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1687-1763),清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出生于浙江仁和钱塘江畔(今浙江杭州),久居扬州。性好游历。初名司农,字寿田,三十九岁后更名为农,字寿门。金农一生别号、室名非常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佛家经典上“苏伐罗”即汉文“金”字,苏伐罗吉苏伐罗就是金吉金)、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老、百二砚田富翁等。
金农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53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
在当时,有这样一群身处扬州,兼擅书画与诗文,艺术作品于传统法度之中变化创新而标新立异,用实际行动反对清初正统书风的“不入时流”的士人,因其思想层次以鲜明的时代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文化圈异军突起,被世人称为“扬州八怪”。
金农一生经历康、雍、乾三个朝代,堪称扬州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诗文、书画、治印及鉴赏、收藏各方面都有建树,被誉为“扬州八怪”之首。
清康熙年间,大众以董其昌书法为正统,扬州一地书法风貌却是多元的。金农的书法面貌很多,他以传统入手,可以分为隶书、行书、写经体楷书、漆书四种。他的书法作品虽数量很多,但不同的作品之间的风格还是相对较为明晰,每种字体都各具特色,但又都带着金农浓厚的个人风格。他厚重的下笔是其标志,常使用扁笔,字体中保留了较多的楷书笔意,富有浓厚的金石气。
金农所做隶书,被包世臣在其《艺舟双楫》中列为“楚调自歌,不谬风雅”的逸品。而金农的漆书又称“渴笔八分书”则更为独特,这是他对于隶、行、写经体楷书做了吸收,把汉代隶书、北朝文字刻石、宋人写经体书的书画风格与书法韵味,进行创作融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书法字体。
金农的绘画也别有趣味,风格古朴,处处显示拙趣。他对于绘画创作对自我有着极高的要求,多次的题材转变,对于金农而言都是一种新的尝试,他主张要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精神境界体现于作品之中,以画言志。而在他绘画的众多题材中,最为喜爱的是梅花,在数量上甚至超过了鞍马与佛。金农画的梅花不会局限自己一味地模仿古人,他学习古人的诸多优点,从中发展自己一套淡而有味的风格。金农的梅花是开在院子里,是没有距离感的。
金农于仕途上受挫止步,但在艺术创作上从未止步。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没有什么“转机”了,便要在艺术上寻得快活与自由。不趋时流的创新性、师法造化的先觉性、返璞归真的互融性、以拙为妍的书法美学思想,都帮助金农从二元对立的矛盾中找到统一,运用中国哲学思维处理人生的遭遇,给寂寥的内心世界寻找慰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ici/406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扬州八怪”之郑板桥:究竟怪在何处