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扬州繁华无比,昌盛之时,那真是连月亮都要比别的地方更圆、更亮。神仙都眷恋的地方,有名为“扬州八怪”,真是格格不入。
清朝前中期扬州书画界再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书院的发达,学术氛围的浓厚,滋养出一批个性高标的艺术家,“扬州八怪”就在此时横空出世,为后学们奉献出诗、书、画、印的饕餮盛宴。
然而他们个人经历却跌宕起伏,大多数人一生处于贫窘的挣扎中。而这些苦衷都深埋于画家内心深处,成为艺术的真实,比我们眼睛看到的现象更真诚,更震撼。
有道是风平浪静,哪里会出新奇?一帆风顺,只会让人慵懒乏味,更会使人怠于思考。
我们今天就来浅析一下“扬州八怪”为何为“八”,如何称“怪”。
一、八这个数字,历来有很多故事(一)八怪就是八个人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八怪”之说来自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的记载:高翔、汪士慎、罗聘、李方膺、金农、黄慎、郑燮、李鱓。
坊间有传:闵贞、边寿民、陈撰、华嵒等也在八怪之列。
(二)八是1―10里可分最多的数(4、2、1)
前人称其“扬州八怪”而不是9怪或15怪,大概也有延展性和不计其数的层面,是否寓意这个队伍有很多很多人呢?
二、“扬州八怪”为何会横空出世(一)在清朝中期,扬州地区尚在显现中国元文化的特质,在清朝后期慢慢北上
当时地方达官显贵及盐商多为饱学之士,他们倡导风雅,使扬州一地的金石、诗、书、画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郑板桥、李方膺、李鱓等喜欢的前辈石涛正高歌“自然为上”、“笔墨当时代”、“法自我立”,追求“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界。
画坛空气无比清新,正是包容和创新的春风扑面之时。在没有那么多封建思想约束下,使得画家们可以纵情挥洒,是创新,是出奇,各尽心意,尽显才情。
所以后来出现一批有为的书画大家,长期活跃于此,也就不足为奇。
他们的画风就如同陶渊明的诗、明清的家具、宋代的白瓷和青瓷一样的“芙蓉出水”,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贯穿整个艺术史。
这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被称为扬州画派。他们学养广博,精于鉴赏,工于诗文,通晓金石,书画下笔可古可新,总会出奇。
名声在外,越来越响亮。引起保守派的反感,吹起嫉妒之劣风。因扬州画派不合乎他们的“郑重其事”,书画的方圆规矩,欲灭之。后因“规劝”无望,恼羞成怒就送扬州画派一别号“扬州八怪”,以抨之。
(二)艺术家的沃土。才学们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
1、仕途忐忑,矢志书画
据我所翻阅书籍记载,扬州八怪里郑燮、李鱓、李方膺三人曾经当过领导,但最大的官也就是县令。
①郑燮就是广为人知的郑板桥,少怀报国之志,先后博得“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头衔,在山东当过县令。罢了官之后,尽情于诗文书画中。
△郑板桥
②李鱓当过宫廷画家,两次为官。在扬州众怪里他最早成名,有“画仙”之称。20多岁时“萧萧被马离都市”,50岁左右“一官聊以庇其身”。本该人生圆满,结果再次被削官罢职,后到扬州卖画为生。
△李鱓
③李方膺出身官宦之家,生活可依,后来也算子承父业,考取功名,当了县令。结果和上面的两位一样被扫出官场,无奈去扬州卖画度日。
△李方膺
这三人故事的开始多有不同,结局步调都是惊人的相似。
其中被罢免官职的原由略有差异,但大都是因了文人墨客那份傲骨和悲悯天下的善举,惹恼了上司。为官廉洁,爱民如子,刚正不阿是不受同僚追捧的。
坎坷人生,仕途不顺。苏轼说“归于平淡”。听起来,是那么云淡风轻。然,为国为民铮铮铁骨,为朋为友赤城以心,但仍壮志难酬,岂不悲哉。
2、绝意仕途,终身布衣
画坛翘楚汪士慎,堪称扬州八怪第一位,他出身贫寒,满腹经纶,却不愿为官。贫困潦倒、落寞无奈时来到扬州。
△汪士慎
也有说八怪中成就最高的是金农。他云游四海,广结明贤,后来在扬州结识了画家汪士慎、郑板桥以及盐运使卢见曾等人,后定居扬州,开始以画养画的生活。
△金农
八怪中还有高翔、罗聘、黄慎等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都是不入名仕,终身布衣。
三、自然美 背后的“技”与“道”(一)技之不同,各有千秋
1、得第一最多的人
黄慎
①人物画对后世影响最大,成就第一。
②“草书入画”他是第一人,其跳跃跌宕之感有趣至极。但却极难辨认,更是很难给人以学,而他并不在意。
③扬州八怪里被褒贬争议的第一人。
他充耳不闻,坚持自我。在山水、人物、花鸟领域都有着超凡脱俗的不斐成绩。
△黄慎
2、年龄最小,最会讲鬼故事
罗聘
