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画虎图,神态逼真,精纯超人。
虎受到历代丹青圣手的垂青,魏晋南北朝的卫协、张僧繇,唐代的吴道子,宋代的石恪、包鼎,元代的周耕云,明代的赵廉、戴进,清代的华喦、郎世宁,近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高剑父、高其峰、张善孖等名家均绘制过“虎”题材作品。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几幅徐悲鸿大师的老虎画。
徐悲鸿《双虎图》130.5×85cm 1917年
款识:羣鹰乱飞。丁巳阳春,悲鸿写于都门。徐悲鸿《双虎图》为其早期少见的老虎为描绘对象之精品,曾为李子谷旧藏。作品格调之优雅,纤毫之毕现,形神之俱佳,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可见画家对虎的各种形态,均了然于胸,画虎的任何部位和姿态都一样轻松自然,挥洒自如,凡一肌一脊、一肩一爪、无不精力磅礴、神态逼真,精纯超人。
徐悲鸿《虎》90cm×43cm 1918年
款识:“七年冬将之法,叔平先生持汉魏精拓多种赠别,作此报之并为纪念。悲鸿。”七年指的是民国七年,即1918年,徐悲鸿时年23岁。图绘一花斑虎卧于石上,正扭头转身回眸远眺,其警觉的目光既扩展了画面的空间感,也显现出百兽之王唯我独尊的霸气。
作品局部
图中的虎采用传统中国画的淡彩晕染,以细劲的笔致勾勒出虎之欲行又止的动态,又以或深或浅的赭石及藤黄交错地渲染虎背的皮毛,表现出细密柔滑的质感。
作品题款
在书法上,徐悲鸿颇受康有为的影响,工于汉魏法书名拓。1918年11月,徐悲鸿争取到公费赴法留学的名额。赴法前,得到好友马衡(马叔平)相赠的汉魏精拓,很是高兴,于是精心地绘制了此图作为答谢。
徐悲鸿《骑虎财神》79cm×55cm 1943年
款识:“画猫也是度平生,颇苦营营浪得金。请出赵兄无别意,虎(看)他骑虎好开心。癸未元日写本,淑华仁嫂供养。悲鸿。”癸未年为1943年,徐悲鸿时年48岁。此图作为吉祥画,具有臆想和夸张的成分。方脸赵公身着盔甲,外罩蓝袍,足蹬官靴,威风凛凛地骑在老虎背上。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被驯服得犹如病猫,全无霸气。
作品局部
本幅之老虎为淡彩水墨小写意画法,其皮毛先以赭色晕染,趁水分未干之际绘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的纹理,墨线在湿润的纸上洇散,其若虚又实的水墨效果自然地表现出虎毛细密的质感。
徐悲鸿学画始于虎
徐悲鸿父亲徐达章画像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得家庭熏陶,徐悲鸿自幼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父亲当时并不打算教儿子学画画。有一次,父亲给徐悲鸿讲述了《论语》中的勇士庄子一人擒住两只老虎的故事。徐悲鸿边听边想:“老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我要把老虎画下来!”
徐悲鸿 虎与兔 1935年作于是,徐悲鸿找到一位会画画的大人,请他画了一只老虎。回到家后,徐悲鸿照着画上的老虎的样子,细细地描了下来。画完后,他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画拿给父亲去看。父亲看到徐悲鸿的“大作”后,笑着问他画的是什么,徐悲鸿自豪地回答说:“是老虎呀!”父亲故作惊讶地瞪大眼睛:“这是老虎吗?我看像一只狗嘛!”徐悲鸿被父亲泼了一盆冷水,心里很难受。
徐悲鸿 1946年作 十二生肖册之虎
这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画画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实物。你没有见过真的老虎,就不可能画出逼真生动的老虎来。现在你还小,应该首先发奋读书,打下扎实的文化根底,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绘画才算有了根基。所以,爸爸希望你现在勤奋读书,绘画以后再学不迟。”
此图为徐悲鸿之父徐达章的作品,记录了徐悲鸿幼时学习的情景自此徐悲鸿发奋读书,父亲看时机渐渐成熟,便开始指导徐悲鸿学习临摹。同时,他对徐悲鸿说:“画画是生活的再现与浓缩,要想学好画,必须以生活为本,多多把眼光投向社会与人生。”徐悲鸿在父亲的教育下,更加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7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