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传统资讯 >> 传统文学

白居易《泛渭赋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大道家园 2023-07-15 10:13:37

白居易《泛渭赋并序》原文_译文_赏析作者:白居易

【原文】:右丞相高公之掌贡举也,予以乡贡进士举及第。左丞相郑公之领选部也,予以书判拔萃选登科。十九年,天子并命二公对掌钧轴,朝野无事,人物甚安。明年春,予为校书郎,始徙家于秦中,卜居于渭上。上乐时和岁稔,万物得其宜;下乐名遂官闲、一身得其所。既美二公佐清净之理,又荷二公重特达之恩。发于嗟叹,流为咏歌。予时泛舟于渭,因作泛渭赋,以导其意,词曰:

亭亭华山下有人,跂兮望兮,爱彼三峰之白云。泛泛渭水上有舟,沿兮泝兮,爱此百里之清流。以我为太平之人兮,得于斯而优游。又感阳春之气熙熙兮,乐天和而不忧。曰予生之幸兮,时哉!时哉!当皇唐受命之九叶兮,夷与华而无氛埃。及皇帝缵位之二纪兮,命高与郑为盐梅。二贤兮爰立,四门兮大开。凡读儒书与履儒行者,率克赋而西来。虽片艺而必收兮,故不弃予之小才。感再遇于知己兮,心惭怍(zuò)以徘徊。登予名于太常兮,署予职于兰台。台有兰兮阁有芸,芳菲菲兮其可袭。备一官而无事,又不维而不絷。家去省兮百里,每三句而两入。川有渭兮山有华,澹悠悠兮其可赏。目白云兮漱清流,其或偃而或仰。门去渭兮百步,常一日而三往。夜分兮扣舷,天无云兮水无烟。迟迟兮明月,波澹滟兮棹寅缘。日暮兮舟泊,草萋萋兮沙漠漠。习习兮春风,岸柳动兮渚花落。发浩歌以长引,举浊醪而缓酌。春冉冉其将尽,予何为乎不乐?鸟乐兮云际,鸣嘤嘤兮飞裔裔。鱼乐兮泉底,髻拨拨兮尾潎潎。我乐兮圣代,心融融兮神泄泄。伊万物各得其乐者,由贤圣之相契。贤致圣于无为,圣致贤于既济。凝为和兮聚五福,发为春兮销六沴。不我后兮不我先,适当我兮生之世。彼鳞虫兮羽族,咸和乐而不知惠。我为人兮最灵,所以愧贤相而荷圣帝,乐乎乐乎,泛于渭兮咏而归,聊逍遥以卒岁。

【译文】:右丞相高郢先生主持礼部进士考试时,我参加乡贡进士考试合格中选,左丞相郑珣瑜先生负责吏部考试时,我以书判拔萃而荣幸登科。贞元十九年,皇帝同时任命二位大人共同执掌国政。由于他们的才干,朝廷内外没有什么麻烦事出现,官员百姓都祥和安乐。第二年春天,我作了校书郎,便把小家迁往秦中,在渭水附近找到居所安顿下来。此时,我感到十分快乐。上乐政治清明年成丰收,万事万物各得其所;下乐自己功成名就官职清闲,有了立命安身之处。既赞美高郑二公辅佐朝政,治理有方,又承受二位大人对我特殊的恩遇,感慨万千,吟咏出辞章。我此时正在渭水上泛舟,因此写下了这篇《泛渭赋》,以表达我的种种情怀。其词是:

