳不息的样子,活像穷苦百姓家的老婆婆。公父文伯“哎呀”一声走向前去,低头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做官的人家,主人还要摇车纺麻线,要是让人知道了,非笑话不可,还会怪我不孝敬、不侍奉母亲呢!”

敬姜听了,停下手里的活计,抬起头来,惊讶地上下打量了一番做了大官的儿子,摇摇头说:“你连怎么做人还不懂呢!让你这样幼稚无知的人做官,鲁国就有灭亡的危险啦!”公父文伯惊讶地问:“母亲,您为什么这样说?真有这样严重吗?”敬姜叫儿子坐在纺车对面,郑重地说:“从前,圣明的君王,安置黎民百姓,常常要选择贫瘠的地方让他们去居住,让他们在那里生息。什么道理呢?那是因为大家为了生活,就得干活;为了生活得好,就得创造;要想创造,就得用心思考,思考就会产生智慧。反过来说,安逸享乐的生活,常常会使人放荡;放荡,就会忘记了好的德行;忘记了好的德行,就必然产生坏心。”

公父文伯听得入了神儿。敬姜停了停,又继续说:“你可以细心想一下,在土地肥美的地方往往有许多人不能成才,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安逸放荡啊!在土地贫瘠的地方倒有许多聪明善良的人,原因就是他们能吃苦耐劳啊……”敬姜问儿子:“我希望你要天天勤勤恳恳地做事,要不断上进,培养好的德行,还多次提醒你,‘千万不能毁了前辈艰苦创下的功业,’你还记得吗?”公父文伯说:“记得。”敬姜又说:“那你现在为什么又认为当了官就要享乐了呢?依你这样的态度,去做君主委任的官职,怎么能不叫我忧心忡忡呢!我深怕你会因失职而犯罪啊!”公父文伯赶忙安慰母亲说:“我一定听从母亲的教诲,不贪图享乐。可这跟您纺麻线有什么关系呀?”

敬姜有点不高兴地说:“我看你做了官以后,整天显出得意的样子。不知约束自己,总喜欢讲排场,把先辈艰苦创业的事都忘了。动不动就说什么‘怎么不自我享乐呢?’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你会犯罪的!我正是为你担心,才起早贪黑地纺麻线,为的是不让你忘了过去,遇事谦让勤俭。你懂了吗?”公父文伯红着脸说:“懂了,母亲。”敬姜说:“这就好。你不要因为少年得志,就贪图眼前享乐,否则将来犯了罪,自己倒霉不说,咱们家也要断了后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17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