他是金农的弟子,在扬州八怪里年龄最小。金农去世后,他北上说鬼画《鬼趣图》名扬京城。
世人皆知罗聘鬼画的好,殊不知他画工极高,笔锋精准。画风完全不同于金农,又经常能给老师代笔应酬那些恼人的俗事。
金农在世时对他的花鸟便大加赞赏。
△罗聘《鬼娶图》局部
3、仕途最坎坷
“两革科名一贬官”的李鱓,仕途最是坎坷,心路历程也是一路引领艺术的方向。我们来看看他墨迹踪痕。
郑板桥总结说:“复堂之画凡三遍”。
①从民间到宫廷,第一变
②第二次当官是第二变
③到扬州卖画是第三变
李鱓的画从最初的规范到规矩方圆,深浅离合,到最后被清末批评家指责他缺乏传统笔墨的简练、大胆、泼辣,挥洒自如。
李鱓被有些人评价是扬州八怪的前几位,技艺超群,成就很高。
△李鱓
4、最随性之人
高翔是扬州本地人。
他是“扬州八怪”其他兄弟所崇拜的大师――石涛的忘年交。
他饱读诗书,一生不倦。
生活却随心随性。
他技艺高超,诗书画印无所不精。金农所用印多出自他之手
他好交友,聚会中没有笔,为满足朋友兴致,用手指代笔画了一张惟妙惟肖的画,无意中开创了指画先河。
△高翔
5、最豪橫的一个
李方膺一个被诬陷而罢了官的画家。
李方膺画梅独树一帜,借天时晴和、借地利幽僻,惜墨如金,冷香苍秀。
他画雨竹,仿佛能听见竹叶竹竿相撞之声,然则却不屈不挠、屹立挺拔,仿佛他倔强的样子,让人钦佩又有些许哀伤。我们的哀伤只是我们自己的,作者只是他印中的模样“梦中之梦”、“换米糊口”、“梅花手段”、“小窗风雨”那样风轻云淡罢了。高人心胸开阔自有梅竹为友,此生畅怀。
△李方膺
6、说走就走的人
金农前半生如徐霞客一样。遇到高翔之后,在扬州侨住下来。
他自创“漆书”,以拙为巧,以苍为妍,以书入画,极富金石意味。
金农的梅花画法丰富,构图多变。每每有机会到,必会为篱笆边的野梅花庆幸,为散落墙角的落梅焕发的一片生计而欣喜。他总能用那极富空灵的笔触,舞动花之性情,让人感怀。
△金农
7、诗作得最好,写得最多
汪士慎传统文化修养极高,诗作很多。他的梅花清雅孤傲,有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是后学们膜拜的楷模。
他的构图非常奇特 ,完全是厚积的学养和个性的完美融入,艺术作品让人叫绝。
心有清气,画必清远;心有诗情,画必诗境。也只有真正体悟了生活,那种辛酸和甜蜜才能在笔下流淌氤氲,给人以温暖的拥抱和明快的轻松吧。
△汪士慎
8、趣事最多的人
郑板桥为官和在生活中的很多故事都是家喻户晓,他的难得糊涂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有趣的人。
在绘画上他也是个说的和做的极有意思。
他很崇拜前辈石涛,在学习中却叨叨念念: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时不能全,也不必全也。
想想画面都让人哑然失笑。
但郑板桥却是极认真的,他创造了独创的“六分半”书法,删繁就简,个性化表现兰竹画法,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徐悲鸿说:
△郑板桥
三、大乐与天地同和高翔曾自言“吾自乐吾真”。“我自用我法,难与古人量。宇宙俯仰间,画出真清狂”。
画家的孤芳自赏,高洁幽独的心境在汪士慎的写意墨竹上表现的更是飘逸淋漓。题诗:“一枝寒玉抱虚心,幽独何曾羡上林。惟有萧然旧庭院,四时风雨得清音。”
无论为谋生而画还是为寄情而作,皆志向高远画风高格。对当时阴暗的部分,也是笔触辛辣,将心放飞、自由乃至放纵。
但是他自杀了。功成名就后他自杀了。
“扬州八怪”在经历着种种磨难,生活困苦的情况下,也是能把得意和失意熬成粥喝尽肚子里,并寄情于书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有限的空间里体现无限的意境,大乐与天地同和:“借题发挥”“借物抒情”,可以是梅兰竹菊,可以是蔬果草虫……天地间任何一草一木,创造出画面以外的意境,让人联想和想象,以有限达到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金农
画家们走进生活,尝尽底层人民疾苦,用笔墨引亮人们心中那一束斑驳的光。
纵观绘画史,“扬州八怪”是绕不开的话题,传承并大刀阔斧的改革,墨宝的份量不可小觑。
如果有机会能在展厅里看看大师们的墨迹,定然要与在书斋翻阅册页是不同的。如果恰好有不同时期的大师作品在一起观摩,应该会有“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吧。我相信,大师中的大师还是会超越时代闪亮登场的,亦如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不止八个人,他们在诗书画印中寄情,抒发意气。愿每个人都能找到热爱之事,愉悦身心,美满一生。
我是元六一,您还知道谁?请一起来说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6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扬州八怪之一,李鱓松画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