挺拔秀丽的华山下有一个人,踮着脚尖望不够,爱那群峰之上的袅袅白云;波光粼粼的渭河上有一只船,一会儿逆水行舟,一会儿顺水飘行,爱这长长百里的清清流水。我有幸作为太平盛世的子民,能够在这里悠哉游哉。又感叹着阳春的景色和熙宜人,为天地间的祥和之气而快乐无忧。我要说,我生得多么幸运,生逢其时啊!赶上了好时光!大唐帝国已传了九代皇帝,中原与四夷相安无事,战火未起。本朝天子已继位二十四年,又命高公郑公为宰相治理国政。二位贤臣刚一就任,就四方之门大开延揽人才。天下的读书人和实践儒学的人,都因能写文章而向长安涌来。虽只有一点才能也一定录用,所以也就不嫌弃我这样的小才。感激再次遇到了知己,心中惭愧反而徘徊不安。我的名字登记在太常寺,我的工作是在秘书省供职。台上有兰草啊阁上有芸草,芳香阵阵扑面而来。任了官职但事情并不多,又不必天天上班受拘束。家中到秘书省有百里之遥,每月只两三次去官署点卯。河名渭水,山上开满鲜花,水波悠悠让人赏心悦目。白云净我眼流水涤荡心胸,在岸上或坐或躺自在逍遥。家门距渭水只有百步远,常常一天多次去河边游逛。夜半三更拍击着船舷咏歌,那时天上没有云彩水面没有雾霭,明月在天上慢慢地走,水波滟潋带着我的船儿飘向下游。太阳下山了,船儿靠岸了,岸草青青,沙岸无垠。春风徐来,江岸柳枝飘拂,落英滨纷。引亢高歌再写一篇长文,举起酒杯慢慢地品尝。春天就要结束,我为何不尽情欢乐抓住光阴。鸟儿快乐地在云天飞翔,嘤嘤地鸣叫成队成群;鱼儿在水底欢快地遨游,鱼鬐快快地摆动,尾巴悠悠地来回。我为生在圣代而快乐,心情愉快,精神爽朗。万物之所以各得其乐,是因为圣主和贤臣配合默契。贤臣使圣主无为而治,圣主使贤臣万事皆济。政治上的安定祥和就会带来寿、富、康宁等五种幸福,就像自然界的春天一到,就能消除风、热、湿、火、燥、寒六种疾病。不在我之后,也不在我之先,刚好在我生活的时代中间。那些游鱼甲虫飞禽走兽,都知道快乐却不知道恩惠。我作为人类,是万物之灵长,所以知道愧对贤相蒙受皇恩。快乐啊快乐!在渭水上泛舟后又唱着歌儿归去,姑且就这样逍遥自在打发岁月。

【评介】:《泛渭赋》是一篇抒情小赋,也是一首感恩戴德,歌颂升平的赞歌。

小序道出了白居易的创作心理。白居易在二十九岁时高中及第。唐代士子考试入仕,以中进士科为荣,相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意谓三十岁中明经科已是“老童生”了,值不得骄傲;而五十岁中进士,则算年纪轻了,因为进士科是最高一级的国家考试。白居易二十九岁及第,自然是“少进士”,而在同榜进士中,他又是最年轻的,所以,他曾有诗云:“十七人中年最少”。其欣喜如狂之情,踌躇满志之态跃然纸上。唐代又有座主门生之说。当年的主考官为座主,进士为门生,二者近乎师徒关系。中进士只拿到学位,还不一定能谋到职位。只有参加选部考试后,方能量才录用。白居易在序中特地强调谁掌贡举、谁领选部,正是要突出在他人生途中遇到的两位重要人物:高公郢、郑公珣瑜二位先生。知遇之恩,不可不报。一介书生,最方便的就是拿起笔来,把这种感激之情“发于嗟叹,流为咏歌”。

白居易较为顺达的仕途,奠定了这篇赋的色调:明快、乐观、热情、自信。

通篇是一个“太平之人”发自内心的咏叹。对太平之世的歌咏,从几个层次表现出来。首先是对天地间的祥和之气,即“时和岁稔,万物得宜”的歌颂。这是太平之岁的外部特征。作者对自然界和谐安宁场景的描写,使读者强烈地感觉到了“阳春之气熙熙”的太平气象。“鸟乐兮云际,鸣嘤嘤兮飞裔裔。鱼乐兮泉底,鬐拨拨兮尾潎潎。”在如此美妙的气氛里,人自然要受到感染,“何为乎不乐?”作者会玩,很潇洒,他泛舟渭水,悠哉游哉。“目白云兮漱清流,其或偃而或仰”。河离家门百步,一日数往。夜半三更,明月迟迟,天无云,水无烟,泛舟河上,如在虚空飘行,这是夜游之乐。白天则随波飘流,杨柳岸春风习习,落英缤纷,日暮泊舟,对酒当歌。这种种快乐源自何处?人与物的快乐区别何在?这是赋中着力要表现的。那些鳞虫羽族,虽快活而不知为什么快活,人作为万物之灵,其区别就在于知道快乐的原因:上有圣帝、下有贤相。

这一点在赋中得到反复论说。序中已经点明自己顺达的仕途是因为遇上了贤相。因而援笔为赋,“既美二公佐清净之理,又荷二公垂特达之恩。”赋中“二贤兮爰立,四门兮大开”一节,大写高、郑二公广开人才大门,任人唯贤,延揽全国优秀人材,作者躬逢其盛,因而得以录用。这是白居易感恩戴德的表面原因,其深层含义,则在于歌颂“君圣”。“二公对掌钧轴”,正是天子之命,足见圣上英明。可见,万物万事的各得其宜,是因为圣君和贤相的配合默契,政治上的安定带来了繁荣鼎盛的大好局面。表面歌颂贤相,实质是歌颂君王。

