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士族兴起,他们在政治、经济上都享有特殊权利且具有传世的教养和充足的时间,他们从事艺术创作对于当时的文化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晋代绘画沿袭“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许多绘画创作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士族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其中之一。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在中国古代卷轴绘画的传世作品中,晋代画作已经看不到可靠的真迹。辽博收藏的这卷《洛神赋图》虽然是宋代摹本,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绘画的面貌,反映了六朝祖本的章法布局,也显现出“晋尚故实”的时代风格。画作根据三国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为依托而创作。采用图文结合的连续式布局章法,如戏剧情节般地描写了曹植在返回封地的途中于洛水边与美丽的洛神相遇,互传情愫后却又因人神隔界,不得已而分离的故事。《洛神赋图》是一件将古代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绘画作品。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在传世的多幅顾恺之《洛神赋图》宋摹本中,辽博本是唯一画卷中书写有《洛神赋》赋文的,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与现在收藏在英国的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形制相同,与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中图文并置的形制也接近,说明这种图文结合的绘画形式在魏晋时期就已经比较普遍。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辽博本《洛神赋图》卷中的赋文书法为楷书,其书法风格与辽博收藏的传世最早的楷书既东晋楷书《曹娥诔辞》多有共通之处。辽博本《洛神赋图》卷在书法风格及绘画的样式两方面都具有晋代书画的特征,所以说它是传世诸摹本中最为接近祖本的重要画迹。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另外就是补绘和补书的问题,据现在的手卷装裱样貌来看,画卷的引首、隔水、画心及尾纸之间的骑缝印多为清代梁清标所钤,且卷首有梁清标旧题签。结合梁清标书画收藏的一些特征可初步判断,现在的装裱样貌应该是梁清标收藏时重新装裱的。在画卷前边补绘的一段及前20行赋文或许就是梁清标重新装裱时修补所成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7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洛神赋图丨顾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