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王羲之,大家都会想起他“书圣”的称号,想起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想起他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的书法成就。
我们若是对一个古人感兴趣,想去了解他,有两个渠道,一是史书记载,二是后人编纂。史书穿梭千年,留下的是只言片语,后人编纂,虽是旁观者,但也难免添加主观色彩。
王羲之
不过不论哪个渠道,是真是假,王羲之总是给人一种飘逸洒脱、温文儒雅的世外高人感觉,又或是整日之乎者也,一心向学的“学霸”形象,毕竟人家是“书圣”嘛。
不过抛开他“书圣”的身份,仔细去揣摩的他的事例,不难发现他为人挺有意思的,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逗比”,放到现在说不定能够成为一个“段子手”。
1.我们先来看一下王羲之小时候因为读书专注而吃墨的故事,这一事例也为广发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了新素材。
一日王羲之在书房练字,练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他家丫鬟为他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包子,再三嘱咐王羲之要吃饭,王羲之跟着应和了一下。
之后王夫人和丫鬟来到书房,看到王羲之正拿着包子蘸着墨汁往嘴里送,满嘴乌黑,滑稽至极。
王羲之 吃墨 故事
有时候,人一旦专注起来,或许会闹出很多趣事,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中也是。
上学期间,我有一个很有趣的朋友,一日我们在餐厅吃饭,在餐厅用完餐后是需要把餐盘放回收纳处的。
我这个朋友当时正在论述一件事情,讲的眉飞色舞,吃完饭一边走一边说,也忘了放餐盘,端着餐盘走到了楼下超市,周围人见人笑。而后我们也猛然意识到了问题,直接笑得直不起腰。
觉得王羲之记载“吃墨”一事仅是想做个笑谈,想用他“逗比”的本性去博后人一笑,并未想着教育后人。呆板无趣之人才不会有如此行径,就算有也只是一笑而过,并不会有意记载下来。
2.王羲之的老婆是当朝太尉郗鉴的千金,王家虽然鼎盛,但是王羲之的父亲却英年早逝,所以王羲之在王家诸多子弟中并不得宠。
太尉大人想在王家子弟中选取一个做女婿,王家子弟得到消息后都精心打扮自己,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逆袭”机会呀,于是都奋力表现自己。
阵容堪比皇帝选秀,十八般武艺皆想显摆一番。
可是唯独王羲之特立独行,不知道他是咋想的,既不打扮也不前往梳洗,甚至不参加“选秀”,那他在干嘛?读书,还是躺下床上读书,躺就躺吧还衣不蔽体。
太尉亲信看了一圈王家子弟后,又想去见王羲之,推开门,王羲之四仰八叉躺在床上,一手摸肚皮一手读书,那画面堪称绝美,绝对抓眼球,
东床快婿
太尉亲信将此事禀报太尉,太尉大人当机立断决定要将女儿嫁给他,嫁给这个不走寻常路的王羲之,后来就有了东床快婿一说。
不管此事是不是王羲之故意为之,都能展现出他“逗比”的一面。
若不是故意的,则看出王羲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一面,就如同那疯疯癫癫、幽默风趣的道济和尚。凡是大大咧咧之人,必定笑口常开,有趣至极。
若是有意为之,可以看出我们的书圣王羲之是一个很会“炒作”的“营销大师”。他知道找噱头,知道抓人眼球,知道如何加深印象。
以这种自黑的方式来吸引关注,一个无趣的人是想不出的。
3.王羲之到了中年时期,已经名满天下了,其书法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于是粉丝无数,皆以拥有王羲之的书法为荣,其迷恋程度不亚于现在追星。
可是出名也有出名的难处,王羲之家每逢贴对联都会头疼。王羲之刚搬到绍兴的时候,过年挥笔写联“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前脚贴上对联,后脚就有粉丝来盗取。
面对如此情形,我们的王同学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写下对量“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贴在门上,众人一看觉得分外不吉利,指指点点而走,就这样对联保存了下来。
看众人散去,王羲之又在对联下加上几个字,改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真是个小机灵鬼!
4.世人皆知王羲之是“书圣”,却不知他是一个有灵魂有体温,幽默机灵的“书圣”,绝非老古板,满嘴之乎者也之人。
关于王羲之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细细揣摩总会发觉他不为人知的一面,今日论述王羲之“逗比”的一面,并无大不敬之意,只是想给他枯燥乏味的形象中,增添一抹色彩。
——编辑 芊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8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魏晋风度,百体楷模——千古书圣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