全文在写法上颇有讲究。开篇写一个“优游”的太平人,泛舟于渭水之上,点出他的生逢其时。紧接着,通过二贤爰立,四门大开的陈述,具体说明其逢时。这逢时,既表现为入仕的顺利,又表现为入仕后的“备一官而无事”。前者一目了然,后者颇可玩味。无事者,无所事事。既无所事,备你这一官何用?不如不仕!原来,无事者,亦“无为”之同义语,“无为”是古代政治的最高境界,也是后文谈到的“贤圣相契”——“贤致圣于无为,圣致贤于既济”。因为“既济”,天下太平,所以官员们可以悠哉悠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赐与。这样,全文所有观赏风景的文字,都成为天下太平的注脚。

白居易写诗讲求老妪能解,这种对语言通俗生动性的追求,也充分表现在他的一切作品中。《泛渭赋》语言生动、明快、优美,没有典故的堆砌,词藻的排列,全文贯穿着的是一股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白居易的赞美是否有些过火?千载以后的读者读此赋难免怀疑他有些歌功颂德乃至于溜须拍马。恐怕得从作者当时的心情细加体察,方能得出较为符合实际的结论。作为一个“十七人中年最少”的进士以及很快入仕的秘书郎,他是够幸运的了。这幸运,又并非侥幸,除了他自身的才华得以显露外,确实又与当时的人材制度和选举制度相关。他把这原因归功于贤相和圣君,并无可非议。统治的思想本来就是统治者的思想么!这时的白居易,真是“少年”未识愁滋味,感受到的是到处莺歌燕舞,大道如青天,处处通长安啊!如意的生活使他唱出了赞美生活的歌。至于他后来沉浮宦海,沦落江州,遇天涯歌女,发为悲音,则正说明了心态与生活的紧密关系。青春浪漫或老气横秋都是现实生活与人生经历的自然外现,装是装不出来的。

大鹏赋·并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大鹏赋·并序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着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征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余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大鹏赋·并序》作者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将进酒·君不见

○ 静夜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

大鹏赋·并序原文_翻译及赏析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着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征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镟,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仿佛其形。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余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镟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唐代·李白《大鹏赋·并序》 大鹏赋·并序唐代李白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着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征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镟,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余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志向 译文我过去在江陵拜会过司马承祯,他说我有仙风道骨,能够和我一起神游八方极远的地方,就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我安慰。这篇赋已经在世上流传,社会上经常能看到。但我并不满意这年轻时所写的未成熟的作品,感觉它还没有把宏大畅达的中心真正表现出来,中年就丢弃了它。等读《晋书》,看到阮宣子写的《大鹏赞》,自认为它很粗浅。于是又回想起当年写的《大鹏遇希有鸟赋》来,觉得它和世间流传的旧版本大多不相同。现在又存留手稿本,哪里敢说是传给大家,只是想给子弟们看看罢了。

这赋写道:庄子在漆园发挥他天赋的灵机,口吐不平凡的高论,发出广大旷远的奇言,从齐谐那里收集了非常怪异的事情,谈论北海里的大鱼,我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化成大鹏,本体就凝结成为浑混的胚胎。在海岛上脱去脊鳍,在天门张开羽毛。迅猛超过流往渤海的春天的河水,急骤胜过朝阳从树梢升起。显赫宇宙之间,高飞超过昆仑。每扇动一次翅膀,烟雾朦胧,沙土飞起,天色都昏暗下来。五岳因它而震动倒塌,百川因为它而冲破堤岸。

在大地上速奔,在太空翱翔,横飞云霄,穿越大海。激荡起三千里的波涛然后突然腾空而起,向着那九万里的高空疾飞而去。高耸的背脊就像巍峨的大山,扇动的翅膀就像纵横连绵的云。一会向左镟转,一会向右盘镟,顷刻之间消失了身影,眨眼之间又出现在天上。它以矫健的身姿穿越漫无边际的云空,飞经险峻的高山而到达天门。上下俯冲,摇动大海云气,扇动翅膀,传出震雷声声,星斗转移而上天震动,高山摇晃而大海倾翻。发怒,没有什么敢和它搏击;称雄,没有什么敢和它竞争。本来就能想像它的气势和大概的情形。

至于它爪子周围环绕着虹霓,眼睛里闪耀着日月般的光芒。飞舞盘镟,迅疾倏忽。喷口气,天地四方就会生出云彩;抖动一下羽毛,方圆千里之内就会飞起漫天雪花。从遥远的北方准备往南方飞行。有时挥动强健的翅膀以侧镟,有时腾起狂风而直飞。烛龙神口衔宝物为它照亮万物,闪电挥舞长鞭为它开路。三山在它看来就是几个土块,五湖在它眼里就是一杯水。它一动就会有神相应,它一飞就会有道相从。任公子看见它停止了垂钓,有穷氏不敢弯弓放箭。他们掷下鱼竿、丢弃箭杆,仰天看着它发出无奈的长叹。

至于它勇盛的姿态、雄壮的形象,像是一眼望不到边际,掩映着整个银河。向上摩蹭著苍天,向下覆盖著大地。开天的盘古瞪着眼,直愣愣地望着它不知如何是好,羲和靠在日头旁边发出声声叹息。八方荒远的地方都能感受到它盛大的气势,大半个天下都被它遮盖住了。它的胸脯对着太阳就挡住了白天,如同黑夜降临,一片模糊,什么东西都难以分辨。突然间身体翻飞而回转过来,立刻霞光普照,云雾也消散了。

然后,每过六个月的时间就它到海边歇息一次。忽然间,它高举奋飞,遮蔽了日月的光辉,从天而降时巨大的身形向下垂挂著。在广大无边的原野上休息,有时进入深广的湖水。它迅猛的气势喷射到的地方,大海翻腾奔涌;余风吹过的地方,高峻的山峦一片散乱。水神天吴看到后惊恐不安,海神海若畏惧得一动不敢动。头脑像山一样的巨鳌退避跑开,腾飞在大海上的长鲸往下游飞驰。至于其它的生物,有的把头缩进壳中,有的收缩鬣毛,恐惧得连看都不敢看大鹏一眼。我也没有料想它的神奇怪异能到这种程度,这大约是大自然所创造的吧。

大鹏难道能和那个呆在蓬莱岛上的黄鹄相比,让人去夸耀金饰装点的上衣和菊花做成的下衣?大鹏耻于学苍梧山上的凤凰,去炫耀自己羽毛上彩色的质地和美丽的花纹。这些禽鸟,有的早已经被神仙役使,有的长久而顺服地生活在护城河的小水沟中。精卫勤劳地衔著树枝填海,鶢鶋对着人们敬献的美酒发出悲哀的叫声。天鸡在蟠桃树上报晓,三足乌在太阳中发出光辉。它们不能在旷远无边的地方随心所欲地表现情性,为什么竟这样拘泥地固守常规呢?它们都不如优游自得的这只大鹏,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和大鹏相比。大鹏从不骄矜尊大而凶狠暴戾,每每顺应时宜,调整自己的行止。领悟道的根本以比较寿数多少,饮用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来充饥。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游戏,从容而安逸飞行;倚托南海一带炎热的岛屿,扬扬而自得。

评析他仿佛在迷茫中看见北冥天池中的巨鲲,随着大海的春流,迎著初升的朝阳,化为大鹏,飞起在空中。它一开始振动羽翅,便使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接着它便广袤的宇宙中翱翔,时而飞在九天之上,时而潜入九渊之下,那更是“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只见它“足系虹霓,旨耀日月。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它一会儿飞向北荒,一会儿又折向南极。烛龙为它照明,霹雳为它开路。三山五岳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泥丸,五湖四海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杯盏。古代神话中善钓大鱼的任公子,曾经钓过一条大鱼让全国人吃了一年,见了它也只好甘拜下风。夏朝时候有穷氏之君后羿,曾经射落过九个太阳,见了它也不敢引弓。他们都只有放下钓竿和弓箭,望之兴叹。甚至开天辟地的盘古打开天门一看,也目蹬口呆。至于海神、水伯、巨鳌、长鲸之类,更是纷纷逃避,连看也不敢看了。

李白《大鹏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从少年时代以来,一直在心头汹涌澎湃,而且越来越强烈的豪情逸致,读来令人感到极致的痛快。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清代·纳兰性德《金缕曲·慰西溟》金缕曲·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承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友人, 抒情, 人生志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唐代·李白《紫藤树》紫藤树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写物, 抒怀, 抱负志向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丈八蛇矛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唐代·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唐代 : 李白

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丈八蛇矛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抒情, 志向抱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15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